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试急救盒

文档序号:25114743发布日期:2021-05-19 01:25阅读:2139来源:国知局
皮试急救盒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皮试急救盒的技术。


背景技术:

2.青霉素药物常见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高达5%

10%,其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3.做青霉素皮试前要备好抢救用物与用品,现有的急救盒结构简单,仅作为储物容器使用,盒内通常会放置有注射器、装有盐酸肾上腺素的安剖瓶及用于割安剖瓶的砂轮,遇到急救时护士需要手捏砂轮在安剖瓶的瓶颈上割一圈割痕,再用手掰断瓶颈,其中的手捏砂轮割安剖瓶瓶颈这一步骤操作很不方便,耗时较多,会造成抢救时间延误。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减少操作耗时的皮试急救盒。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皮试急救盒,包括盒体,及用于封盖住盒体的盒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在一侧盒壁上开设有贯通盒壁的割瓶孔,并且在该侧盒壁上设有能上下滑动的砂轮压块,所述砂轮压块上开设有砂轮槽,砂轮槽内嵌置有可拆卸的砂轮,砂轮的上端抵住砂轮槽的上侧槽壁,砂轮的下端向下伸入割瓶孔的孔腔。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试急救盒,只需要将安剖瓶伸入割瓶孔后按住砂轮压块,再将安剖瓶转一圈,就能在安剖瓶瓶颈上留下割痕,相比手捏砂轮割的方式,具有操作方便,操作耗时少的特点,能让临床护士快速、安全的打开安剖瓶,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皮试急救盒的主视立体图;
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皮试急救盒将砂轮压块向上提起的示意图;
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皮试急救盒将砂轮压块剖开后的盒体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的顿号均表示和的关系。
11.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皮试急救盒,包括盒体1,及用于封盖住盒体的盒盖2,所述盒体1的盒腔由隔板分隔成三个储物格,该三个储物格分别为针具格11、药品格13、棉片格12,其中的针具格11用于存放注射针具,药品格13用于存放装有药物的安剖瓶,棉片格12用于存放酒精棉片、纱布等物品;
12.所述盒体1在一侧盒壁上开设有贯通盒壁的割瓶孔5,并且在该侧盒壁上设有能上下滑动的砂轮压块3,所述砂轮压块3上开设有砂轮槽,并且在砂轮压块3上设有提手槽6,砂轮槽内嵌置有可拆卸的砂轮4,砂轮4的上端抵住砂轮槽的上侧槽壁,砂轮4的下端向下伸入割瓶孔5的孔腔。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用于存放青霉素皮试急救用品,急救时可打开盒盖,取出相应器件,需要打开安剖瓶时,先将手指伸入砂轮压块3上的提手槽6,再捏住砂轮压块3后,将砂轮压块3上提,然后将安剖瓶的瓶颈伸入割瓶孔5,再将砂轮压块3,使砂轮4抵住安剖瓶的瓶颈,然后将安剖瓶转动一圈,砂轮4即可在安剖瓶瓶颈上留下割痕,然后即可掰断瓶颈,抽取安剖瓶内药物;
14.将砂轮压块3上提一定高度后,可从砂轮槽内取出砂轮进行更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