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59770发布日期:2021-05-14 14:3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2.颅电直流刺激技术是一种非侵袭性、利用微电流调节大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技术。
3.经颅直流电刺激设备将阴极和阳极电极片分别放置于头颅表皮特定部位,并导入10~20min的1.0~2.0ma的微弱电流,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电流部分经过头皮,部分经过大脑;通过刺激大脑皮层,改变大脑表面神经元膜电位的去极化或超极化方向,影响自发神经活动的皮质兴奋性改变。阳极下方脑区被激活,神经元兴奋性增加;阴极下方脑区被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
4.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广泛应用于康复、精神、神经等领域的临床诊断、治疗与科学研究。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国际10~20系统头皮脑电图准确确定刺激电极的位置,目前使用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的刺激电极的位置多数都是固定的,然而不同的治疗者往往头型也不大相同,因此当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用在不同的使用者头上时刺激电极的位置会存在偏差,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准确调节刺激电极位置,保证治疗效果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包括箍圈、下颚带、头顶带和调节带;所述下颚带设置在的箍圈的下方,所述头顶带设置在箍圈的上方,下颚带的两端以及头顶带的端部均与箍圈连接;所述调节带呈半弧状,调节带的端部与箍圈的侧面铰接,调节带上对称地开设两个滑槽;每个滑槽内均设置一个可在滑槽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的下端设置有刺激电极。
8.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包括调节冒和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包括安装底板和与安装底板一体成型的连接部,连接部的顶端与调节冒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箍圈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用于与调节带铰接的螺柱,调节带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形通孔,调节带两端的圆形通孔分别套设在两个螺柱上,螺柱的外侧设置六角扁螺母。
10.进一步的,所述箍圈可展开成带状,所述箍圈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呈“一”字排列的调节孔,箍圈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凸块,凸块扣入调节孔从而实现箍圈两端的连接;调节孔的数量多于凸块的数量,将凸块插入不同的调节孔从而改变箍圈的大小。
11.进一步的,所述箍圈采用塑料材质,箍圈的外围包裹有海绵层。
12.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采用橡胶材质,缓冲垫的内部设置有密闭的气室,气室内充
入惰性气体。
13.进一步的,所述箍圈的下方和上方均固定有卡扣,下颚带的两端和头顶带的两端均设置有可插入卡扣内的插扣。
14.进一步的,所述头顶带为两条相互平行的胶乳胶带,胶乳胶带的端部与插扣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头型将刺激电极准确地调节至对应的头部部位,提高定位准确度,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同时还可以保证治疗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收纳和储存、使用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块、缓冲垫以及刺激电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的仰视图;
21.图5是图2中沿a

a线的剖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3.图中:1、箍圈;2、下颚带;3、插扣;4、卡扣;5、调节带;501、滑槽;6、调节冒;7、安装块;701、连接部;702、安装底板;8、螺柱;9、六角扁螺母;10、头顶带;11、缓冲垫;12、气室;13、刺激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5.参见图1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装置,包括箍圈1、下颚带2、头顶带10和调节带5;所述下颚带2设置在的箍圈1的下方,所述头顶带10设置在箍圈1的上方,下颚带2的两端以及头顶带10的端部均与箍圈1连接;所述调节带5呈半弧状,调节带5的端部与箍圈1的侧面铰接,调节带5上对称地开设两个滑槽501;每个滑槽501内均设置一个可在滑槽501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垫11,缓冲垫11的下端设置有刺激电极13。
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滑块包括调节冒6和安装块7,所述安装块7包括安装底板702和与安装底板702一体成型的连接部701,连接部701的顶端与调节冒6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701的顶端设置外螺纹,调节冒6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部701的顶端与调节冒6螺纹连接。拨动调节冒6可以使调节冒6和安装块7一起沿着滑槽501移动,再结合可旋转的调节带5,可以将刺激电极13移动至使用者头顶的任意位置,调节过程简单、迅速。
27.为了实现调节带5与箍圈1的铰接,本实用新型中箍圈1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用于与调节带5铰接的螺柱8,调节带5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形通孔,调节带5两端的圆形通孔分别套设在两个螺柱8上,螺柱8的外侧设置六角边螺母9。所述箍圈1可展开成带状,箍圈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呈“一”字排列的调节孔,箍圈1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凸块,凸块扣入调节孔从而实现箍圈1两端的连接;调节孔的数量多于凸块的数量,将凸块插入不同的调节孔从而改变箍圈1的大小。箍圈1用于套设在使用者的头上,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头部大小调节箍圈1的大小,因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同时也能保证箍圈1能够稳定的套设在使用者的头上。所述箍圈1可以采用塑料材质,箍圈1的外围包裹有海绵层,通过设置的海绵层可以避免箍圈1直接与使用者的头部接触,提升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舒适性。
2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冲垫11采用橡胶材质,缓冲垫11的内部设置有密闭的气室12,气室12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空气。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缓冲垫11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在使用时刺激电极13与使用者的头部接触,缓冲垫11收到挤压,缓冲垫11的回弹力可以确保刺激电极13被紧紧地压在使用者的头皮上,保证电流刺激效果。通过缓冲垫11实现刺激电极13与使用者头部软接触,可进一步提升使用舒适性。所述箍圈1的下方和上方均固定有卡扣4,下颚带2的两端和头顶带10的两端均设置有可插入卡扣4内的插扣3。在使用时,通过调节下颚带2的长度实现箍圈1的固定。在不使用时可以把插扣3从卡扣4内拔出,将下颚带2和头顶带10拆掉,便于收纳。所述头顶带10为两条相互平行的胶乳胶带,胶乳胶带的端部与插扣3连接。在使用时头顶带10位于使用者的头顶,设置的头顶带10可以防止因箍圈1固定过紧,箍圈1从其连接处崩开。当调节带5需要旋转至头顶带10的正上方时,可以将两条胶乳角条分开,避免头顶带10与调节带5之间干涉。
2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头型将刺激电极13准确地调节至对应的头部部位,提高定位准确度,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同时还可以保证治疗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收纳和储存、使用便捷的优点。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