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换药设备

文档序号:27798104发布日期:2021-12-04 11:2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换药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换药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达,目前人们生病后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在换药时,一般会有专门换药的换药室,它是外科日常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药过程可观察伤口变化,对化脓性创口进行清洁消毒,清除创口的分泌、异物、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消除不利于愈合的因素,控制局部感染,促使肉芽组织生长,加带创面的愈合,对清洁创口的换药主要是观察创口肉芽组级织的生长情况和有无继发感染,按不同情况选择用药、引流或其他处理;
3.但是,医院内部换药设备在对患者进行换药消毒时,不太方便,大部分都是普通办公桌,靠背椅,诊床及换药车、垃圾桶等拼凑而成,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舒适度都有影响,而且空间占用过多。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换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医院内部换药设备在对患者进行换药消毒时,不太方便,大部分都是普通办公桌,靠背椅,诊床及换药车、垃圾桶等拼凑而成而导致的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舒适度都有影响,而且空间占用过多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换药设备,包括桌体,所述桌体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隔离玻璃板,所述第一隔离玻璃板一侧为医生护理侧,所述第一隔离玻璃板另一侧为患者护理侧,所述第一隔离玻璃板下端设有连通医生护理侧和患者护理侧的弧形通道,所述医生护理侧设有左右对称的医生护理位,两个所述医生护理位之间通过多宝格隔开,所述患者护理侧设有左右对称的患者护理位,两个所述患者护理位通过第二隔离玻璃板隔开;
6.面向所述患者护理位一侧的桌体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设于所述弧形通道的外侧,所述弧形槽内设置有海绵防护板,面向所述医生护理位一侧的桌体上设有伸缩延长箱,所述伸缩延长箱设于所述弧形通道的内侧。
7.进一步地,所述患者护理位底面上设有平行于桌体长度方向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内设有可调患者座椅,所述可调患者座椅背向所述第二隔离玻璃板设置,所述可调患者座椅前方设有信息展示屏,所述患者护理位外侧设有遮挡所述患者护理位的可调围帘。
8.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患者座椅包括升降底座、座体、升降靠背、单侧扶手、束缚绑带和绑带固定端,所述升降底座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升降底座上端设有座体,所述座体后端设有升降靠背,所述座体外侧设有单侧扶手,所述单侧扶手上设有束缚绑带,所述座体内侧设有与所述束缚绑带配合的绑带固定端。
9.进一步地,所述医生护理位上设有医生座椅,所述医生座椅侧部的桌体上开设有第一投入孔和第二投入孔,所述第一投入孔和第二投入孔下方分别设有锐器桶和垃圾桶,所述锐器桶和垃圾桶安装在抽拉板上,所述抽拉板滑动设于第二滑道上,所述第二滑道设于所述桌体下端。
10.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延长箱上端面开设有伸缩孔,所述伸缩孔内设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顶端设有弧形腕部支撑板,所述伸缩延长箱侧部设有开关,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伸缩气缸。
11.进一步地,所述弧形腕部支撑板上端面设有海绵缓冲层。
12.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延长箱后端还设有支撑箱,所述支撑箱下端设有支撑腿。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4.1、本技术通过第一隔离玻璃板形成医生护理侧和患者护理侧,从而能够将医患进行隔离,同时通过第二隔离玻璃板将两个患者进行隔离,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医生和患者之间、患者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的风险;通过在患者护理位上设置可调患者座椅,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使用需要调节可调患者座椅相对于弧形通道的位置,方便患者将手臂穿过弧形通道,并使用伸缩延长箱承接患者的手臂,特别是在伸缩延长箱上设置了弧形手腕支撑板,能够根据需要将手腕支撑;在桌体上设置了弧形槽,能够更加方便患者手臂的伸入,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同时,可通过可调围帘增加患者的隐私,通过信息展示屏方便患者及时获取护理信息。
15.2、在桌体上设置了第一投入孔和第二投入孔,并在桌体下同步设置了锐器桶和垃圾桶,锐器桶和垃圾桶安装在抽拉板上,方便医生对医疗垃圾的分类投放,并在投满后通过将抽拉板将其拉出,方便医护人员对后期垃圾进行清理,避免胡乱放置造成交叉感染,进而不需要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治疗时过度走动,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设备的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药设备整体结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患者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延长箱的局部放大图;
21.图中:1桌体;2第一隔离玻璃板;3弧形通道;4医生护理位;5患者护理位;6第二隔离玻璃板;7弧形槽;8海绵防护板;9伸缩延长箱;10多宝格;11第一滑道;12可调患者座椅;
121升降底座;122座体;123升降靠背;124单侧扶手;125束缚绑带;126绑带固定端;13信息展示屏;14可调围帘;15医生座椅;16第一投入孔;17第二投入孔;18锐器桶;19垃圾桶;20抽拉板;21伸缩孔;22伸缩气缸;23弧形腕部支撑板;24开关;25支撑箱。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换药设备,具体的如图1

3,包括桌体1,此实施例中选用长条形桌体1结构,可以满足两个医生同时进行护理操作,为了降低医生和患者之间产生感染的风险,桌体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隔离玻璃板2,可通过粘胶将第一隔离玻璃板2与桌体1上端面进行粘贴固定,同时此实施例中,可将第一隔离玻璃板2设置在桌体1宽度方向的中间。如图1,第一隔离玻璃板2一侧为医生护理侧,第一隔离玻璃板2另一侧为患者护理侧,第一隔离玻璃板2下端设有连通医生护理侧和患者护理侧的弧形通道3,在进行护理时,患者手臂可穿过弧形通道3进入医生护理侧。医生护理侧设有左右对称的医生护理位4,两个医生护理位4之间通过多宝格10隔开,可在多宝格10内放置多个护理用具和护理用药液,不仅能够起到将两个医生分隔的作用,还能够将共用的护理用具和护理用药液放置在多宝格10上,提高了实用性。与医生护理位4相对应的,在患者护理侧设有左右对称的患者护理位5,两个患者护理位5通过第二隔离玻璃板6隔开,因此能够降低两个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了护理操作的安全性。
24.为了能够方便患者手臂伸入到医生护理位4,面向患者护理位5一侧的桌体1上开设有弧形槽7,弧形槽7设于弧形通道3的外侧,弧形槽7内设置有海绵防护板8,当身体接触到弧形槽7时,海绵防护板8能够起到缓冲作用,更加舒适。面向医生护理位4一侧的桌体1上设有伸缩延长箱9,伸缩延长箱9设于弧形通道3的内侧,伸缩延长箱9在不需要使用时,将其伸缩在桌体1下端,当手臂较长时,则可将伸缩延长箱9从桌体1下拉出。在实际使用时,患者的身体可以最大限度的靠近在弧形槽7内,手臂抬起并从弧形通道3伸入到医生护理位4,手臂前端则能够放置在伸缩延长箱9上端面,医生对手臂进行护理操作。
25.针对不同体型的患者更加方便的使用,进一步地,患者护理位5底面上设有平行于桌体1长度方向的第一滑道11,第一滑道11内设有可调患者座椅12,可将可调患者座椅12沿着第一滑道11进行滑动,实现前后位置的调节,当然,为了更加精细的调节,还可以设置垂直于第一滑道11的侧向滑道,实现弧形槽7和可调患者座椅12远近的调节。可调患者座椅12背向第二隔离玻璃板6设置,可调患者座椅12前方设有信息展示屏13,信息展示屏13上可播放护理信息、注意事项等等,方便患者及时了解相关护理信息。患者护理位5外侧设有遮挡患者护理位5的可调围帘14,具体的,可在顶部(房顶)设置l型滑道,当患者进入到患者护理位5后,可通过拉动可调围帘14将患者护理位5进行围设遮挡,从而能够保护患者的隐私。
26.同时,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患者身高、年龄等,进一步地,可调患者座椅12包括升
降底座121、座体122、升降靠背123、单侧扶手124、束缚绑带125和绑带固定端126,升降底座121滑动设于第一滑道11内,升降底座121上端设有座体122,升降底座121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进行适应性调节,从而使患者的胳膊适应桌体1的高度,座体122后端设有升降靠背123,可根据上身身高的不同对升降靠背123进行调节。座体122外侧设有单侧扶手124,单侧扶手124上设有束缚绑带125,座体122内侧设有与束缚绑带125配合的绑带固定端126,可针对儿童进行护理时,通过束缚绑带125将儿童束缚在座体122上,减少随意乱动对护理操作的影响。
27.对于医生护理位4,进一步地,医生护理位4上设有医生座椅15,医生座椅15侧部的桌体1上开设有第一投入孔16和第二投入孔17,第一投入孔16和第二投入孔17下方分别设有锐器桶18和垃圾桶19,锐器桶18和垃圾桶19安装在抽拉板20上,抽拉板20滑动设于第二滑道上,第二滑道设于桌体1下端。在桌体1上设置了第一投入孔16和第二投入孔17,并在桌体1下同步设置了锐器桶18和垃圾桶19,锐器桶18和垃圾桶19安装在抽拉板20上,方便医生对医疗垃圾的分类投放,并在投满后通过将抽拉板20将其拉出,方便医护人员对后期垃圾进行清理,避免胡乱放置造成交叉感染,进而不需要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治疗时过度走动,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设备的占用面积。
28.针对一些特定患者,在护理时需要将腕部进行支撑,从而此实施例中设置了自动支撑机构,具体的,伸缩延长箱9上端面开设有伸缩孔21,伸缩孔21内设有伸缩气缸22,伸缩气缸22顶端设有弧形腕部支撑板23,伸缩延长箱9侧部设有开关24,开关24电连接伸缩气缸22。通过开关24进行控制,当需要支撑腕部时,伸缩气缸22推动弧形腕部支撑板23向上顶出伸缩孔21,从而将患者腕部支撑起来,而当使用完毕后,通过开关24控制伸缩气缸22带动弧形腕部支撑板23下降进入到伸缩孔21内,并将伸缩孔21堵设。为了使用时更加舒适,弧形腕部支撑板23上端面设有海绵缓冲层。
29.进一步地,伸缩延长箱9后端还设有支撑箱25,支撑箱25下端设有支撑腿。当伸缩延长箱9从桌体1下拉出后,通过支撑箱25上的支撑腿保证伸缩延长箱9的稳定。
30.本技术通过第一隔离玻璃板2形成医生护理侧和患者护理侧,从而能够将医患进行隔离,同时通过第二隔离玻璃板6将两个患者进行隔离,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医生和患者之间、患者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的风险;通过在患者护理位5上设置可调患者座椅12,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使用需要调节可调患者座椅12相对于弧形通道3的位置,方便患者将手臂穿过弧形通道3,并使用伸缩延长箱9承接患者的手臂,特别是在伸缩延长箱9上设置了弧形手腕支撑板,能够根据需要将手腕支撑;在桌体1上设置了弧形槽7,能够更加方便患者手臂的伸入,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同时,可通过可调围帘14增加患者的隐私,通过信息展示屏13方便患者及时获取护理信息。
31.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32.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