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

文档序号:30500845发布日期:2022-06-24 22:3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后韧带切开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经皮脊柱内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中来,尤其是后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后路治疗,效果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认可。近年来,经皮内镜辅助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减压融合治疗,在国内开展的如火如荼,已从传统认为的禁忌症转变为适应症。其具有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晰等优点,但目前尚未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适用于颈椎三节段以下病变的治疗,其具有组织间隙入路,创伤小等优点。但应用内镜手术的难点之一是在切除颈椎间盘以后,如何有效切除后纵韧带显露硬膜囊达到减压的目的。传统的手术器械往往需要应用带钩的神经剥离子仔细小心将后纵韧带和硬膜之间的间隙扩大分离,再应用1mm椎板咬骨钳或尖刀片将其切断,但若进行内镜手术,该操作步骤难以分两步完成,且两次操作损伤硬膜的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可以在内窥镜下正常分离后纵韧带,而且可避免失手或者意外滑动造成神经或者脊髓的损伤。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包括:
4.神经剥离子、套接于所述神经剥离子上的限深件以及与所述神经剥离子相嵌合的第二切开刀片,所述第二切开刀片嵌合于所述限深件上,且所述第二切开刀片沿神经剥离子长度方向滑动。
5.优选的,所述神经剥离子包括一l型导杆,所述l型导杆上开设有滑槽,且所述l型导杆沿外周开设有多个倒齿,限深件内表面与倒齿相匹配。
6.优选的,所述l型导杆包括竖直段及与所述竖直段一体式连接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与所述竖直段相互垂直,且所述横向段固定于所述竖直段远离限深件一端部,所述竖直段一侧面从一端面到另一端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横向段靠近所述竖直段的表面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横向段。
7.优选的,所述第二切开刀片包括切刀杆、设置于所述切刀杆一端面上的粗糙纹及一体式连接于切刀杆远离所述粗糙纹一端的切刀片。
8.优选的,所述第二切开刀片从上端部至下端部的宽度大小呈现逐渐减小,所述切刀片的宽度值为第一宽度值,所述横向段的宽度值为第二宽度值,所述第二宽度值略大于所述第一宽度值。
9.优选的,所述限深件包括一第一侧翼、与所述第一侧翼一体式连接的转动环及与所述转动环一体式连接的卡杆块,所述转动环的内壁上设有与倒齿相对应的卡槽,且所述卡杆块设有一开口,所述卡杆块的宽度的大小略等于切刀杆中部的宽度值大小。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二切开刀片的上端部的手柄处表面粗糙话处理,方便医生进行手持,防止将第二切开刀片滑落,而且第二切开刀片可沿着l型导杆上滑槽中进行向手术方向滑动,而且l型导杆上的所述横向段只可通过第二切开刀片上的切刀片通过,避免第二切开刀片滑落,对韧带或者脊髓造成损伤,进一步的限深件可卡住到第二切开刀片中部,进一步的防止第二切开刀片滑落,通过双重保障,保证手术最大程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后韧带切开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后韧带切开装置的三维爆炸结构示意图。
13.图中:50.后韧带切开装置;51.神经剥离子;52.第二切开刀片;53.限深件;511.l型导杆;512.滑槽;513.倒齿;521.切刀杆;522.粗糙纹;523.切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参照图1-2,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包括:神经剥离子51、套接于所述神经剥离子51上的限深件53以及与所述神经剥离子51相嵌合的第二切开刀片52,所述第二切开刀片52嵌合于所述限深件53上,且所述第二切开刀片52沿神经剥离子51长度方向滑动,当该后韧带切开装置50使用完毕后,可通过旋转限深件53取出限深件53。
16.进一步的,所述神经剥离子51包括一l型导杆511,所述l型导杆511上开设有滑槽512,且所述l型导杆511沿外周开设有多个倒齿513,限深件53内表面与倒齿513相匹配,该倒齿513使得限深件53只能向神经剥离子51的底端方向滑动,所述l型导杆511包括竖直段及与所述竖直段一体式连接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与所述竖直段相互垂直,且所述横向段固定于所述竖直段远离限深件53一端部,所述竖直段一侧面从一端面到另一端面开设有滑槽512,所述横向段靠近所述竖直段的表面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横向段。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切开刀片52包括切刀杆521、设置于所述切刀杆521一端面上的粗糙纹522及一体式连接于切刀杆521远离所述粗糙纹522一端的切刀片523,所述第二切开刀片52从上端部至下端部的宽度大小呈现逐渐减小,所述切刀片523的宽度值为第一宽度值,所述横向段的宽度值为第二宽度值,所述第二宽度值略大于所述第一宽度值,当第二切开刀片52沿着l型导杆511中的滑槽512向患者方向移动时,此时第二切开刀片52底端的切刀片523穿过所述横向段的滑动槽,然后限深件53将第二切开刀片52卡住,此时医生可以进行手术,同时切除深度,还可调整第二切开刀片52竖直方向的位移。
18.进一步的,所述限深件53包括一第一侧翼、与所述第一侧翼一体式连接的转动环及与所述转动环一体式连接的卡杆块,所述转动环的内壁上设有与倒齿513相对应的卡槽,且所述卡杆块设有一开口,所述卡杆块的宽度的大小略等于切刀杆521中部的宽度值大小,
当第二切开刀片52插入所述卡杆块中时,此时第二切开刀片52的底端穿过所述卡杆块,所述卡杆块卡住第二切开刀片52的中部,保证第二切开刀片52的底端伸出神经剥离子51底端,可防止失手或剥离子滑动造成神经和脊髓损伤。
19.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20.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神经剥离子(51)、套接于所述神经剥离子(51)上的限深件(53)以及与所述神经剥离子(51)相嵌合的第二切开刀片(52),所述第二切开刀片(52)嵌合于所述限深件(53)上,且所述第二切开刀片(52)沿神经剥离子(51)长度方向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剥离子(51)包括一l型导杆(511),所述l型导杆(511)上开设有滑槽(512),且所述l型导杆(511)沿外周开设有多个倒齿(513),限深件(53)内表面与倒齿(513)相匹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导杆(511)包括竖直段及与所述竖直段一体式连接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与所述竖直段相互垂直,且所述横向段固定于所述竖直段远离限深件(53)一端部,所述竖直段一侧面从一端面到另一端面开设有滑槽(512),所述横向段靠近所述竖直段的表面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横向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开刀片(52)包括切刀杆(521)、设置于所述切刀杆(521)一端面上的粗糙纹(522)及一体式连接于切刀杆(521)远离所述粗糙纹(522)一端的切刀片(52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开刀片(52)从上端部至下端部的宽度大小呈现逐渐减小,所述切刀片(523)的宽度值为第一宽度值,所述横向段的宽度值为第二宽度值,所述第二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一宽度值。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件(53)包括一第一侧翼、与所述第一侧翼一体式连接的转动环及与所述转动环一体式连接的卡杆块,所述转动环的内壁上设有与倒齿(513)相对应的卡槽,且所述卡杆块设有一开口,所述卡杆块的宽度的大小等于切刀杆(521)中部的宽度值大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韧带切开装置,包括:神经剥离子、套接于所述神经剥离子上的限深件以及与所述神经剥离子相嵌合的第二切开刀片,所述第二切开刀片嵌合于所述限深件上,且所述第二切开刀片沿神经剥离子长度方向滑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内窥镜下正常分离后纵韧带,而且可避免失手或者意外滑动造成神经或者脊髓的损伤。经或者脊髓的损伤。经或者脊髓的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钱澍 周程沛 钱济先 黄孝敏 宋扬 高浩然 高全有 郭时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2/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