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实验鼠类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2521发布日期:2021-06-01 23:3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实验鼠类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鼠类实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实验鼠类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常需对实验动物进行安全、有效的固定,即可降低操作难度、减轻实验动物损伤、符合伦理要求,也可减少应激反应,降低实验干扰,然而目前已研制的实验鼠类固定装置难以满足实验需求,因而本项目主要致力于研发一款适用于多种实验鼠类的多功能固定装置,可以满足中医针刺治疗、眶静脉采血、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采血、呼吸频率监测等操作的固定需求。本项目将通过以下四步实现此目标:①对实验鼠进行形体数据采集并分析,明确符合不同种类、不同质量实验鼠形体特征的固定管参数;②通过查阅典籍文献对实验鼠类穴位分布的记录,明确固定管开口位置;③对实验鼠类固定装置进行整体设计、制作、调试及改良,研制出符合预期的多功能实验鼠类固定装置;④申请项目专利,融资,实现产品生产及销售。

医学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其研究对发展生物医学和增进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全世界每年用于实验的动物数量巨大。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实验的动物有1000余万只,其中,鼠类是国内外医学研究者最常选用的实验动物。在医学动物实验,尤其是中医药动物实验的操作中,常需对实验鼠进行安全而有效的固定,如眶静脉采血、尾静脉注射/采血、中医针刺治疗、呼吸频率监测等操作,均对实验鼠的有效固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有效的固定可降低实验操作难度,减少实验鼠在操作过程中的死亡率,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适宜的固定可缓解实验鼠的紧张、恐惧情绪,减轻实验鼠的应激反应,减少应激反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然而,目前已研制的实验鼠类固定装置或功能单一、实用性低,或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或设计不合理、安全性差,难以满足日常实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实验鼠类固定装置,可做到安全性高,实用性强,价格低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实验鼠类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固定管主体、固定活塞,所述底座的表面开有卡槽,所述底座的表面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铰链和操作台,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固定钳,所述固定钳的一侧安装有调节按钮,所述固定管主体包括口鼻孔、眼孔、背侧孔、腹侧孔、前足孔、后足孔、尾孔,所述固定活塞包括内芯、固定线、棉花、薄棉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管主体的结构为一透明塑料管,中为圆柱状,左侧敞口,右侧为圆锥状,圆锥前侧开口为口鼻孔,口鼻孔后上方为眼孔,呈椭圆形,左右各一,固定管主体上侧为条形背侧孔,下侧为条形腹侧孔,背侧孔开口宽度略大于腹侧孔,腹侧孔上方前侧为前足孔,后侧为后足孔,均呈圆形,左右各一,其中后足孔开口直径略大于前足孔,固定管主体的后侧为尾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活塞的结构为一圆柱状木制内芯,内芯中上2/3部分以薄棉布包裹,内芯与薄棉布之间以棉花填充,并用固定线固定活塞中下1/3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支撑板、铰链、操作台、固定钳和调节按钮组成台式固定架,所述操作台与底座、支撑板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底座上平行排列卡槽,可固定支撑板,实现操作台倾斜角度的自由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旋钮可调节固定钳的松紧度,对固定管主体起到固定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固定管开口,充分暴露实验鼠头部、脊柱、腹部及四肢,可满足绝大多数穴位的针刺需求,主体部分采用塑料圆管设计,管壁开口均光滑圆润,可有效保护实验鼠安全,活塞采用棉花、棉布等材料,质地柔软,舒适性强,活塞表面的棉花、棉布可有效吸收实验鼠在操作过程中排泄的尿液,保证固定管的清洁,固定管头部设计遵循实验鼠头部正常生理曲度,可对实验鼠头部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极大降低了常规方法固定颈部引起的窒息风险,提高实验鼠安全性,此外,口鼻孔可有效固定实验鼠口部,可有效保护操作者安全,可满足多种实验操作,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且操作步骤简单,正常情况下操作者可独自完成实验鼠的固定,固定架的设计可满足多高度、多角度的调整,极大提高操作者的舒适性,降低操作难度,设计简单,制作难度低,且所采用的材料为塑料、木材、棉花、钢板等常见材料,造价低廉,使得本产品具有较好的价格优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管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卡槽;3、支撑板;4、铰链;5、操作台;6、固定钳;7、调节按钮;8、固定管主体;801、尾孔;802、背侧孔;803、眼孔;804、口鼻孔;805、前足孔;806、腹侧孔;807、后足孔;9、固定活塞;901、固定线;902、内芯;903、棉花;904、薄棉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实验鼠类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管主体8、固定活塞9,底座1的表面开有卡槽2,底座1的表面安装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一侧设置有铰链4和操作台5,支撑板3的一侧安装有固定钳6,固定钳6的一侧安装有调节按钮7,固定管主体8包括口鼻孔804、眼孔803、背侧孔802、腹侧孔806、前足孔805、后足孔807、尾孔801,固定活塞9包括内芯902、固定线901、棉花903、薄棉布904。

进一步的,固定管主体1的结构为一透明塑料管,中为圆柱状,左侧敞口,右侧为圆锥状,圆锥前侧开口为口鼻孔804,口鼻孔804后上方为眼孔803,呈椭圆形,左右各一,固定管主体1上侧为条形背侧孔802,下侧为条形腹侧孔806,背侧孔802开口宽度略大于腹侧孔806,腹侧孔806上方前侧为前足孔805,后侧为后足孔807,均呈圆形,左右各一,其中后足孔807开口直径略大于前足孔805,固定管主体1的后侧为尾孔801。

固定活塞9的结构为一圆柱状木制内芯902,内芯902中上2/3部分以薄棉布904包裹,内芯902与薄棉布904之间以棉花903填充,并用固定线902固定活塞9中下1/3处。

底座1、支撑板3、铰链4、操作台5、固定钳6和调节按钮7组成台式固定架,操作台5与底座1、支撑板3之间通过铰链4相连接,底座1上平行排列卡槽2,可固定支撑板3,实现操作台5倾斜角度的自由调节。

调节旋钮7可调节固定钳6的松紧度,对固定管主体8起到固定作用。

具体的,操作者左手持固定管主体8,右手捏住鼠尾,把实验鼠置于固定管主体8的后口,利用鼠类的钻洞习性,实验鼠会主动钻入固定管主体8,右手拇指轻轻抵住实验鼠尾部,旋转固定管主体8,调整实验鼠在管内体位,使实验鼠四肢从前/后足孔伸出,将固定活塞9置于固定管主体8的尾侧,慢慢向内推进,直至实验鼠固定至理想状态,期间需观察实验鼠呼吸状况,若大鼠张口呼吸且出现剧烈挣扎,需立即退出固定活塞9,重新调整,若需进行尾静脉注射/采血,放置活塞前将鼠尾从适宜的尾孔801穿出,再以固定活塞9固定,将固定管主体8置于固定架上,调整固定架方向以满足实验所需,待实验鼠处于平静状态时开展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