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冲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8939发布日期:2021-07-13 16:1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鼻部冲洗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鼻部冲洗器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传统鼻部冲洗器的喷嘴均直立且固定设于瓶盖顶部,无法根据需要调整喷药角度,使用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改善传统鼻部冲洗器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鼻部冲洗器,包括瓶口带外螺纹的软瓶,还包括用于盖合该软瓶瓶口并将该软瓶内的药水射出的喷药组件,喷药组件包括下盖、导管和喷嘴,下盖的底口设有用于与软瓶瓶口的外螺纹相旋接的内螺纹,其盖面横设于其盖腔内,盖面上设有顶底相通的通孔,通孔设有抱箍;导管通过其管底所设的万向球插接固定于抱箍内以连通下盖底口;喷嘴设于导管顶部以随导管旋转和/或倾斜而获得最佳喷射角度。

作为优选方案,抱箍设于通孔内部、通孔上方或通孔下方且连接下盖。

作为优选方案,通孔下方设有用于遮挡通孔和抱箍的挡水器,挡水器上设有出水孔。

作为优选方案,挡水器为半球体,出水孔设于该半球体的侧壁。

作为优选方案,喷嘴包括用于与导管连接的下弯圆弧段和直线延伸地设于该下弯圆弧段前端、用于探入鼻孔内的球头,球头的外壁设有用于档在鼻孔外的卡翼;该喷嘴的后端面设有导流孔、前端面设有与该导流孔相通但孔径更小的喷孔。

作为优选方案,喷嘴通过下弯圆弧段的后端插接固定于导管内并通过导流孔连通导管和喷孔,导流孔的孔径不小于导管的内径;导流孔与喷孔的交接点设于导管的顶口外侧,以使导管的顶口正对导流孔的弧弯处。

作为优选方案,下盖的顶口也设有用于与软瓶瓶口的外螺纹相旋接、以在闲时将该下盖倒转盖合于软瓶瓶口而将导管和喷嘴均收纳于软瓶内的内螺纹。

作为优选方案,该鼻部冲洗器还包括用于在闲时盖合于倒转的下盖底口的上盖,该上盖盖口设有与下盖底口的内螺纹相旋接的外螺纹。

作为优选方案,上盖内设有活动隔板,该活动隔板在上盖内部隔出一个用于存放药包和/或盐包的隔腔。

作为优选方案,软瓶的底部还设有进气孔,进气孔内设有单向进气阀。

本发明将喷嘴通过一根底部带万向球的导管设于软瓶的下盖上,使用时可进行旋转和倾斜,以获取最佳喷药角度,使用起来更方便;此外,本发明的喷嘴和导管可在闲时收纳于软瓶内,可避免受损,且有利于保持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软瓶正立且导管直立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软瓶倒立且导管倾斜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闲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参照图1-4:

鼻部冲洗器,包括瓶口带外螺纹的软瓶1,软瓶1的底部还设有进气孔,进气孔内设有单向进气阀7。

该鼻部冲洗器还包括用于盖合该软瓶1瓶口并将该软瓶1内药水射出的喷药组件,喷药组件包括下盖2、导管3和喷嘴4。

下盖2的底口设有用于与软瓶1瓶口的外螺纹相旋接的内螺纹,其盖面2.1横设于其盖腔内,盖面2.1上设有顶底相通的通孔,通孔上方的盖面2顶部设有与该通孔对接的抱箍2.12,通孔下方的盖面底部设有遮挡该通孔底口的挡水器2.11,挡水器2.11为半球体,其侧壁环设有多个出水孔2.111。

导管3设于下盖2的顶部,该导管3的底部设有万向球3.1,万向球3.1插接固定于抱箍2.12、通孔后和挡水器2.11内,以将导管3固定连接于下盖2,该万向球3.1底端连通出水孔2.111,侧壁与挡水器2.11侧壁紧密接触以封闭该挡水器2.11顶口。

喷嘴4设于导管3顶部,以随导管3旋转和/或倾斜而获得最佳喷射角度;该喷嘴4包括用于与导管3连接的下弯圆弧段4-1和直线延伸地设于该下弯圆弧段4-1前端、用于探入鼻孔内的球头4-2,球头4-2的外壁设有用于档在鼻孔外以避免该球头4-2插入过深或过浅的卡翼4-21;该喷嘴4的后端面设有导流孔4.1、前端面设有与该导流孔4.1相通但孔径更小的喷孔4.2。

喷嘴4通过下弯圆弧段4-1的后端插人且旋接固定于导管3内并通过导流孔4.1连通导管3和喷孔4.2,导流孔4.1的孔径不小于导管3的内径,以避免从导管3内流出的药水直接冲击导管3和喷嘴4的连接处而使喷嘴4松脱。

导流孔4.1与喷孔4.2的交接点设于导管3的顶口外侧,以使导管3的顶口正对导流孔4.1的弧弯处,从而缓解导管3流出的药水对喷嘴4产生的冲击而避免喷嘴4松脱。

下盖2的顶口也设有用于与软瓶1瓶口的外螺纹相旋接的内螺纹,以在闲时将该下盖2倒转盖合于软瓶1瓶口而将导管3和喷嘴4均收纳于软瓶1内。

该鼻部冲洗器还包括用于在闲时盖合于倒转的下盖2底口的顶盖5,该顶盖5盖口设有与下盖2底口的内螺纹相旋接的外螺纹。

顶盖5内设有活动隔板5.1,该活动隔板5.1在顶盖5内部隔出一个用于存放药包和/或盐包的隔腔5.2。活动隔板5.2的一侧旋接于顶盖5内壁、另一侧扣接顶盖5内壁,以形成一个开合式门板。

软瓶1和下盖2之间设有用于密闭二者之间连接间隙的密封圈6。

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下盖2的底口旋接固定于装有药水的软瓶1瓶口上,喷嘴4通过导管3、半球形凹槽2.11和通孔2.111与软瓶1连通。调整喷嘴4角度,将喷嘴4上的球头5-2探入鼻内,捏压软瓶1,软瓶1内的药水可从喷嘴4喷入鼻内。如需往药水内添药或加盐,可打开活动隔板5.1取出顶盖5内存放的药包或盐包进行添加。

如图4所示,使用完毕后,可将下盖2倒转盖合于软瓶1瓶口,以将导管3和喷嘴4收纳于瓶内,再将顶盖5盖合在下盖2顶部。

如图2所示,导管3直立喷药。药瓶1内的药水进入挡水器2.11时,瞬间冲击力对准的是档水器2.11底面所构成的第一缓冲点01,而不是万向球3.1底面;导管3内的药水进入喷嘴4时,瞬间冲击力对准的是导流孔4.1的弧弯段所构成的第二缓冲点02,而不是导流孔4.1的横直段。第一缓冲点01和第二缓冲点02均可使导管3和下盖2的连接点免受强力冲击而实现牢固连接;第二缓冲点02还可使喷嘴4和导管3的连接点免受强力冲击而实现牢固连接。

当软瓶1内药水较少时,可如图3所示倒转药瓶1,并旋转和倾斜导管3,以使药瓶1远离人脸的情况下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进行喷药。药瓶1内的药水进入挡水器2.11时,瞬间冲击力对准的是档水器2.11底面所构成的第一缓冲点01,而不是万向球3.1底面;挡水器2.11内的药水进入导管3时,瞬间冲击力对准的是导管3的倾斜管壁所构成的第三缓冲点03,而不是直接冲击喷嘴4;导管3内的药水进入喷嘴4时,瞬间冲击力对准的是导流孔4.1弧弯处所构成的第二缓冲点02,而不是导流孔4.1的横直段。第一缓冲点01、第二缓冲点02和第三缓冲点03均可使导管3和下盖2的连接点免受强力冲击,从而使导管3和下盖2之间连接更牢固;第二缓冲点02和第三缓冲点03还可使喷嘴4和导管3的连接点免受强力冲击,从而使喷嘴4和导管3连接更牢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