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5523419发布日期:2021-06-18 20:1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复合物领域,涉及一种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布洛芬(cas:15687-27-1),化学名称2-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别名拔怒风,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有超过50年的使用历史。英文名称为ibuprofen,分子式c13h18o2,分子量206.28,通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为75℃-77℃。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等溶剂。布洛芬主要用于扭挫伤、劳损、头疼、腰疼、术后疼痛等止痛消炎的作用。

cn105816434a提出了一种布洛芬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布洛芬颗粒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95%~100%的布洛芬或布洛芬盐的结晶体,0~5%的低熔点脂质材料;但是该布洛芬颗粒采用部分熔融搅拌切割方法制备得到,造粒过程仍需要使用较多辅料,工艺复杂,不利于工业生产应用。

邻香兰素(cas:148-53-8),化学名称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别名邻香草醛,2-香草醛等。邻香兰素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医药中间体,是合成多种原料药和香料的重要起始原料,同时也被用于制药及电镀等工业。英文名称ortho-vanillin,分子式c8h8o3,分子量152.15,通常为淡黄色结晶固体,熔点为40-42℃。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乙醇、乙醚、丙酮等溶剂。邻香兰素是一种常用于化学产业的具有芳香气味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很多和其同分异构体香草醛类似的作用。在离体的情况下,邻香兰素可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氮自由基,具有抗真菌和抗细菌的作用。近几年研究发现邻香草醛可以减少镰状细胞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聚合和镰状化,减少其离子的损伤。得益于邻香草醛的抗炎抗氧化的功能,其有希望作为一种新的跨膜蛋白拮抗剂,成为睡眠呼吸暂停治疗的有效药物。

在医药领域,一般通过药物多组分共同造粒来制备复方制剂。复方制剂是指几种不同类别的药物混合而成的制剂,与单方药物相比,复方制剂具有改善服用药品依从性、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用药费用等优点。例如,cn106806899a公开了一种聚乳酸键载布洛芬缓释前药及其直接熔融共聚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前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乳酸与布洛芬混合,进行预聚除水处理后,得到中间体;(2)将得到的中间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熔融缩聚,反应产物经过溶解、沉淀、真空干燥,得到所述聚乳酸键载布洛芬缓释前药;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乳酸键载布洛芬缓释前药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但是该前药在制备过程中采用的熔融共聚的设备复杂,成本高,能耗高,不利于后续工业化生产应用。

鉴于复方制剂的诸多优点以及其目前制备技术中存在的工艺复杂,能耗高以及有机溶剂包藏等问题,寻找一种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生产效率高药物共聚晶体制备技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新的复方制剂—布洛芬载邻香兰素符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增强药物在治疗发烧并炎症患者的效果以及降低复方制剂生产成本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洛芬-邻香兰素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布洛芬-邻香兰素复合颗粒具有较好的均一度和流动性,不易聚结,对治疗发烧并炎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复合颗粒具有较好的填充性、压缩成形性和稳定性,可直接进行压片,大大降低工业化成本;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复合颗粒为布洛芬和邻香兰素的物理混合物,二者高度混合且组分比例可调,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布洛芬-邻香兰素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易于实现,不使用辅料,能耗低,效率高,仅使用水作为溶剂,原料单一,绿色环保,可实现工业化且经济投入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在40-90℃(例如40℃、52℃、60℃、78℃、90℃等)条件下,配置布洛芬-邻香兰素的水溶液,所述溶液中,布洛芬的浓度为0.01-0.25g/ml(例如0.01g/ml、0.05g/ml、0.10g/ml、0.15g/ml、0.25g/ml等),邻香兰素的浓度为0.02-0.20g/ml(例如0.02g/ml、0.04g/ml、0.07g/ml、0.15g/ml、0.20mg/ml等);

(2)将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在40-90℃(例如40℃、52℃、60℃、78℃、90℃等)搅拌至出现液液相分离现象,得到液相分层的混合液;

(3)将步骤(2)得到的液液相分离混合液在1-10℃(例如1℃、3℃、5℃、7℃、10℃等)条件下降温结晶,得到所述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颗粒。

所述步骤(3)中颗粒粒径可以通过改变搅拌速率来调节:搅拌速率加大,形成的布洛芬-邻香兰素体系油滴尺寸较小,相对应可以得到粒径小的产品。当单位体积的搅拌功率保持在0.226-2.154kw/m3之间时(例如0.226kw/m3、0.55kw/m3、0.80kw/m3、1.25kw/m3、1.80kw/m3、2.154kw/m3等),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颗粒平均粒径在800-1800μm左右(例如800μm、850μm、900μm、950μm、1000μm、1050μm、1100μm、1150μm、1200μm、1250μm、1300μm、1350μm、1400μm、1450μm、1500μm、1550μm、1600μm、1650μm、1700μm、1750μm、1800μm等)。随着结晶溶液体积的增大,对应搅拌速率范围也应该增大以保证布洛芬-邻香兰素体系以油滴形式均匀分散在水中。当单位体积的搅拌功率不在本发明限定的范围之内,则会导致产品粒度不均一,球形度差,颗粒间的黏附现象加剧。

所述步骤(3)中降温速率为30℃-80℃/10min(例如30℃/10min、35℃/10min、40℃/10min、45℃/10min、50℃/10min、55℃/10min、60℃/10min、65℃/10min、70℃/10min、75℃/10min、80℃/10min等)。当降温结晶的速率小于本发明限定的范围时,会导致油滴内晶体成核速率降低,产品为颗粒粒度不均匀的不规则团聚物。

所述步骤(3)还包括对降温结晶后得到的混合物采用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处理;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硬脂酸钠、六偏磷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步骤(2)中混合溶液总质量的0.02-0.50%(例如0.02%、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等)。当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不在本发明限定的范围之内时,会导致油滴分散不均匀,颗粒形貌不规则,产品过滤清洗的难度增加。

优选地,所述表面处理的温度为1-10℃(例如1℃、3℃、5℃、7℃、10℃等),表面处理的的总时长为0.5-5h(例如0.5h、1h、1.5h、2h、2.5h、3h、3.5h、4h、4.5h、5h等);

所述步骤(3)还包括将表面处理后的处理物进行固液分离、清洗以及干燥;

优选地,所述固液分离的方式为过滤;

优选地,所述清洗包括:采用水清洗3-5次;

优选地,所述干燥条件为常压,温度为15-20℃(例如15℃、18℃、20℃等),干燥的时间为12-48h(例如12h、20h、24h、36h、40h、48h等)。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布洛芬载布洛芬功能性颗粒,所述功能性颗粒为球形复合颗粒,所述功能性颗粒中布洛芬和邻香兰素的质量比为(0.05-4.5):1,例如0.05:1、0.5:1、1:1、1.5:1、2.5:1、4:1、4.5:1等。

所述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颗粒为二者物理混合物,二者均已稳定的晶体形式存在,颗粒组成由高效液相色谱(型号waterse-2695,waters,america)和卡尔费休水分测试仪(型号v20,mettlertoledo,switzerland)来测定,相关测定的标准依照《中国药典》(2015)的方法进行测定。

所述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产品,颗粒圆润,流动性高,休止角在26-29°之间(例如26°、27°、28°、29°等),休止角的测试标准为gb/t11986-1989,振实密度为0.49-0.60g/cm3(例如0.49g/cm3、0.52g/cm3、0.54g/cm3、0.56g/cm3、0.58g/cm3、0.59g/cm3、0.60g/cm3等),振实密度的测试标准为gb/t5162-2006。

由于布洛芬和邻香兰素在水中的溶解性均很低,40-90℃下,布洛芬浓度为0.01-0.25g/ml,邻香兰素浓度为0.02-0.20g/ml的布洛芬-邻香兰素-水溶液即可发生油析现象。油析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液液相分离现象,在结晶过程中油析现象的发生一般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部分研究表明油析会使晶体包藏杂质,进而降低产品纯度。本发明开发出新颖的结晶工艺,利用油析现象实现“废物”再利用。具体于布洛芬-邻香兰素-水溶液而言,其油析现象即静止条件下布洛芬和邻香兰素均在油相内,和水产生分层,其产生的原因与分子极性、氢键供受体能力,溶解度参数等息息相关。油析现象的发生使得在不加入其他有机溶剂而仅仅改变操作温度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不同液相的分层,但其诱发条件十分苛刻,很多溶质在水中无法形成油析过程,而能发生油析的溶液体系也只有在合适的溶质浓度和足以诱导其分相的温度下才能发生,而目前又没有关于油析体系的设计方法的公开报道,因此目前对于邻香兰素和布洛芬的油析条件需要个性化的探究,基于大量的实验探索和经验积累才能逐步掌握其规律。并基于油析区间,通过设计温度曲线来构建混合造粒过程。在快速冷却条件下,油滴中布洛芬和邻香兰素迅速结晶并聚结成球,最终得到颗粒紧实的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产品。

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法制备的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颗粒是二者物理混合物,符合复方制剂的要求,混合均匀同时各组分含量可控。

2)本方法有效地创造了布洛芬和邻香兰素成核及生长的球形油滴环境,相比较传统的造粒工艺,不使用辅料,能耗低,工艺简单且效率高。

3)本方法整个工艺过程仅使用水作为溶剂,实现结晶与造粒的耦合,绿色环保,工艺简单,可实现工业化且经济投入低。

4)本方法所得颗粒产品具有较优的填充性,压缩成形性,稳定性,可直接进行压片,大大降低工业化成本。

5)本方法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得布洛芬-邻香兰素整体油滴稳定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有效防止了油滴之间的聚结,从而制备出产品不聚结,流动性好的功能性粒子。

附图说明

图1: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颗粒固体红外吸收图谱;

图2: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颗粒照片图(标尺为1000μ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有涉及的原料均是通过市面购买得到的,或者通过自行制备得到的。

实施例1:

(1)在40℃下,配制含0.01g/ml的布洛芬及0.02g/ml邻香兰素的混合水溶液;

(2)将(1)中混合溶液搅拌至发生液液相分离且布洛芬-邻香兰素油滴在水中均匀分布;

(3)保持搅拌将溶液以30℃/1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维持搅拌0.226kw/m3至出晶;

(4)加入质量分数为0.02%的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持续搅拌0.5h,使晶体聚结成紧实球体;

(5)采用真空过滤、并用水洗涤、在常压15℃条件下干燥12h后,得到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颗粒。

产品的固体红外吸收图谱(仪器型号alpha,bruker,germany)见图1,产品的红外谱图中在1707cm-1出现布洛芬的吸收峰,在1635、1688cm-1处出现了邻香兰素的吸收峰,故表面产品为二者的物理混合物。

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产品,颗粒圆润,如图2所示。产品颗粒平均粒度为1800μm,休止角为29°,振实密度为0.60g/cm3。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型号waterse-2695,waters,america)和卡尔费休水分测试仪(仪器型号v20,mettlertoledo,switzerland)来确定最终产品组分情况,取10个颗粒进行测定并取其平均值,产品布洛芬含量0.6059±0.0081g/g,邻香兰素含量0.3933±0.0106g/g,水分残留量(0.0025±0.0007)×10-5g/g。

实施例2:

(1)在60℃下,配制含0.08g/ml的布洛芬及0.12g/ml邻香兰素的混合水溶液;

(2)将(1)中混合溶液搅拌至发生液液相分离且布洛芬-邻香兰素油滴在水中均匀分布;

(3)保持搅拌将溶液以45℃/1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5℃,维持搅拌0.489kw/m3至出晶;

(4)加入质量分数为0.10%的表面活性剂六偏磷酸钠,持续搅拌1.5h,使晶体聚结成紧实球体;

(5)采用真空过滤、并用水洗涤、在常压15℃条件下干燥24h后,得到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颗粒。

根据产品的固体红外吸收图谱结果(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判断产品为布洛芬和邻香兰素的物理混合物,同时二者均以稳定的晶体形式存在。产品颗粒平均粒度为1500μm,休止角为28°,振实密度为0.57g/cm3。产品布洛芬含量0.4867±0.0033g/g,邻香兰素含量0.5169±0.0106g/g,水分残留量(0.0013±0.0003)×10-5g/g。

实施例3:

(1)在70℃下,配制含0.15g/ml的布洛芬及0.10g/ml邻香兰素的混合水溶液;

(2)将(1)中混合溶液搅拌至发生液液相分离且布洛芬-邻香兰素油滴在水中均匀分布;

(3)保持搅拌将溶液以60℃/1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7℃,维持搅拌1.479kw/m3至出晶;

(4)加入质量分数为0.30%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持续搅拌3.5h,使晶体聚结成紧实球体;

(5)采用真空过滤、并用水洗涤、在常压20℃条件下干燥36h后,得到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颗粒。

根据产品的固体红外吸收图谱结果(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判断产品为布洛芬和邻香兰素的物理混合物,同时二者均以稳定的晶体形式存在。产品颗粒平均粒度为1200μm,休止角为27°,振实密度为0.53g/cm3。产品布洛芬含量0.6522±0.0088g/g,邻香兰素含量0.3345±0.01106g/g,水分残留量(0.0024±0.0005)×10-5g/g。

实施例4:

(1)在90℃下,配制含0.25g/ml的布洛芬及0.20g/ml邻香兰素的混合水溶液;

(2)将(1)中混合溶液搅拌至发生液液相分离且布洛芬-邻香兰素油滴在水中均匀分布;

(3)保持搅拌将溶液以80℃/1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0℃,维持搅拌2.154kw/m3至出晶;

(4)加入质量分数为0.50%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持续搅拌5h,使晶体聚结成紧实球体;

(5)采用真空过滤、并用水洗涤、在常压20℃条件下干燥48h后,得到布洛芬载邻香兰素功能性颗粒。

根据产品的固体红外吸收图谱结果(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判断产品为布洛芬和邻香兰素的物理混合物,同时二者均以稳定的晶体形式存在。产品颗粒平均粒度为800微米,休止角为26°,振实密度为0.49g/cm3。产品布洛芬含量0.5745±0.0069g/g,邻香兰素含量0.4233±0.0301g/g,水分残留量(0.0041±0.0007)×10-5g/g。

对比例1:

对比例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对比例中初始温度设定为30℃。

根据产品的固体红外吸收图谱结果(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判断产品为包含相互独立的布洛芬和邻香兰素颗粒的物理混合物,且其颗粒形貌依然为初始原料的形状(针状或棒状),产品休止角52°,振实密度为0.41g/cm3。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对比可知,当溶液初始温度低于本发明的限定范围时,产品为互相独立的布洛芬和邻香兰素的物理混合物(即单个颗粒组分仅为布洛芬或邻香兰素中的一种),且从休止角及振实密度数据来看,颗粒的流动性及可压性能也较差,这是因为此时的体系温度过低,无法引发油析现象的出现,溶质组分之间无法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无法得到固体性能好的复合功能性颗粒产品。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