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9838发布日期:2021-04-06 12:0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



背景技术:

鼻腔异物是五官科急症,尤以小儿多见,鼻腔异物多停留在下鼻道,异物与鼻腔底部、鼻腔内侧壁、外侧鼻甲接触,异物上部与鼻腔顶部之间存在间隙。

现有的取鼻腔异物大多是其他诊疗工具临时替代,如异物钩、耵聍钩、镊子等,有的用不锈钢丝、回形针等临时改造使用,均存在易造成异物滑脱,鼻腔粘膜损伤导致出血等诸多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本实用新型中体部可滑动地设于手柄部内,不使用时体部可以插入手柄部内;鼻腔异物取出器的制造工艺简单,便于装拆,便于消毒,使用简便实用,高效安全,能顺利将鼻腔异物取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包括手柄部、体部和滑动部,体部的一端呈弯曲角度为α,手柄部上开设有相通的凹槽,体部可滑动地设于手柄部内,滑动部与体部连接,滑动部凸出于凹槽。

手柄部为中空圆柱状,手柄部上设有用于防滑的凸条,手柄部的长度为80-100mm,手柄部的外径为10-12mm,手柄部的内径为8-10mm。

体部为圆椎柱状,体部长度与手柄部的长度相适配,体部与手柄部连接处的直径与手柄部的直径相适配。

体部上弯曲角度α的一端为勺状的半球体,外切面的半径略大于内切面的半径,中央有一圆形小孔前后贯通,半球体表面光滑,半球体腹面外直径为3.5-4.0mm,内直径为3.0-3.5mm,中央圆形小孔直径为1.5-1.8mm,半球体厚度为1.2-1.5mm。弯曲角度a为135°-150°,弯曲部为体部最细直径1.2-1.5mm,弯曲部至半球体末端距离10-12mm。

滑动部为固定螺丝,固定螺丝的头部位于凹槽外,凹槽为u形凹槽,u形凹槽的两端分别位于手柄部两端。

凹槽为f形凹槽,f形凹槽有两条横行设置的卡条,两条卡条分别设于手柄部两端,滑动部可移动地设于f形凹槽内。

凹槽为l形凹槽,l形凹槽设于手柄部一端,滑动部可移动地设于l形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鼻腔异物取出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体部可滑动地设于手柄部内,不使用时体部可以插入手柄部内。

二、鼻腔异物取出器的制造工艺简单,便于装拆,便于消毒,使用简便实用,高效安全,能顺利将鼻腔异物取出。

三、体部的一端为勺状半球体中央圆形小孔前后贯通设计,具有避免划伤鼻腔粘膜导致出血及防止异物滑脱等优点,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四、弯曲部细小设计,保证了操作者的视野,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鼻腔异物取出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鼻腔异物取出器的收缩示意图。

图3为鼻腔异物取出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鼻腔异物取出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手柄部;11、u形凹槽;12、f形凹槽;13、l形凹槽;2、体部;21、半球体;3、滑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2所示,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包括手柄部1、体部2和滑动部3,体部2的一端呈弯曲角度为α,手柄部1上开设有相通的凹槽,体部2可滑动地设于手柄部1内,滑动部3与体部2连接,滑动部3凸出于凹槽。

手柄部1为中空圆柱状,手柄部1上设有用于防滑的凸条,手柄部1的长度为80-100mm,手柄部1的外径为10-12mm,手柄部1的内径为8-10mm。

体部2为圆椎柱状,体部2长度与手柄部1的长度相适配,体部2与手柄部1连接处的直径与手柄部1的直径相适配。

体部2上弯曲角度α的一端为勺状的半球体21,外切面的半径略大于内切面的半径,中央有一圆形小孔前后贯通,半球体21表面光滑,可以避免划伤鼻腔粘膜导致出血,半球体腹面外直径为3.5-4.0mm,内直径为3.0-3.5mm,中央圆形小孔直径为1.5-1.8mm,勺状的半球体腹面的直径大于中央圆形小孔的直径,腹面的直径略大增大了与异物接触面,可防止异物滑脱,中央圆形小孔的直径略小便于勾取小的异物,同时中央圆形小孔设计便于异物表面有分泌物可从中间溢出。弯曲角度a为135°-150°,弯曲部为体部最细直径1.2-1.5mm,弯曲部至半球体21末端距离10-12mm。半球体21的部位厚度为1.2-1.5mm。半球体21的大小均可顺利经过异物与鼻腔顶端的间隙,弯曲部为体部最细保证了医生的视野,便于操作。

滑动部3为固定螺丝,固定螺丝的头部位于凹槽外,凹槽为u形凹槽11,u形凹槽11的两端分别位于手柄部1两端。

使用前:体部2通过手柄部1的中空开口插入手柄部1,固定螺丝穿过凹槽与体部2螺纹连接,固定螺丝的头部位于凹槽外,可以通过推动固定螺丝的头部将体部2伸出或缩进手柄部1,u形凹槽11两端为卡槽,在使用时,将固定螺丝卡入u形凹槽11的上端的卡槽内,鼻腔异物取出器装拆方便,便于携带、清洗、消毒。

使用过程:

1、使用前,体部2通过手柄部1的中空开口插入手柄部1,固定螺丝穿过凹槽与体部2螺纹连接,固定螺丝的头部位于凹槽外,可以通过推动固定螺丝的头部将体部2伸出或缩进手柄部1,u形凹槽11两端为卡槽,将固定螺丝卡入u形凹槽11的上端的卡槽内固定体部2位置。

2、使用时患者头部仰起固定,在额镜反光照明下,操作者一手持前鼻镜撑开暴露前鼻前庭及总鼻道,另一手持手柄部1,半球体21缓慢地经过鼻前庭上端,从异物和鼻腔顶部的间隙越过到达异物后方,顺势向外下方移出以取出异物。

3、鼻腔异物取出器的制造工艺简单,便于装拆,便于消毒,使用简便实用,高效安全,能顺利将鼻腔异物取出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其区别在于凹槽,如图3所示,凹槽为f形凹槽12,f形凹槽12有两条横行设置的卡条,两条卡条分别设于手柄部1两端,滑动部3可移动地设于f形凹槽12内,滑动部3与体部2连接,使用前:滑动部3通过f形凹槽12的底部带动体部2进入手柄部1,在使用时,滑动部3卡在f形凹槽12下边的卡条内。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其区别在于凹槽,如图4所示,凹槽为l形凹槽13,l形凹槽13设于手柄部1一端,滑动部3可移动地设于l形凹槽13内,需要使用前,滑动部3卡入l形凹槽13内固定体部2,不需要使用时,滑动部3旋转从l形凹槽13内取出以拆卸体部2,然后将体部2倒放置入手柄部1内。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部(1)、体部(2)和滑动部(3),体部(2)的一端呈弯曲角度为α,手柄部(1)上开设有相通的凹槽,体部(2)可滑动地设于手柄部(1)内,滑动部(3)与体部(2)连接,滑动部(3)凸出于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异物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手柄部(1)为中空圆柱状,手柄部(1)上设有用于防滑的凸条,手柄部(1)的长度为80-100mm,手柄部(1)的外径为10-12mm,手柄部(1)的内径为8-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腔异物取出器,其特征在于:体部(2)为圆椎柱状,体部(2)长度与手柄部(1)的长度相适配,体部(2)与手柄部(1)连接处的直径与手柄部(1)的直径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腔异物取出器,其特征在于:体部(2)上弯曲角度α的一端为勺状的半球体(21),半球体(21)外切面的半径略大于内切面的半径,中央有一圆形小孔前后贯通,半球体(21)表面光滑,半球体(21)腹面外直径为3.5-4.0mm,内直径为3.0-3.5mm,中央圆形小孔直径为1.5-1.8mm,半球体(21)厚度为1.2-1.5mm,弯曲角度α为135°-150°,弯曲部为体部(2)最细直径1.2-1.5mm,弯曲部至半球体(21)末端距离10-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鼻腔异物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滑动部(3)为固定螺丝,固定螺丝的头部位于凹槽外,凹槽为u形凹槽(11),u形凹槽(11)的两端分别位于手柄部(1)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鼻腔异物取出器,其特征在于:凹槽为f形凹槽(12),f形凹槽(12)有两条横行设置的卡条,两条卡条分别设于手柄部(1)两端,滑动部(3)可移动地设于f形凹槽(1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鼻腔异物取出器,其特征在于:凹槽为l形凹槽(13),l形凹槽(13)设于手柄部(1)一端,滑动部(3)可移动地设于l形凹槽(13)内。


技术总结
一种鼻腔异物取出器,包括手柄部、体部和滑动部,体部的一端呈弯曲角度为α,手柄部上开设有相通的凹槽,体部可滑动地设于手柄部内,滑动部与体部连接,滑动部凸出于凹槽,本实用新型中在不使用时体部可以插入手柄部内;鼻腔异物取出器的制造工艺简单,便于装拆,便于消毒,使用简便实用,高效安全,能顺利将鼻腔异物取出。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源;吴明聪;廖瑞龙;阮晓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学源
技术研发日:2020.05.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