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9945发布日期:2021-08-03 13:03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



背景技术:

红外磁脉冲治疗仪,可产生远红外辐射、永磁场和脉冲磁场,并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和按摩以治疗人体的某些疾病和增进身体健康,由涂有远红外磁粉的顶板、电热元件和壳体内的永磁系、脉冲磁系组成。

现有的红外磁脉冲治疗仪存在以下缺点:(1)永磁体的安装结构不稳定,在壳体内易产生晃动,且减震效果差。(2)电源线与治疗仪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永磁体的安装结构稳定、减震效果好、电源线与壳体之间连接结构稳定的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包括上盖、下盖,所述下盖内设有多个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内卡放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设置在限位套内,所述永磁体的中心设有脉冲磁体,所述永磁体的外周与限位套之间设有大减震套,所述永磁体的内周与脉冲磁体之间设有小减震套,相邻所述限位套之间设有加强架,所述上盖与下盖扣合连接,所述下盖的内部周向设有多个定位套,所述上盖的内部周向设有与所述定位套配合连接的定位柱,每个所述定位套和定位柱的外部分别连接有加强筋。

优选的是,所述大减震套包括第一套体,所述第一套体的中心开设有通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小减震套包括第二套体,所述第二套体的顶面底部同心设有第一限位凸环、第二限位凸环。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上盖与下盖的扣接处设有穿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处设有线卡,所述线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板、第一连接套、第二限位板和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穿设所述穿线孔,且所述第一限位板设于扣接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板设于扣接处外侧,所述线卡内穿设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依次穿设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一连接套、第二限位板和第二连接套。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上盖内壁上设有压设电源线的压线块。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下盖的底部各拐角处设有减震胶垫。

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下盖上设有多个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永磁体卡放在限位套内,并采用支撑架对永磁体进行支撑,永磁体与限位套之间设有大减震套,能够将永磁体稳固的卡设在下盖上,永磁体与脉冲磁体之间小减震套的设置,使永磁体与脉冲磁体之间的结构相对稳固,避免永磁体与脉冲磁体之间相对脱落,以使永磁体和脉冲磁体在下盖的安装结构稳固,从而保证治疗仪整体安装结构,保证治疗效果。此外,大减震套和小减震套的设置还具有减震作用,对永磁体和脉冲磁体具有保护作用。

(2)上盖与下盖之间的扣合结构,能够保证上盖与下盖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同时下盖上加强架以及上盖和下盖上加强筋的设置,增加了上盖与下盖的结构强度,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此外,上盖与下盖内的加强筋分布均匀,能够进一步保证盖体结构强度更加稳定。

(3)线卡的设置具有限位作用,电源线穿过线卡,使电源线相对穿线孔固定,避免电源线相对穿线孔活动,以保证电源线与治疗仪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性,同时便于拆卸。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中上盖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中下盖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中下盖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中大减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中小减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中线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盖;2、电源线;3、压线块;4、电源单元;5、导热片;6、温度传感器;7、电源变压器;8、控制单元;9、加热单元;10、定位柱;11、定位套;12、下盖;13、散热孔;14、永磁体;15、脉冲磁线圈;16、软铁;17、大减震套;171、第一套体;172、通孔;18、小减震套;181、第二套体;182、第一限位凸环;183、第二限位凸环;19、加强架;20、加强筋;21、限位套;22、减震胶垫;23、线卡;231、第一限位板;232、第一连接套;233、第二限位板;234、第二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包括上盖1、下盖12,下盖12内设有多个限位套21,限位套21内卡放有永磁体14,永磁体14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设置在限位套21内,其中,支撑架设为十字形结构,永磁体14的中心设有脉冲磁体,脉冲磁体包括软铁16、缠绕在软铁16外周的脉冲磁线圈15,永磁体14的外周与限位套21之间设有大减震套17,永磁体14的内周与脉冲磁体之间设有小减震套18,相邻限位套21之间设有加强架19,上盖1与下盖12扣合连接,下盖12的内部周向设有多个定位套11,上盖1的内部周向设有与定位套11配合连接的定位柱10,每个定位套11和定位柱10的外部分别连接有加强筋20。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永磁体14卡放在限位套21内,并采用支撑架对永磁体14进行支撑,永磁体14与限位套21之间设有大减震套17,能够将永磁体14稳固的卡设在下盖12上,永磁体14与脉冲磁体之间小减震套18的设置,使永磁体14与脉冲磁体之间的结构相对稳固,避免永磁体14与脉冲磁体之间相对脱落,以使永磁体14和脉冲磁体在下盖12的安装结构稳固,从而保证治疗仪整体安装结构,保证治疗效果。此外,大减震套17和小减震套18的设置还具有减震作用,对永磁体14和脉冲磁体具有保护作用。

上盖1与下盖12之间的扣合结构,能够保证上盖1与下盖12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同时下盖12上加强架19以及上盖1和下盖12上加强筋20的设置,增加了上盖1与下盖12的结构强度,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此外,上盖1与下盖12内的加强筋20分布均匀,能够进一步保证盖体结构强度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大减震套17包括第一套体171,第一套体171的中心开设有通孔172。其中,大减震套17的侧壁将永磁体14与限位套21隔开,大减震套17的顶部盖住一部分永磁体14的顶部,从而使永磁体14与限位套21之间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小减震套18包括第二套体181,第二套体181的顶面底部同心设有第一限位凸环182、第二限位凸环183。其中,小减震套18的侧壁将脉冲磁体与永磁体14隔开,第一限位凸环182和第二限位凸环183分别卡住软铁16和脉冲磁线圈15,从而使脉冲磁体与永磁体14之间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上盖1与下盖12的扣接处设有穿设有穿线孔,穿线孔处设有线卡23,线卡2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板231、第一连接套232、第二限位板233和第二连接套234,第一连接套232穿设穿线孔,且第一限位板231设于扣接处内侧,第二限位板233设于扣接处外侧,线卡23内穿设有电源线2,电源线2依次穿设第一限位板231、第一连接套232、第二限位板233和第二连接套234。

该结构中,线卡23的设置具有限位作用,电源线2穿过线卡23,使电源线2相对穿线孔固定,避免电源线2相对穿线孔活动,以保证电源线2与治疗仪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稳定性,同时便于拆卸,上盖1与下盖12分开后,直接将线卡23取出即可。

再进一步的,上盖1内壁上设有压设电源线2的压线块3。

进一步的,下盖12的底部各拐角处设有减震胶垫22,以进一步起到减震作用。

进一步的,下盖12上设有多个散热孔13,使治疗仪在工作时具有散热作用,保证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单体式红外磁脉冲治疗仪内的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单元8、加热单元9和温度传感器6,脉冲磁线圈15、加热单元9和温度传感器6分别与控制单元8电性连接,加热单元9与控制单元8之间还设有断路器,控制单元8通过电源变压器7与电源单元4电性连接,电源单元4进一步与电源开关电性连接,加热单元9与电源单元4电性连接,上盖1表面涂覆有远红外涂层,即为治疗面。温度传感器6与导热片5连接,导热片5伸至加热单元9内。

其中,控制单元8采用微控制器,芯片型号为stm32f103cbt6。加热单元9包括加热板板基和缠绕在其上的电热丝,电热丝为铁铬铝合金丝。

具体的,在工作时,控制电路产生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脉冲电流通过脉冲磁线圈15以产生设定频率的感生电磁场。控制电路通过加热单元9电流大小,实现加热单元9加热档位的选择,以激发上盖1上产生不同强度的远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以监测上盖1,即治疗面的温度,以使其保证设定温度。当温度传感器6正常工作且温度传感器6监测的温度达到温度限值时,控制单元8停止对加热板电流通过,使加热板停止加热。当温度传感器6发生故障时,断路器在达到安全温度限值之前断开,使加热板停止加热,具有保护作用,提高治疗仪的安全性能。永磁体14使上盖1即治疗面存在永磁场。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