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钝针扣眼穿刺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94625发布日期:2021-12-31 23:0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钝针扣眼穿刺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钝针扣眼穿刺套管针。


背景技术:

2.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赖以长期生存的一种治疗手段,而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进行有效透析的前提和基础,自体动静脉内瘘由于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必备永久的“生命线”,应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瘘穿刺针进行内瘘穿刺是血液透析治疗的首要步骤,建立血循环通路,保障透析时所需血流量,保护内瘘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每次透析顺利进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是血液透析护理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以往运用的内瘘穿刺法穿刺时疼痛难忍,并发症多,而且手臂上会出现有大小不等的皮肤变黑的血管瘤,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3.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高质量的透析需要有优良的血管通道。传统的穿刺针刚硬,存在金属刺激,对动静脉瘘有一定的损害,会直接影响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对于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躁动不安、不合作患者,血液透析时需使用约束带或家属协助固定穿刺侧肢体,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避免其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而导致穿刺针移位穿破血管引起血肿。但实际上即使用约束固定,血肿还是会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钝针扣眼穿刺套管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部分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钝针扣眼穿刺套管针,包括:钝针、塑料外套管、导管座、第一软管、鲁尔母接头和鲁尔公接头,所述塑料外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导管座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鲁尔母接头连接;所述钝针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塑料外套管内并延伸至所述鲁尔母接头处且所述钝针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塑料外套管的外侧,所述鲁尔母接头与所述鲁尔公接头匹配连接,所述第一软管外设有管夹。
6.进一步地,所述钝针的一端抵接在所述鲁尔公接头上。
7.进一步地,所述鲁尔公接头与第二软管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钝针位于所述塑料外套管外侧一端的端部为弧形边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管上还设有手柄。
10.进一步地,所述钝针为金属针。
11.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座为锥形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管夹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所述第一软管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连
接件靠近所述第一软管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三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且朝向所述第一软管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设有卡紧凹槽,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端部用于卡接在所述卡紧凹槽内。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和所述卡紧凹槽一体成型。
14.进一步地,所述钝针位于所述鲁尔母接头的一端设有堵头。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体如下:本实用新型的透析套管穿刺针和传统穿刺针相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透析套管穿刺针尖为椭圆形,而保留在血管内的针体为与血管相容性好的第一软管,具有柔韧性好、对血管刺激性小、不易破坏和损伤隧道以及刺穿血管壁的优点,使内瘘血管得到有效保护,尤其适用于血液透析伴有意识障碍、躁动不安,自我控制能力差的老年患者,能减少穿刺部位的血肿和针头滑脱渗血事件。还适用于糖尿病肾病、肥胖等血管条件差不易穿刺的患者。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钝针扣眼穿刺套管针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钝针扣眼穿刺套管针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钝针1、塑料外套管2、导管座3、第一软管4、鲁尔母接头5、鲁尔公接头6、管夹7、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第三连接件73、第一凸出部74、第二凸出部75、卡紧凹槽76、第二软管8、手柄9、堵头1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零件、部件和连接方式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下面将参照附图1和附图2至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钝针扣眼穿刺套管针,包括:钝针1、塑料外套管2、导管座3、第一软管4、鲁尔母接头5和鲁尔公接头6,所述塑料外套管2的一端与所述导管座3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座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软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鲁尔母接头5连接;所述钝针1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塑料外套管2内并延伸至所述鲁尔母接头5处且所述钝针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塑料外套管2的外侧,所述鲁尔母接头5与所述鲁尔公接头6匹配连接,所述第一软管4外设有管夹7。
24.工作原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导管座3的一侧设置有塑料外套管2,且塑料
外套管2包覆钝针1,在实际医疗救治过程中,采用钝针1刺穿患者的皮肤和血管,由于钝针1的针头是椭圆形的、没有切割锋面,相对锐利、锋利的锐针来说对患者的皮可以拔出肤和血管的刺激更小,且当钝针1、塑料外套管2插入到患者皮肤以后可以拔出钝针1,留下相对柔软一些的塑料外套管2,塑料外套管2对血管内壁的刺激作用很小,因此,患者在血透或其他治疗过程中不会存在明显的疼痛感。
25.同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一软管4的一侧设置可以连接的鲁尔母接头5与鲁尔公接头6,钝针1可以从鲁尔母接头5与鲁尔公接头6之间插入进入,一端设置在塑料外套管2外侧,钝针1在刺穿皮肤或血管时可以抵接在鲁尔公接头6上,便于安装和使用;而当需要拿出钝针1时,只需要断开鲁尔母接头5与鲁尔公接头6的连接同时利用管夹7将第一软管4按紧,因此可以避免静脉血从溢出,当连接好鲁尔母接头5与鲁尔公接头6以后再松开管夹7,静脉血便会从第一软管4流向第二软管8。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穿刺时钝针1先进入病人的血管隧道,由于针头是椭圆形的、没有切割锋面,不会损伤血管隧道,进入血管后拔出钝针1、留下软的塑料外套管2,由于软的塑料外套管2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对血管刺激小,不易刺穿血管壁,使内瘘血管得到有效保护。和传统穿刺针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产品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柔韧性好、对血管刺激性小、不易刺穿血管壁,使内瘘血管得到有效保护,尤其适用于血液透析伴有意识障碍、躁动不安,自我控制能力差的老年患者,能减少穿刺部位的血肿和针头滑脱渗血事件。
27.具体地,所述钝针1的一端抵接在所述鲁尔公接头6上,便于钝针1穿刺皮肤和血管。所述鲁尔公接头6与第二软管8连接,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将血液输送至第二软管8中。所述钝针1位于所述塑料外套管2外侧一端的端部为弧形边结构,可以降低钝针1对血管内壁的刺激作用,降低尖锐的针头对患者的伤害,提高舒适感。所述第一软管4上还设有手柄9,设置的手柄9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穿刺作业。所述钝针1为金属针,金属针强度高,便于刺入皮肤内。所述导管座3为锥形结构。所述管夹7包括:第一连接件71、第二连接件72和第三连接件73,所述第一连接件7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7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7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7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71与所述第三连接件73上设有所述第一软管4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72靠近所述第一软管4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出部74,所述第三连接件73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72的端部且朝向所述第一软管4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出部75,所述第一连接件7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72的端部设有卡紧凹槽76,所述第三连接件73的端部用于卡接在所述卡紧凹槽76内,所述第一连接件71、所述第二连接件72、所述第三连接件73、所述第一凸出部74、所述第二凸出部75和所述卡紧凹槽76一体成型。参阅附图所示,设置的管夹7利用第一连接件71和第三连接件73上的通孔套设在第一软管4上,当按压第三连接件73的端部进入到卡紧凹槽76时,第一凸出部74、第二凸出部75便会向第一软管4靠近,将第一软管4压扁起到夹住第一软管4使得血液无法流出的作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优点。所述钝针1位于所述鲁尔母接头5的一端设有堵头10,利用堵头10可以在刺穿血管后血液无法从钝针1流出。
28.需要明确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对于方法的实施例而言,相关之处可参见设备实施例的部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
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步骤和结构。并且,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对已知方法技术的详细描述。
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制于本技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