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管外渗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5726发布日期:2021-06-11 19:2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管外渗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管外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会由于患者自身状况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导致输入的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意外的周围组织,导致局部出现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严重者引起组织坏死,是临床上比较苦恼的意外事件。

常规的输液管由于结构上存在缺陷,其功能简单,针对静脉输液外渗的现象没有很好的处理手段,只能通过患者自己或者医护人员观察才能得知,并对外渗处及时处理,但是这种方式很难及时发现输液管外渗,往往是输液外渗已经发生一段时间后,且产生了一定的症状才能被发现,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现有的静脉输液装置也有能够对静脉输液进行报警的装置,但是现有的装置由于结构上简单,存在如下缺陷:现有的测速装置为超声波测速仪,超声波探测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设置在夹子的两夹持部内,用夹持的方式将其固定在输液管上,虽然能使用,但是超声波的发射端和接受端很难准确的位于输液管的两侧,测速不灵敏;同时当检测输液外渗后,缺少对应的处置手段,仅仅通过报警的方式提醒患者和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输液外渗的状态并没有得到缓解,往往还需要医护人员赶到对其进行处理,使用麻烦,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研究一种输液管外渗报警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管外渗报警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检测不灵敏、使用麻烦和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输液管外渗报警装置,包括检测盒、检测槽、定位魔术贴带、超声波测速器和输液管夹闭装置;所述检测盒的左右两侧或底部固定设置有将其固定在手脖处的带扣;所述检测槽沿竖向设置检测盒的前侧面中部,用于容纳输液管;所述超声波测速器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接收端对应安装在检测槽的左右两侧,用于对嵌套在检测槽内的输液管中液体流速进行测定;所述定位魔术贴带固定在检测盒的前端,用于将输液管限制在检测槽内;所述输液管夹闭装置包括驱动部和夹闭块,所述检测槽沿横向开有夹闭孔,所述夹闭块的前端套装在夹闭孔内,驱动部固定在检测盒内,驱动部的驱动端与夹闭块的后端固定连接,驱动部能驱动夹闭块沿夹闭孔伸向检测槽内将输液管阻断;所述接收端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部和报警器的控制开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槽包括位于外侧的水平段和内侧的弧形段;所述水平段的长度与弧形段的半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微型电机、齿轮、齿条、定位架和驱动杆,所述齿轮套固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齿条的前端和后端对应设置有定位杆和驱动杆,所述定位杆和驱动杆均套装在定位架上的通孔内,且两杆均可沿通孔滑动,所述夹闭块固定在驱动杆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测速器位于检测盒的中部,所述输液管夹闭装置位于检测盒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魔术贴带与检测盒的底部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的高度为h,检测槽的宽度为d,其中d=h。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包括震动报警器和蜂鸣报警器;所述震动报警器位于检测盒的底部,所述蜂鸣报警器位于检测盒的上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结构的基础进行改进,在检测盒的前侧开设了竖向的检测槽,给输液管提供了单独的放置区域,在检测槽的两侧对应设置了用于检测输液管内液体流速的发射端和接受端,且检测槽与输液管的管径大小基本匹配,这样将发射端和接收端对应设置在中部,能轻易的正对输液管的中部,众所周知,液体在管内流动时,由于液体受到管壁的阻力,管内最中心的液体流速最快,本实用新型针对流速最快的地方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对应设置了报警器和输液管夹闭装置;当检测到输液外渗时,能同时启动报警器和输液管夹闭装置,报警器能提醒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时对意外进行处理;输液管夹闭装置能自动将输液管夹闭,停止供液,大大降低了输液外渗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检测灵敏,可重复使用,操作步骤简单,使用安全,大大降低了输液外渗对患者的损失,极具使用价值,切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检测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所示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框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为输液管,2为手臂,3为带扣,4为检测盒,5为检测槽,6为定位魔术贴带,7为震动报警器,8为发射端,9为接收端,10为微型电机,11为齿轮,12为齿条,13为定位架,14为驱动杆,15为定位杆,16为夹闭块,17夹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输液管外渗报警装置,旨在用于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输液外渗现象进行检测、报警和处理;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检测盒4、检测槽5、定位魔术贴带6、超声波测速器和输液管夹闭装置,下面对各部件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所述检测盒4的左右两侧或底部固定设置有将其固定在手脖处的带扣3,带扣3为两端对扣式,方便使用;所述检测盒4呈方形或者圆形中空结构,用于容纳和固定输液管1、检测槽5、定位魔术贴带6、超声波测速器和输液管夹闭装置。

所述检测槽5沿竖向设置检测盒4的前侧面中部,用于容纳输液管1,检测槽5包括位于外侧的水平段和内侧的弧形段;所述水平段的长度与弧形段的半径相等,这样能将输液管1匹配容纳在检测槽5内,在使用时输液管1与检测盒连为一体,结构紧凑。

所述超声波测速器包括发射端8和接收端9,所述发射端8和接收端9对应安装在检测槽5的左右两侧,用于对嵌套在检测槽5内的输液管1中液体流速进行测定;发射端8和接收端9设置在水平段的两侧,且当输液管1嵌套在检测槽5内时,能准确的将发射端和接收端正对输液管的中部,中部的液体流速快,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魔术贴带6固定在检测盒4的前端,用于将输液管限制在检测槽内;所述定位魔术贴带与检测盒的底部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的高度为h,检测槽的宽度为d,其中d=h。

定位魔术贴带6包括钩面、绒面和连接带,连接带的根部固定在检测盒前侧面的一侧,钩面设置在连接带的自由端,绒面固定在检测盒前侧面的另一侧,当钩面和绒面粘连在一起时,连接带与检测盒前侧面相贴合,并将检测槽的开口封闭,使输液管约束在检测槽内,并保持稳定状态;手动将钩面和绒面分离,即可将输液管从检测槽内取出,使用方便,可重复周转使用。

所述输液管夹闭装置包括驱动部和夹闭块16,所述检测槽5沿横向开有夹闭孔17,所述驱动块16的前端套装在夹闭孔17内,驱动部固定在检测盒内,驱动部的驱动端与夹闭块16的后端固定连接,驱动部能驱动夹闭块沿夹闭孔伸向检测槽内将输液管夹闭;所述接收端9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部和报警器的控制开关连接。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通过超声波测速仪对输液管内液体流速进行检测,当发生输液外渗时,输液管内液体流速加快,超声波测速仪测的测得液体流速加快,并将此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给报警器和微型电机的控制开关一个信号,通过报警器给患者和医护人员报警,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器包括震动报警器和蜂鸣报警器;所述震动报警器位于检测盒的底部,所述蜂鸣报警器位于检测盒的上侧面;同时通过输液管夹闭装置将输液中断,大大降低了输液外渗对患者的伤害,使用安全,极具使用价值,且本实施例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对驱动部的结构进一步限定。

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部包括微型电机10、齿轮11、齿条12、定位架13驱动杆14和和定位杆15,所述齿轮11套固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齿条12与齿轮11啮合,齿条12的前端和后端对应设置有定位杆15和驱动杆14,所述定位杆15和驱动杆14均套装在定位架13上的通孔内,且两杆均可沿通孔滑动,所述夹闭块固定在驱动杆的末端,从而通过微型电机能够驱动夹闭块16伸向检测槽5内,将输液管1夹持在夹闭块与检测槽5之间,另外微型电机为伺服电机。

本实施例通过超声波测速仪探知输液外渗信息,并将此信息上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启动微型电机,微型电机驱动齿条横向移动,从而使夹闭块沿夹闭孔向检测槽内移动,将输液管夹持在夹闭块与检测槽之间,同时控制器上还设置有复位按钮,在医护人员赶到时,将针头拔出,并按下复位按钮,微型电机回转将夹闭块复位。

所述超声波测速器位于检测盒的中部,所述输液管夹闭装置位于检测盒的下部,这样缩短了输液管夹闭装置与针头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液体外渗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