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呕吐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及其包装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76797发布日期:2021-07-16 17:5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治呕吐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及其包装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是一种可用于呕吐干预的揿针改进。


背景技术:

2.目前临床上针对呕吐多采用药物干预,比如针对晕车晕船引发的呕吐使用苯海拉明,而针对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引发的呕吐则采用高度选择性的5

羟色胺(5

ht3)受体拮抗剂诸如昂丹司琼等,但上述药物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副作用大、费用高、作用时间难以把控等问题,临床急需一种能在短时间内使用,且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能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使用的干预手段;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针灸或揿针干预呕吐的尝试,但对于部分患者仅有短期疗效,治疗效力时间维持较短,不能实现长时间缓解和控制呕吐发作的临床实际需求,需要反复实施,这一方面加重医生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导致患者舒适度显著降低。
3.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常见的揿针主要来自日本,其主要是通过金属针刺入皮肤的真皮层,金属针的直径较小,针长也从0.3mm到1.5mm,对于人体的刺激性较容易接受,通过黏贴至皮肤固定穴位发挥作用。揿针的基底部为增加受力面积和实施方便,采用圆形或者方形固定在塑料底座上,后面敷以粘性材料方便固定在穴位局部。但上述揿针在本质上大多采用金属针尖的电化学或物理刺激激活相应穴位来发挥经络疏通和激活作用。也有专利披露(发明专利cn202010504328.2)拟采用自发热材料在基底部通过发热作用,但存在发热材料厚度难以控制,持续时间不够长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增加体积过大的发热材料,会导致揿针的体积小巧治疗优势丧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单纯揿针治疗效果不佳问题。
5.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呕吐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包括由针头和基片组成的揿针本体,所述针头采用空心针,所述基片内设连通空心针的载药腔,所述载药腔旁还固定有遇热膨胀块;所述遇热膨胀块与载药腔之间由隔离膜分隔。
6.所述基片背面设置针头并衬有用于固定皮肤的粘性层,所述基片正面为其未设置针头的一面。
7.所述遇热膨胀块在揿针固定后,由于人体的加热挤压载药腔的容积,将载药腔内的预存药剂通过空心针输出。为实现呕吐的防止,相关药物可选择芳香开窍类中药,诸如麝香、丹参、冰片等,为维持长期药物作用,后续的载药腔内还可含有人参类滋补药物的浸膏或者浓缩提取物,为开窍疏通经络之后的人体内循环的稳定运行提供相关的能量支持。
8.优选的,所述基片在正面还贴附有用于反射人体热量的红外反射层。
9.所述红外反射层的具体材质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具体可以是镀银、镀铝等形式。
10.优选的,所述遇热膨胀块为在相变时体积变化较小的固液相变材料。
11.本处所指的固液相变材料为本领域的常规材质,如石蜡、脂肪酸、多元醇等,其吸热过程中,先由固态融化成液态,再进一步膨胀。
12.优选的,所述遇热膨胀块固定在所述载药腔朝向基片正面的一侧。
13.优选的,所述基片正面设乳突状突起,所述遇热膨胀块容纳在所述乳突状突起内。
14.优选的,所述载药腔呈圆台型,该圆台型的小端连通所述空心针,该圆台型的大端贴附顶靠至所述遇热膨胀块。
15.优选的,所述空心针的通路为直径小等于0.3mm的毛细管路;所述遇热膨胀块与载药腔之间的隔离膜分隔为透水高分子膜。
16.本处所指的毛细管路将能实现毛细虹吸功能。本处所指的透水高分子膜能选择性地让水分子通过。
17.优选的,所述针头数量为三根,所述针头在所述基片背面的中央呈品字型排布。
18.本处所指的针头垂直固定至基片。
19.在遇热膨胀块膨胀后,挤压载药腔,进而挤出载药腔内的药液向下通过空心针的通路进入皮下组织,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通过隔离膜惰性隔绝,能避免遇热膨胀块与载药腔中的药剂之间发生化学或者物理反应。
20.所述红外反射层将皮肤发散的热量反射回,一部分将聚集在遇热膨胀块,从而加速其膨胀;另一部分反射回皮下组织,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药物吸收。
21.采用固液相变材料的遇热膨胀块能够将在前段吸热时,避免体积大幅变化,而在进一步的后段吸热时体积将快速膨胀。另一方面,固体的遇热膨胀块也能避免在按压揿针时对载药腔产生较大影响。而液体的遇热膨胀块对外施压均匀,不易对隔离膜造成破坏。
22.通过对遇热膨胀块部位的特殊设置,能避免在膨胀后封堵住空心针。
23.设置的乳突状突起能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从而让使用人能方便地将针头对准。
24.载药腔的圆台型造型配合乳突状遇热膨胀块(即截面为圆形),能降低挤压时载药腔内的无用空间。
25.揿针进入皮下组织后,由于毛细管路的虹吸作用,会将组织间液向外引入载药腔内,以加快药剂的导出。水分子透过高分子膜后,水将进入遇热膨胀块所在空间内,从而加速遇热膨胀块体积膨胀。
26.品字布局的针头一方面扩大了揿针作用的位置,避免传统揿针单一刺激点的不足和穴位刺激位置偏差,同时也可通过形成一个作用平面相比之前的单一刺激点实现较为稳定的穴位刺激,进一步配合揿针空心设计,增加同时进药量,以便实现高效给药。
27.还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呕吐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的包装板,包括所述的用于防治呕吐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带凹坑的板体,所述用于防治呕吐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的基片边缘通过实、孔交替的溃断结构连接至所述凹坑的孔洞内缘口。
28.所述溃断结构在经受剪切压力(如对基片相对板体进行按压)时,将会破坏其中的实体区域,从而能在需要时沿着溃断结构造出裂缝。具体的溃断结构可以是易断关节,即基片四周每边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排布连接桥;也可为易撕线形式,即通过机械或者激光打孔技术实现与周边板体的易断连接。所述针头朝向凹坑内。
29.优选的,所述基片正面最上层贴附有边缘带翘起的贴片,所述贴片覆盖并大于所述基片正面。
30.所述翘起是指贴片的边缘一角或凸起位置向远离基片的方向翻折,从而便于施针者捏持提起,以将揿针取出板体。所述贴片可以设置成双面附不粘胶的形式。
31.通过溃断结构的设置,使得实现揿针与板体之间能有效地分离;同时对两者在不受外力时的连接提供一定强度的刚性。
32.通过贴片的设置,能够覆盖住溃断结构,从而阻挡杂质通过溃断结构污染针头。
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让短暂的揿针局部刺激转变成长久地与药物配合协同,能实现对于呕吐症状的长时间有效控制和改善,提高医疗资料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未施针时的剖面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施针后的剖面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的包装板侧面示意图;
37.图4为本发明的包装板背面局部示意图;
38.图5为本发明的包装板打开流程示意图;
39.其中:
[0040]1‑
针头
ꢀꢀꢀꢀꢀꢀꢀꢀꢀꢀꢀꢀꢀꢀꢀꢀ2‑
基片
ꢀꢀꢀꢀꢀꢀꢀꢀꢀꢀꢀꢀꢀꢀꢀꢀ
21

载药腔
[0041]
22

隔离膜
ꢀꢀꢀꢀꢀꢀꢀꢀꢀꢀꢀꢀꢀ
23

乳突状突起
ꢀꢀꢀꢀꢀꢀꢀꢀꢀ3‑
遇热膨胀块
[0042]4‑
红外反射层
ꢀꢀꢀꢀꢀꢀꢀꢀꢀꢀ5‑
板体
ꢀꢀꢀꢀꢀꢀꢀꢀꢀꢀꢀꢀꢀꢀꢀꢀ
51

凹坑
[0043]6‑
溃断结构
ꢀꢀꢀꢀꢀꢀꢀꢀꢀꢀꢀꢀ7‑
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45]
根据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防治呕吐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包括由针头1和基片2组成的揿针本体,所述针头1采用空心针,所述基片2内设连通空心针的载药腔21,所述载药腔21旁还固定有遇热膨胀块3;所述遇热膨胀块3与载药腔21之间由透水高分子膜形式的隔离膜22分隔。
[0046]
所述基片2背面设置针头1并衬有用于固定皮肤的粘性层,所述基片2正面为其未设置针头的一面。所述基片2在正面还贴附有用于反射人体热量的镀银红外反射层4。
[0047]
所述遇热膨胀块3为在相变时体积变化较小的石蜡型固液相变材料。所述遇热膨胀块3固定在所述载药腔21朝向基片正面的一侧。所述基片2正面设乳突状突起23,所述遇热膨胀块3容纳在所述乳突状突起23内。所述载药腔21呈圆台型,该圆台型的小端连通所述空心针,该圆台型的大端贴附顶靠至所述遇热膨胀块3。
[0048]
所述空心针的通路为直径小等于0.3mm的毛细管路。所述针头1数量为三根,所述针头1在所述基片2背面的中央呈品字型排布,针头1垂直固定至基片2。
[0049]
更具体地对该实施例运行原理进行说明:乳突状突起23内含有的固液相变材料,其与基片2内对应每一根空心针尾端的载药腔21之间有一可透水的隔离膜22隔开。载药腔21上与遇热膨胀块3之间有隔离膜22隔开,下通空心针内部的毛细管路。当揿针施在人体上时,乳突状突起23上部的红外反射层4将皮肤发散的热量反射回,一部分聚集在乳突状突起23,加热遇热膨胀块3,同时揿针进入皮下组织后,由于毛细管路的直径小,将通过虹吸作用将组织间液向上引入载药腔21内,进一步会透过隔离膜22进入相变材料所在空间内,加速相变材料体积膨胀,由于其后端乳突状突起23阻挡,其膨胀部分将向下推动隔离膜22运动,
进而挤出载药腔21内含的药液向下通过空心针内的毛细管进入皮下组织,从而发挥预放和治疗作用。
[0050]
在使用上,揿针的空心针前端可插入预制的浓缩提纯药膏内实现预先载药,而后刺入人体,一方面可以利用金属针头的电化学作用刺激穴位,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空心针带入的提纯药膏突破表皮的物理屏障作用于皮下组织(也可以不预先载药,即空心针内无药物刺入皮肤)。
[0051]
随着相关药物的吸收,皮下的组织间液体通过毛细管虹吸作用沿着空心针,向上湿润载药腔21,同时顶部的红外反射层4将局部皮肤产生的热量一部分反射回皮下组织,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药物吸收,另一部分在作用局部不断积累,引发揿针基片2内含有的相变物质发生相变并体积膨胀,推动载药腔21内的长效药物向下通过空心针进入皮下组织中,持续发挥相关作用。
[0052]
为实现呕吐的防止,相关药物可选择芳香开窍类中药,诸如麝香、丹参、冰片等,为维持长期药物作用,后半的载药腔21内可为含有人参类滋补药物的浸膏或者浓缩提取物,为开窍疏通经络之后的人体内循环的稳定运行提供相关的能量支持。
[0053]
根据图3至图5所示的一种用于防治呕吐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的包装板,包括所述的用于防治呕吐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带凹坑51的板体5,所述用于防治呕吐的穴位埋针复合装置的基片2边缘通过实、孔交替的溃断结构6连接至所述凹坑51的孔洞内缘口。所述溃断结构6在经受剪切压力(如对基片2相对板体5进行按压)时,将会破坏其中的实体区域,从而能在需要时沿着溃断结构6造出裂缝。具体的溃断结构6采用易撕线形式,即通过激光打孔技术实现与周边板体5的易断连接。所述针头1朝向凹坑51内。所述基片2正面最上层贴附有边缘带翘起的贴片7,所述贴片7覆盖并大于所述基片2正面。
[0054]
更具体地对该实施例的包装板运行原理进行说明:凹坑51形成了对针头1的外保护罩,其与板体5形成隔绝空间,针头1在未启封前处于洁净状态,揿针与方形板体5之间的易撕线在基片2周边两圈不连续均匀分布。向下按压基片2使得易撕线断裂,基片2沿着四周的易撕线与板体5分离,
[0055]
如图5所示,向下按压导致揿针在板体5上面的溃断结构6发生分离;揿针落入凹坑51内;用户两手指捏着翘起上提,将其取出凹坑51,从而可以进行后续的操作。
[0056]
该实施例产生的效果为:通过对揿针进行改良,使其负载相关的药物,在揿针刺入皮肤的真皮层刺激穴位后即留在局部发挥持续作用,相关的负载药物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配方实现在体的依次给药。比如一开始通过芳香温通类药物的开窍作用一方面在针刺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药物的吸收,另一方面则控制患者的呕吐症状发作并进行缓解,随着药力的消退,后续的药物继续通过温补作用提高患者的整体耐力水平。
[0057]
以上已对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