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0373发布日期:2021-11-29 14:1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心内科病人在护理的过程中,大都需要静卧,当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将病人从病床运送至抢救室时,现在需要多人合力将病人挪移到转运装置上,在挪移的过程中,很容易使病人病情加重,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使患者本身挪动到转运装置上的问题,根据这类问题,现设计出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使患者本身挪动到转运装置上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条,且支撑条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床板底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挡块;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助力板;所述助力板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底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挡块相配合;所述第一转轴贯穿于第一连接板上,并且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贯穿于第二连接板上,并且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上设置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贯穿于第一连接条上,并且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条;所述助力板底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且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贯穿于第三连接板上,并且转动连接分别有第二连接条和第一支撑柱。
6.优选的,所述支撑条为多个,且多个支撑条均为矩形阵列排列。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内设置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一侧设置有卡块,且第一支撑柱上设置有卡槽,且卡块与卡槽相配合。
8.优选的,所述卡槽为多个,且多个卡槽均为等距离间隔排列。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滑槽,且第一转轴与滑槽滑动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1.(1)本方案使用时,当需要将患者移动到床板上时,向右拉动助力板,此时助力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条,所以带动第一连接板向右运动,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接板向右运动,第二连接板带动第一连接条向右运动,此时第二连接条带动第一支撑柱向右运动,当助力板靠近患者的床时,第一支撑柱向下转动,然后按压卡块,使第二支撑柱向上运动,进而调节第二支撑柱的高度,此时助力板与床板形成斜面,让患者借用助力板,滑落到床板上,减少患者的痛苦,然后按压卡块,使第二支撑柱向下运动,将助力板向左运动,并向上转动第一支撑柱,向左推动助力板,此时助力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条,所以带动第一连接板向左运动,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接板向左运动,第二连接
板带动第一连接条向左运动,此时第二连接条带动第一支撑柱向左运动,进而完成整个过程,当助力板与患者的床形成斜面时,可以让患者自身凭借着斜面滑动到床板上,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不会增加患者的病情。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助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二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固定板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床板、2支撑条、3万向轮、4固定板、5滑槽、6助力板、7挡块、8连接轴、9弹簧、10第一连接板、11第一转轴、12第二连接板、13第二转轴、14第一连接条、15第三转轴、16第二连接条、17第四转轴、18第一支撑柱、19第二支撑柱、20卡块、21卡槽、22放置槽、23第三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

5,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包括床板1,床板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条2,且支撑条2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所述床板1底部设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上设置有挡块7;所述固定板 4一侧设置有助力板6;所述助力板6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0,且第一连接板10底部设置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连接板10与挡块7相配合;所述第一转轴11贯穿于第一连接板10上,并且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上设置有第二转轴13,且第二转轴13贯穿于第二连接板12上,并且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条14;所述第一连接条14上设置有第三转轴15,且第三转轴15贯穿于第一连接条14上,并且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条16;所述助力板6底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23,且第三连接板23上设置有第四转轴17;所述第四转轴17贯穿于第三连接板23上,并且转动连接分别有第二连接条16和第一支撑柱18。
20.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条2为多个,且多个支撑条2均为矩形阵列排列。
2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柱18内设置有第二支撑柱19,第二支撑柱19一侧设置有卡块20,且第一支撑柱18上设置有卡槽21,且卡块20与卡槽21相配合。
22.本实用新型中,卡槽21为多个,且多个卡槽21均为等距离间隔排列。
23.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4上设置有滑槽,且第一转轴11与滑槽滑动连接。
24.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将患者移动到床板1上时,向右拉动助力板6,此时助力板6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条16,所以带动第一连接板10向右运动,第一连接板10带动第二连接板 12向右运动,第二连接板12带动第一连接条14向右运动,此时第二连接条16带动第一支撑柱18向右运动,当助力板6患者的床连接时,第一支撑柱18向下转动,然后按压卡块20,使第二支撑柱19 向上运动,进而调节第二支撑柱19的高度,此时助力板6
与床板1 形成斜面,让患者借用助力板6,滑落到床板1上,减少患者的痛苦,然后然后按压卡块20,使第二支撑柱19向下运动,将助力板6向左运动,并向上转动第一支撑柱18,向左推动助力板6,此时助力板6 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条16,所以带动第一连接板 10向左运动,第一连接板10带动第二连接板12向左运动,第二连接板12带动第一连接条14向左运动,此时第二连接条16带动第一支撑柱18向左运动,进而完成整个过程。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条(2),且支撑条(2)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所述床板(1)底部设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上设置有挡块(7);所述固定板(4)一侧设置有助力板(6);所述助力板(6)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0),且第一连接板(10)底部设置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连接板(10)与挡块(7)相配合;所述第一转轴(11)贯穿于第一连接板(10)上,并且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上设置有第二转轴(13),且第二转轴(13)贯穿于第二连接板(12)上,并且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条(14);所述第一连接条(14)上设置有第三转轴(15),且第三转轴(15)贯穿于第一连接条(14)上,并且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条(16);所述助力板(6)底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23),且第三连接板(23)上设置有第四转轴(17);所述第四转轴(17)贯穿于第三连接板(23)上,并且转动连接分别有第二连接条(16)和第一支撑柱(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2)为多个,且多个支撑条(2)均为矩形阵列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8)内设置有第二支撑柱(19),第二支撑柱(19)一侧设置有卡块(20),且第一支撑柱(18)上设置有卡槽(21),且卡块(20)与卡槽(21)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1)为多个,且多个卡槽(21)均为等距离间隔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上设置有滑槽,且第一转轴(11)与滑槽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针对存在不能使患者本身挪动到转运装置上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床板,所述床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条,且支撑条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床板底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挡块;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助力板;所述助力板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底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条上设置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贯穿于第一连接条上,并且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条;所述第四转轴贯穿于第二连接板上,并且转动连接分别有第二连接条和第一支撑柱,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患者本身挪动到转运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毛建萍 刘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滨湖区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24
技术公布日:2021/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