一种消杀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4982发布日期:2021-03-02 19:22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杀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杀舱。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的稳定,各行业也逐步开始复工复产,但防护工作仍不能放松警惕,对于人群密集的地方,如医院、商场、车站、机场、小区等,进出人员除了配搭口罩外,在进出时进行全身消杀可以有效避免有可能出现的病毒传播。目前,运用在这些场合的全身消杀设备多采用消杀通道,消杀通道因为没有密闭,采用喷雾的方式雾量要求较大才能保证较好的消杀效果,这无疑会使进入的人员接触到较大剂量的消毒剂,不利于健康。而且,因为消杀通道是开放式的,对于自身的消毒往往还需要人工进行,自动自身消杀要么效果不好,要么设备成本昂贵。另外,消杀通道的占地面积较大,对于一些进出口较狭窄或者有台阶的进出口,摆放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杀舱,能够集成测温、人体全身消杀和舱体自身消杀于一体,全程无接触,保证良好的消杀效果,而且制造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能够适合各种场合使用。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杀舱,包括控制系统、舱体、测温装置、消毒液雾化装置、人体感应装置和紫外线消毒灯;所述舱体上设有一进一出的两扇自动舱门;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作为进口的所述自动舱门旁边;所述的消毒液雾化装置、人体感应装置和紫外线消毒灯设于所述舱体内部;所述的测温装置、消毒液雾化装置、人体感应装置、紫外线消毒灯和自动舱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气连接,消毒液雾化装置、紫外线消毒灯和自动舱门受控制系统控制。
[0005]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测温装置旁边的身份识别装置,该身份识别装置为人脸识别机、ic卡识别机、id卡识别机、指纹识别机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身份识别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0006]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的测温装置、消毒液雾化装置、人体感应装置、紫外线消毒灯、自动舱门和身份识别装置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控制面板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隐藏在所述舱体的侧壁、底板或顶板内部,控制面板设置舱体的内部的侧壁上。
[0007]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舱体的内部底板上的鞋底消毒装置和设于舱体的内部侧壁上的感应式消毒液供应装置,该鞋底消毒装置为浸泡消毒液的地毯。
[0008]
优选地,两扇所述的自动舱门相对设置,且两扇自动舱门上均设有pe材质的透明窗。
[0009]
优选地,所述舱体的侧壁为四块相互独立的板,相邻的板拼接在一起,舱体的侧壁与舱体的底板和顶板拼接并固定形成密闭空间。
[0010]
优选地,所述测温装置为红外测温探头;所述人体感应装置为热红外人体感应器。
[0011]
优选地,所述消毒液雾化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部的超声波雾化机、固定在壳体上的进料口和若干喷头,进料口管道连接超声波雾化机,超声波雾化机管道连接至各喷头,雾化的消毒液从各喷头定向喷出。
[0012]
优选地,所述自动舱门的闭合与打开通过闭门器实现,闭门器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舱体的内部和/或外部还设有应急开关,应急开关与所述闭门器电气连接,按下应急开关,闭门器动作使所述自动舱门打开。
[0013]
优选地,还包括空气循环装置、若干可锁止的滑轮和两组踏板,所述空气循环装置设于所述舱体的顶板或侧壁上,滑轮设于舱体的底部,踏板设于舱体的外部并与舱体的底板卡接,踏板和舱体的底板之间设有缓冲板。
[0014]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本实用新型集成测温、人体全身消杀和舱体自身消杀于一体,全程无接触;在密闭的空间内通过雾化的消毒液进行全身消杀,保证了良好的消杀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能够适合各种场合使用。
[0016]
2、本实用新型增设身份识别装置,对于人员的进入记录具有追溯性,可以作为考勤、门禁使用,实用性更强。
[0017]
3、透明窗的设置使人员在舱体内视野更开阔,而且透明窗选用pe材料制作,可以防止紫外线外泻,紫外线消毒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0021]
图4为消毒液雾化装置的示意图(隐藏部分管道)。
[0022]
图5为舱体的顶板的示意图。
[0023]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0024]
1:控制面板,21:自动舱门,211:透明窗,22:鞋底消毒装置,23:闭门器,24:顶板,25:底板,3:身份识别装置,4:测温装置,5:消毒液雾化装置,51:壳体,52:进料口,53:超声波雾化机,54:喷头,55:管道,6:感应式消毒液供应装置,7:人体感应装置,8:紫外线消毒灯,9:空气循环装置,10:滑轮,11:踏板,12:应急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杀舱,包括控制系统、舱体、身份识别装置3、测温装置4、消毒液雾化装置5、感应式消毒液供应装置6、人体感应装置7、紫外线消毒灯8、空气循环装置9、滑轮10和踏板11。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控制面板1,控制器隐藏在舱体的顶板24内部,控制面板1设置舱体内部的侧壁上;控制器和控制面板1通信连接。身份识别装置3、测温装置4、消毒液雾化装置5、人体感应装置7、紫外线消毒灯8和空气循环装置9
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消毒液雾化装置5、紫外线消毒灯8和空气循环装置9受控制器控制。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控制面板1手工设置消杀的时间等,此外,控制面板1还可以作为广告屏或仪容镜使用,提高其实用性。
[0027]
舱体的侧壁为四块相互独立的板,相邻的板拼接在一起,相邻的板上,其一设有凸块,另一块板设有与凸块配合的凹槽,凸块和凹槽配合将板定位;这四块板与底板25和顶板24拼接并用螺栓固定形成密闭空间,采用拼接的方式便于舱体的运输。侧壁上设有两扇相对设置的自动舱门21,两扇自动舱门21一为进口,一为出口,通勤式设计,便于进出。两扇自动舱门21上设有pe材质的透明窗211,使舱体内的人员可以有较开阔的视野,提升舒适性。自动舱门21的闭合与打开通过闭门器23实现,闭门器23与控制器连接,并受其控制。在舱体的内部和外部均设有应急开关12,应急开关12与闭门器23电气连接,按下应急开关12,闭门器23控制自动舱门21打开。
[0028]
舱体内部的底板25上设有鞋底消毒装置22,用于对人员的鞋底进行消杀;鞋底消毒装置22为浸湿了消毒液的地毯。
[0029]
身份识别装置3为和测温装置4镶嵌在舱体侧壁上,且其功能区外露出舱体,在舱体内部通过一块板将这两者挡住;身份识别装置3为和测温装置4与作为进口的自动舱门21在同一面上并相邻。身份识别装置3为人脸识别机、ic卡识别器、id卡识别器、指纹识别器中的一种或两种的一体机,优选方案一为单一的人脸识别机,优选方案二为人脸识别机与ic卡识别器、id卡识别器、指纹识别器中一种的一体机,两种方案都有人脸识别机,可以实现无接触的身份识别;方案二则结合提供多种身份识别途径,实用性更强。测温装置4为红外测温探头,免接触地对人体进行体温测量,并可把测得的温度值在身份识别装置3的显示屏上显示。
[0030]
消毒液雾化装置5固定于所述舱体内部的底板25上,其包括壳体51、设于壳体51内部的超声波雾化机53、固定在壳体51上的进料口52和若干喷头54,进料口52被设置在壳体51上的一块板可拆卸地封堵,进料口52管道连接超声波雾化机53,超声波雾化机53通过管道55连接至各喷头54。消毒液通过进料口52导入超声波雾化机53中并存储,超声波雾化机53将消毒液雾化,雾化的消毒液升腾并通过管道被喷头54定向喷出。消毒液雾化装置5不从人员头顶向下喷雾,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消毒液直接与人脸接触,使用更安全。
[0031]
感应式消毒液供应装置6固定在舱体内部的侧壁上,该装置主要是用于人体手部的消毒,消毒液使用75%浓度的酒精,免洗消毒,使用更方便。
[0032]
人体感应装置7设于舱体内部的顶板24上,紫外线消毒灯8设于舱体内部的侧壁上。人体感应装置7为热红外人体感应器,在作为进口的自动舱门21打开后,如果人员进去舱体内部将被人体感应装置7感应,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进而控制该自动舱门21关闭,并开启超声波雾化机53。人员消杀完毕后,控制器控制作为出口的自动舱门21打开,人员离开后,人体感应装置7失去感应体,信息反馈给控制器,进而控制该自动舱门21关闭。两扇自动舱门21关闭且人体感应装置7未感应到人体两必要条件满足,控制器将控制紫外线消毒灯8开启,对舱体内部进行消毒。自动舱门21上的pe材质的透明窗211可以有效地避免紫外线穿透,加上舱体为密闭空间,保证了舱体自身消毒的效果。
[0033]
空气循环装置9设置在舱体的顶板24上,用于保证舱体内部空气的流通,在雾化消毒时,空气循环装置9不工作,以保证人员全身消杀的效果,空气循环装置9的短时间停止不
会对人员的呼吸造成影响。滑轮10设于舱体的底部,便于消杀舱的移动,选用带锁止结构的滑轮10为佳。踏板11的立面上设有卡扣,在舱体的底板25侧面设有卡孔,卡扣和卡孔配合,将踏板11连接在舱体的底板25边上,踏板11与舱体的底板25卡接,踏板11不易滑走。在踏板11和舱体的底板25之间设有缓冲板。踏板11呈倾斜面,避免舱体底板25高度导致人员的绊倒或踩空。
[003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35]
人员在舱体的外部身份识别并测温后,如果体温在规定值以内自动舱门21打开,人员进入到舱体内后被人体感应装置7感应,闭合自动舱门21并开始全身消毒。消毒结束后,自动舱门21打开,人员离开后被人体感应装置7感应,闭合自动舱门21并开启紫外线消毒灯8进行消毒。本实用新型自采集体温至消毒离开,全程受控,保证人员全程零接触,避免了接触感染的风险。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