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96639发布日期:2021-08-24 16:0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压疮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较多,由于长期卧床造成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肌肉萎缩,造成患者肢体僵硬,以及潮湿的环境,容易造成患者受压部位皮肤发生压疮;压疮一旦形成较难治愈,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的恢复,而且给医护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负担。

经过对大量患者的数据分析对比,压疮一般多发于人体的臀部以及肩部,在对卧床患者进行护理时,旨在对压疮进行预防,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需要经常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以及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是频繁的翻身、按摩、康复训练,不仅使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的护理强度较大,而且操作过于频繁,对患者来说也会产生一些不适感,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

目前对于卧床患者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虽可通过病床辅助对患者进行翻身,但是现有的病床多不具备按摩功能;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按摩时,长需将患者进行翻身,尤其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时;而且在对患者进行按摩时,仍需手动对患者进行按摩,不仅给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带来较大的护理强度,而且在患者进行翻身状态下进行按摩,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装置,包括床体,床体上设有按摩机构;所述床体包括床架和与床架相配合的床板,按摩机构与床板滑动连接,床板上设有床垫;所述床板包括左床板和与左床板转动连接的右床板,左床板上转动连接有左背板,右床板上转动连接有右背板,左背板与右背板转动连接;所述床架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带动右床板或左床板转动的翻身装置,支撑板上还设有带动右背板和左背板转动坐卧装置;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升降装置和与升降装置相连接的壳体,壳体内设有臀部按摩装置和与臀部按摩装置相对应的背部按摩装置,壳体内还设有带动臀部按摩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同步动作的动力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左床板和右床板上设有与臀部按摩装置相对应的臀部开口,支撑板上设有与臀部开口相对应的臀部切换装置;所述左背板和右背板上均设有与背部按摩装置相对应的背部开口,支撑板上设有与背部开口相对应的背部切换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床垫包括与左床板和右床板相对应的一对下床垫,左背板和右背板上均设有上床垫,下床垫和上床垫上均设有与臀部开口和背部开口相对应的开口;所述臀部切换装置包括与左床板固接的挡板,支撑板上固接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滑动连接有臀部床板,臀部床板上可拆卸连接有臀部床垫;所述臀部床板上还固接有拉手,容纳腔上设有与手柄相配合的滑道。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切换装置包括第一主轴,第一主轴两端均连接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主轴上固接有一对第一自锁传动组,一对所述第一自锁传动组的输出端均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第一锥齿轮组的输出端固接有背部切换床板,背部切换床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背部切换床板上设有背部切换床垫。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为剪式升降结构,升降装置包括与支撑板固接的升降腔,升降腔上固接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有转动连接有主动杆,支座上设有与主动杆相配合的下滑道;所述支座上转动连接有从动杆,主动杆中部和从动杆中部转动连接;所述主动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与壳体固接,升降板上设有与从动杆相配合的上滑道。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与壳体固接的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曲柄;所述第一曲柄包括臀部曲柄和与臀部曲柄相连接的背部曲柄,臀部曲柄上连接有连接杆,壳体上转动连接有与连接杆转动连接的转动杆,转动杆与臀部按摩装置相连接;所述壳体上滑动连接有推块,推块与背部按摩装置相连接;所述推块上设有与背部曲柄相配合的滑槽,背部曲柄上固接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推杆,推杆上转动连接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臀部按摩装置包括与转动杆同轴固接的转动盘,壳体上设有与转动盘相对应的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均布有多个弧形滑道,转动盘上固接有与弧形滑道滑动连接的臀部按摩球。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按摩装置包括与壳体固接的一对框架,框架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对背部按摩结构,推块与背部按摩结构相连接;所述框架内设有连接块,一对所述背部按摩结构通过连接块相连接;所述背部按摩结构包括与连接块相连接的移动块,移动块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按摩轮,转动块上还设有与按摩轮相对应的敲击按摩组件,敲击按摩组件与按摩轮呈90度夹角设置,移动块上设有带动转动块转动的切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结构包括与移动块转动连接的反向齿轮,反向齿轮上固接有反向棘轮;所述转动块同轴固接有反向驱动盘,反向驱动盘上设有与反向棘轮相配合的反向棘爪,反向驱动盘上设有与反向棘爪相对应的反向复位弹簧;所述移动块上还转动连接有正向齿轮,正向齿轮上固接有正向棘轮;所述转动块另一端固接有正向驱动盘,正向驱动盘上设有与正向棘轮相配合的正向棘爪,正向驱动盘上设有与正向棘爪相对应的正向复位弹簧;所述框架中部和框架两端均设有齿条,通过正向齿轮和反向齿轮与齿条相配合带动转动块转动切换按摩方式;所述正向驱动盘和反向驱动盘上均设有滑块,框架上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移动槽,框架上还设有与移动槽相连通的转动槽,转动槽与齿条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装置包括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的驱动杆,驱动杆上转动连接有翻转杆,翻转杆另一端与相应的左床板或右床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第二自锁传动组,第二自锁传动组的输出端与驱动杆同轴固接,第二自锁传动组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坐卧装置包括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的第三主轴,第三主轴两端均固接有第三手柄;所述第三主轴上设有一对第三自锁传动组,第三自锁传动组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组;所述第三锥齿轮组的输出端连接有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的提升杆,提升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推板,推板与相应的左背板或右背板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在使用时,正常使用时,通过左床板、右床板、左背板、右背板互相铰接,使本申请可通过翻身装置带动左床板和左背板沿右床板和右背板转动,或带动右床板和右背板沿左床板和左背板转动,带动患者翻身,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防止压疮的产生;按摩状态时,通过动力装置同步带动臀部按摩装置和背部按摩装置对患者的臀部及背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流通,能够有效的避免压疮的形成,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2、通过臀部切换装置和背部切换装置的设置,使本申请在平时与正常病床别无二致,在进行按摩时,使患者无需下床,即可进行按摩,亦无须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按摩,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坐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背部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按摩机构的第一轴测图;

图9为本发明中按摩机构的第二轴测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按摩机构内部结构的第一轴测图;

图12为本发明中按摩机构内部结构的第二轴测图

图13为本发明中背部按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背部按摩结构的第一轴测图;

图15为本发明中背部按摩结构的第二轴测图;

图16为本发明中敲击按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敲击按摩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主按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架,2、床垫,3、按摩机构,301、臀部按摩装置,302、壳体,303、背部按摩装置,304、升降装置,305、电机,306、支座,307、下滑道,308、主动杆,309、升降板,310、从动杆,311、电动伸缩杆,312、转动盘,313、转动杆,314、固定盘,315、连接杆,316、第一曲柄,317、推块,318、连接块,319、背部按摩结构,320、框架,321、滑槽,322、齿条,323、移动块,324、反向齿轮,325、滑块,326、反向驱动盘,327、反向棘轮,328、按摩轮,329、正向齿轮,330、转动块,331、敲击按摩组件,332、反向棘爪,333、正向棘轮,334、正向驱动盘,335、正向棘爪,336、套筒,337、背部按摩球,338、马达,339、同步杆,340、下固定板,341、操作杆,342、驱动板,343、按摩板,344、按摩杆,345、上固定板,346、上缓冲弹簧,347、下缓冲弹簧,348、下导向杆,349、第二曲柄,350、上导向杆,351、弧形滑道,352、臀部按摩球;4、栏杆,5、支腿,6、支撑板,7、背部切换装置,701、背部切换床垫,702、背部切换床板,703、第一锥齿轮组,704、第一自锁传动组,705、第一主轴;8、翻身装置,801、翻转杆,802、驱动杆,803、第二自锁传动组,804、第二手柄;9、坐卧装置,901、提升杆,902、第三锥齿轮组,903、推板,904、第三自锁传动组,905、第三主轴;10、右床板,11、拉手,12、容纳腔,13、右背板,14、背部开口,15、挡板,16、左床板,17、臀部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装置,如图1-18所示,包括床体,床体上设有按摩机构3;所述床体包括床架1和与床架1相配合的床板,按摩机构3与床板滑动连接,床板上设有床垫2,床垫2上设有湿度感应器,用于感应床垫2及床褥的湿度,能够有利于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不仅便于患者的恢复,而且能够有效的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所述床架1上设有栏杆4,设置栏杆4有利于保护患者,防止患者摔落,提高本发明的安全性;床架1上还设有支腿5,支腿5上设有带脚刹万向轮;通过设置带脚刹的万向轮,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本申请移动患者,或移动本申请至相应的位置,操作便利,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所述床板包括左床板16和与左床板16转动连接的右床板10,左床板16上转动连接有左背板,右床板10上转动连接有右背板13,左背板与右背板13转动连接;所述床架1上设有支撑板6,支撑板6上设有带动右床板10或左床板16转动的翻身装置8,支撑板6上还设有带动右背板13和左背板转动坐卧装置9;通过左床板16、右床板10、左背板、右背板13互相铰接,使本申请可通过翻身装置8带动左床板16和左背板沿右床板10和右背板13转动,或带动右床板10和右背板13沿左床板16和左背板转动,带动患者翻身,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防止压疮的产生;所述按摩机构3包括升降装置304和与升降装置304相连接的壳体302,壳体302内设有臀部按摩装置301和与臀部按摩装置301相对应的背部按摩装置303,壳体302内还设有带动臀部按摩装置301和背部按摩装置303同步动作的动力装置。通过动力装置同步带动臀部按摩装置301和背部按摩装置303对患者的臀部及背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流通,能够有效的避免压疮的形成,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左床板16和右床板10上设有与臀部按摩装置301相对应的臀部开口17,支撑板6上设有与臀部开口17相对应的臀部切换装置;通过设置臀部开口17使臀部按摩装置301在使用时,通过升降装置304使臀部按摩装置301与患者臀部相接触,使用结束后,通过臀部切换装置封堵臀部开口17,使患者臀部与床垫2相接触,提高本申请的舒适性;所述左背板和右背板13上均设有与背部按摩装置303相对应的背部开口14,支撑板6上设有与背部开口14相对应的背部切换装置7;背部开口14以及背部切换装置7的用途与上述臀部开口17以及臀部切换装置用途一致,通过臀部切换装置和背部切换装置7的设置,使本申请在平时与正常病床别无二致,在进行按摩时,使患者无需下床,即可进行按摩,亦无须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按摩,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进一步地,所述床垫2包括与左床板16和右床板10相对应的一对下床垫,左背板和右背板13上均设有上床垫,下床垫和上床垫上均设有与臀部开口17和背部开口14相对应的开口;通过设置一对下床垫以及一对上床垫使患者进行翻身以及坐卧时床垫2不会影响床板的转动,且设置床垫2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性;所述臀部切换装置包括与左床板16固接的挡板15,支撑板6上固接有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内滑动连接有臀部床板,臀部床板上可拆卸连接有臀部床垫,臀部床垫与臀部床板之间可通过魔术贴粘贴或其他形式实现;所述臀部床板上还固接有拉手11,容纳腔12上设有与手柄相配合的滑道;通过臀部床板和臀部床垫封堵臀部开口17以及床垫2的开口,而且若臀部床垫湿度较高,可使臀部床垫与臀部床板分离,更换新的臀部床垫,使患者臀部始终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能够有效的降低臀部压疮的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切换装置7包括第一主轴705,第一主轴705两端均连接有第一手柄;设置两个第一手柄,便于医护人员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操作,适应左撇子以及右撇子,提高本申请的人性化;所述第一主轴705上固接有一对第一自锁传动组704,一对所述第一自锁传动组704的输出端均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703,第一锥齿轮组703的输出端固接有背部切换床板702,背部切换床板702与支撑板6转动连接,背部切换床板702上设有背部切换床垫701;第一自锁传动组704以及下文中出现的第二自锁传动组803、第三自锁传动组904均包括蜗杆以及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通过蜗杆蜗轮的单向传递性进行自锁,蜗杆为输入端,蜗轮为输出端;通过背部切换床板702和背部切换床垫701封堵背部开口14,提高患者背部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升降装置304为剪式升降结构,升降装置304包括与支撑板6固接的升降腔,升降腔上固接有支座306;所述支座306上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311,电动伸缩杆311的伸缩端连接有转动连接有主动杆308,支座306上设有与主动杆308相配合的下滑道307;所述支座306上转动连接有从动杆310,主动杆308中部和从动杆310中部转动连接;所述主动杆308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升降板309,升降板309与壳体302固接,升降板309上设有与从动杆310相配合的上滑道;剪式升降结构稳定性较好,通过剪式升降结构带动按摩机构3进行升降,使本申请的稳定性更佳。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与壳体302固接的电机305,电机30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曲柄316;所述第一曲柄316包括臀部曲柄和与臀部曲柄相连接的背部曲柄,臀部曲柄上连接有连接杆315,壳体302上转动连接有与连接杆315转动连接的转动杆313,转动杆313与臀部按摩装置301相连接;背部曲柄通过连接杆315带动转动杆313转动,转动杆313带动臀部按摩装置301动作,另外背部曲柄长度小于转动杆313的长度,背部曲柄在转动时,转动杆313往复转动一定角度运动;所述壳体302上滑动连接有推块317,推块317与背部按摩装置303相连接;所述推块317上设有与背部曲柄相配合的滑槽321,背部曲柄上固接有与滑槽321相配合的推杆,推杆上转动连接有与滑槽321相配合的滑轮;背部曲柄通过推杆、滑轮与滑槽321相配合带动推块317往复运动,使背部按摩装置303对患者背部进行往复按摩。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臀部按摩装置301包括与转动杆313同轴固接的转动盘312,壳体302上设有与转动盘312相对应的固定盘314;所述固定盘314上均布有多个弧形滑道351,转动盘312上固接有与弧形滑道351滑动连接的臀部按摩球352;转动杆313通过转动盘312带动臀部按摩球352沿一定角度往复运动,对患者的臀部进行按摩,促进患者下半身的血液流通,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腿部及臀部僵硬,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3-15所示,所述背部按摩装置303包括与壳体302固接的一对框架320,框架320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对背部按摩结构319,推块317与背部按摩结构319相连接;所述框架320内设有连接块318,一对所述背部按摩结构319通过连接块318相连接;推块317通过与背部按摩结构319相连接,以及连接块318的设置,使推块317可同步带动一对背部按摩结构319往复运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所述背部按摩结构319包括与连接块318相连接的移动块323,移动块323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块330;所述转动块330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按摩轮328,转动块330上还设有与按摩轮328相对应的敲击按摩组件331,敲击按摩组件331与按摩轮328呈90度夹角设置,移动块323上设有带动转动块330转动的切换结构;通过切换结构的设置,往复的切换敲击按摩组件331以及按摩轮328工作,往复的对患者进行敲击按摩以及滚动按摩,按摩方式多样,便于患者的恢复。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结构包括与移动块323转动连接的反向齿轮324,反向齿轮324上固接有反向棘轮327;所述转动块330同轴固接有反向驱动盘326,反向驱动盘326上设有与反向棘轮327相配合的反向棘爪332,反向驱动盘326上设有与反向棘爪332相对应的反向复位弹簧;所述移动块323上还转动连接有正向齿轮329,正向齿轮329上固接有正向棘轮333;所述转动块330另一端固接有正向驱动盘334,正向驱动盘334上设有与正向棘轮333相配合的正向棘爪335,正向驱动盘334上设有与正向棘爪335相对应的正向复位弹簧;所述框架320中部和框架320两端均设有齿条322,通过正向齿轮329和反向齿轮324与齿条322相配合带动转动块330转动切换按摩方式,在正向齿轮329和反向齿轮324在齿条322的作用下带动转动块330转动后,转动块330继而在推块317的作用下反向运动,由于反向棘爪332、反向棘轮327以及正向棘爪335、正向棘轮333的单向传递作用,使齿条322不会再带动正向齿轮329或反向齿轮324转动,使切换后的敲击按摩组件331或按摩轮328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直至与齿条322相接触再次切换;所述正向驱动盘334和反向驱动盘326上均设有滑块325,框架320上设有与滑块325相配合的移动槽,框架320上还设有与移动槽相连通的转动槽,转动槽与齿条322相对应;通过滑块325与移动槽相配合相配合,提高本申请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敲击按摩组件331包括主按摩组件和与主按摩组件相对应的辅按摩组件,主按摩组件和辅按摩组件均包括套筒336,套筒336内固接有下固定板340和与下固定板340相对应的上固定板345,上固定板345上设有与下固定板340相连接的下导向杆348;所述下导向杆348上滑动连接有驱动板342,驱动板342上设有上导向杆350,上导向杆350上滑动连接有按摩板343,按摩板343上设有按摩杆344,按摩杆344上设有背部按摩球337;所述上导向杆350上设有上缓冲弹簧346,下导向杆348上设有下缓冲弹簧347,上缓冲弹簧346和下缓冲弹簧347分别设于按摩板343两端,下缓冲弹簧347设于按摩板343与驱动板342之间;所述驱动板342上均转动连接有操作杆341,操作杆341上转动连接有同步杆339,操作杆341之间通过同步杆339同步动作;所述主按摩组件还包括有马达338,马达338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曲柄349,第二曲柄349与操作杆341转动连接;马达338通过第二曲柄349与同步杆339相配合同步带动相应的操作杆341动作,操作杆341带动驱动板342往复上下运动,驱动板342通过上缓冲弹簧346和下缓冲弹簧347相配合带动按摩板343上下运动,按摩板343通过按摩杆344带动按摩球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敲击按摩,通过上缓冲弹簧346和下缓冲弹簧347的设置,使按摩球与患者背部接触为软接触,使按摩更佳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装置8包括与支撑板6转动连接的驱动杆802,驱动杆802上转动连接有翻转杆801,翻转杆801另一端与相应的左床板16或右床板10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6上还设有第二自锁传动组803,第二自锁传动组803的输出端与驱动杆802同轴固接,第二自锁传动组803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手柄804。第二手柄804以及第二自锁传动组803带动驱动杆802转动,驱动杆802通过与翻转杆801相配合带动左床板16或右床板10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坐卧装置9包括与支撑板6转动连接的第三主轴905,第三主轴905两端均固接有第三手柄;所述第三主轴905上设有一对第三自锁传动组904,第三自锁传动组90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组902;所述第三锥齿轮组902的输出端连接有与支撑板6转动连接的提升杆901,提升杆901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推板903,推板903与相应的左背板或右背板13相接触。通过第三手柄、第三主轴905、第三自锁传动组904带动第三锥齿轮组902动作,第三锥齿轮组902带动提升杆901转动,提升杆901通过推板903推动左背板和右背板13沿左床板16和右床板10转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本发明在使用时,平时状态下,臀部床板和臀部床垫封堵臀部开口17以及床垫2的开口,背部切换床板702和背部切换床垫701封堵背部开口14;本申请作为正常病床使用,若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可通过第二手柄804带动第二自锁传动组803转动,第二自锁传动组803带动驱动杆802转动,驱动杆802通过与翻转杆801相配合带动左床板16或右床板10转动,带动患者进行翻身;若患者需要坐起时,可通过第三手柄带动第三主轴905转动,第三主轴905带动第三自锁传动组904动作,第三自锁传动组904带动第三锥齿轮组902动作,第三锥齿轮组902带动提升杆901转动,提升杆901通过推板903推动左背板和右背板13沿左床板16和右床板10转动。

按摩状态;通过拉手11将臀部床板与左床板16和右床板10分离,将臀部床板和臀部床垫移动至容纳腔12内;另外通过第一手柄带动第一主轴705转动,第一主轴705带动第一自锁传动组704动作,第一自锁传动座通过第一锥齿轮组703带动背部切换床板702沿支撑板6转动,使背部切换床板702和背部切换床垫701与左背板和右背板13分离。

电动伸缩杆311缩短,电动伸缩杆311带动主动杆308沿下滑道307滑动,主动杆308与从动杆310相配合带动升降板309上升,升降板309带动壳体302上升;与此同时,从动杆310沿上滑道滑动,电动伸缩杆311沿支座306转动;壳体302带动臀部按摩装置301和背部按摩装置303上升,使臀部按摩球352与背部按摩球337与患者相接触;电机305动作,电机305通过第一曲柄316与连接杆315相配合带动转动杆313沿一定角度往复转动,转动杆313通过转动盘312带动臀部按摩球352沿一定角度往复运动,对患者的臀部进行按摩。

与此同时,第一曲柄316通过推杆、滑轮与滑槽321相配合带动推块317往复运动,推块317通过移动块323、连接块318同步带动一对移动块323往复前后运动;移动块323带动转动块330及转动块330上的敲击按摩组件331或按摩轮328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移动块323往复运动时,由于正向齿轮329和反向齿轮324与齿条322相配合带动转动块330转动切换敲击按摩组件331或按摩轮328与患者背部相对,如此往复的进行切换对患者进行按摩。

对患者背部进行敲击时,马达338通过第二曲柄349与同步杆339相配合同步带动相应的操作杆341动作,操作杆341带动驱动板342往复上下运动,驱动板342通过上缓冲弹簧346和下缓冲弹簧347相配合带动按摩板343上下运动,按摩板343通过按摩杆344带动按摩球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敲击按摩,通过上缓冲弹簧346和下缓冲弹簧347的设置,使按摩球与患者背部接触为软接触,使按摩更佳的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