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无菌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3358发布日期:2021-12-25 02:0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腹腔镜无菌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腹腔镜无菌支撑架。


背景技术:

2.腹腔镜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而现在很多阴道微型手术也会运用到腹腔镜,但腹腔镜其本身导光束和连接线较长且重量较重,容易影响到腹腔镜镜头,所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一名医护人员手持腹腔镜导光束和连接线,这就导致手持导光束的医生手臂酸痛,消耗了过多体力,且在手术过程中该名医生时常需要根据腹腔镜镜头角度来调整手持导光束的高度或摆动幅度,进一步的消耗医生体力,且在医生手臂无力的情况下还会晃动导光束或连接线,这就导致腹腔镜镜头在患者体内晃动,影响患者体内器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腔镜无菌支撑架,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需要长时间手持腹腔镜导光束和连接线导致体力过度消耗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腔镜无菌支撑架,包括用于卡设在外界手术床边沿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顶端活动设置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卡设腹腔镜导光束的卡接组件,所述支架与卡接板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驱动卡接板左右摆动的第一摆动组件和用于驱动卡接板上下摆动的第二摆动组件。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在进行微创手术前,操作人员需要将底座卡设在手术床边沿上,而后通过卡接组件将腹腔镜导光束卡设在卡接板上,在进行手术时只需要通过第一摆动组件控制卡接板左右摆动就能达到控制导光束左右摆动的目的,也可以通过第二摆动组件控制卡接板上下摆动就能达到控制导光束上下摆动的目的,通过第一摆动组件和第二摆动组件的调整来配合腹腔镜镜头在患者体内位置的切换,避免腹腔镜导光束影响腹腔镜镜头位置的变更,同时支架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不需要再手持腹腔镜导光束,避免医护人员体力的过度消耗,同时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因为医护人员的手部晃动导致腹腔镜导光束晃动。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无菌壳,所述无菌壳由上盖体和下座体组成,所述上盖体盖设在下座体上,所述上盖体底面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下座体端面对应第一开槽位置开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组合形成有供腹腔镜导光束容置的管路,所述下座体底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板上沿其长度方向中空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板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接槽连通的卡接口,所述卡接块与卡接槽插接配合设置。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在手术开始前,操作人员先将下座体上的卡接块通过卡接口与卡接槽插接配合,此时下座体固定在卡接板上,当下座体固定后,操作人员将腹腔镜导光束放置在第二开槽上,而后将上盖体盖设在下座体上,使得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组合形成有供腹腔镜导光束容置的管路,此时腹腔镜固定在管路中;通过上述固定方式确保腹腔镜导光束不会在手术过程中晃动亦或者突然掉落,进而避免患者体内的腹腔镜镜头受到导光束晃动的影响而伤害患者体内器官,上述技术中无菌壳的设置能够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使得医护人员不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长时间握持腹腔镜导光束,进一步的避免医护人员过度消耗体力;无菌壳可拆卸设置在卡接板上,方便医生在手术结束后拆卸卡接板并对其进行消毒。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盖体四角处沿其高度方向贯穿有穿孔,所述下座体对应四个穿孔位置均开设有配合孔,每个所述穿孔上均设置有固定柱,每个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均穿过对应穿孔后与对应配合孔螺纹配合设置,每个所述固定柱端部均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拿捏的凸条。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医护人员将上盖体盖在下座体上后,医护人员将每个固定柱的一端均穿过对应穿孔后与对应配合孔螺纹配合,此时上盖体受到固定柱的限制无法与下座体分离,使得腹腔镜导光束无法在管体内晃动甚至脱离管体,进一步的确保腹腔镜导光束在下座体上的稳定性和固定性。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下座体第二开槽开口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上盖体对应第一凹槽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管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笼罩腹腔镜连接线外壁的无菌套,所述无菌套一端为卡接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无菌套固定端上设置有用于插入第一凹槽的第一插片和用于插入第二凹槽的第二插片,所述无菌套卡接端上设置用于绑在腹腔镜连接线与窥镜连接处的扎带。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操作人员将导光束放置在第二开槽上后,操作人员可以将第一插片插入第一凹槽,此时无菌套暂时固定在下座体上,又因为导光束与连接线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可以将连接线穿过无菌套,当连接线容置在无菌套里面后,操作人员将第二插片对准第二凹槽,而后下压上盖体使得第二插片与第二凹槽插接配合,此时无菌套固定在无菌壳上;上述技术的设置确保腹腔镜连接线能够被无菌套所保护从而不会被外界细菌侵染;上述技术中无菌套可为一次性医疗用具,因此可以拆卸更换。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卡接块呈梯形体状设置,所述卡接槽与卡接块相适配设置。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卡接块呈梯形状设置,且卡接槽与卡接块相适配,使得卡接块与卡接槽插接配合时无菌壳能够稳固的固定在卡接板上,确保在手术过程中无菌壳不会脱离卡接板,进一步的确保腹腔镜导光束在无菌壳上的稳固性。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架顶端设置有过渡块,所述第一摆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过渡块底面上的旋转块,所述支架顶端端面上凹陷有供旋转块插入的旋转槽,所述旋转块活动设置在旋转槽内,所述旋转块上沿其长度方向贯穿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架顶端外周壁上对应第一通孔位置环向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摆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通孔后与第一通孔插接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摆动组件包括立设在卡接板底面上的铰接板,所述过渡块顶端端面上凹陷有供铰接板插入的通
槽,所述铰接板摆动设置在通槽内,所述铰接板插入通槽的一端上贯穿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截面呈八边形设置,所述过渡块顶端外周壁上对应第三通孔位置设置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截面呈八边形设置,所述第四通孔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一端为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柱限位端截面呈八边形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柱限位端插入第四通孔后与第三通孔插接配合设置。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操作人员需要左右摆动腹腔镜导光束时,只需要拔出第一限位柱即可,此时旋转块能够在旋转槽内进行旋转,旋转块旋转带动过渡块作轴向旋转,使得卡接板旋转,此时卡接板旋转带动无菌壳旋转使得管路内的导光束能够左右摆动,当旋转完毕后医护人员只需要将第一限位柱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通孔后与第一通孔插接配合设置即可;当医护人员需要上下摆动腹腔镜导光束时,只需要拔出第二限位柱即可,此时铰接板在通槽内上下摆动并带动卡接板上下摆动,使得无菌壳的管路内的导光束能够上下摆动,当摆动完毕后医护人员只需要将第二限位柱限位端插入第四通孔后与第三通孔插接配合即可,此时因为第三通孔截面、第四通孔截面均与第二限位柱限位端截面相同,使得铰接板无法在通槽内摆动;上述技术的设置方便医生来调整导光束的上下倾斜角度以及左右摆动角度,进一步的方便医生操作。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包括上托板和下托板,所述下托板固定设置在支架底部,所述上托板上贯穿有供支架穿设的滑槽,所述上托板滑移设置在支架上,所述上托板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滑槽连通设置,所述支架外壁上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上设置有锁定柱,所述锁定柱一端穿过第一螺孔后与其中一个第二螺孔螺纹配合设置,所述上托板与下托板组合形成对外界手术床边沿的夹持配合。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在手术前,操作人员将下托板端面与手术床边沿底面相接触,而后下移上托板,使得上托板底面与手术床边沿顶面相接触,此时上托板与下托板组合形成对手术床边沿的夹持配合,而后操作人员将锁定柱一端穿过第一螺孔后与其中一个第二螺孔螺纹配合,此时上托板固定在支架上;上述技术的设置确保支架不会脱离手术床边沿,进一步的避免手术过程出错。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左侧面三维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侧面三维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接板和无菌壳使用状态的爆炸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渡块的三维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体的底部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腔镜无菌支撑架,包括用于卡设在外界手术床边沿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架1,所述支架1顶端活动设置有卡接板11,所述卡接板11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卡设腹腔镜导光束的卡接组件,所述支架1与卡接板11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驱动
卡接板11左右摆动的第一摆动组件和用于驱动卡接板11上下摆动的第二摆动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无菌壳,所述无菌壳由上盖体21和下座体22组成,所述上盖体21盖设在下座体22上,所述上盖体21底面开设有第一开槽211,所述下座体22端面对应第一开槽211位置开设有第二开槽221,所述第一开槽211和第二开槽221组合形成有供腹腔镜导光束容置的管路23,所述下座体22底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卡接块24,所述卡接板11上沿其长度方向中空开设有卡接槽12,所述卡接板11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接槽12连通的卡接口13,所述卡接块24与卡接槽12插接配合设置,所述上盖体21四角处沿其高度方向贯穿有穿孔212,所述下座体22对应四个穿孔212位置均开设有配合孔222,每个所述穿孔212上均设置有固定柱25,每个所述固定柱25的一端均穿过对应穿孔212后与对应配合孔222螺纹配合设置,每个所述固定柱25端部均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拿捏的凸条,所述下座体22第二开槽221开口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23,所述上盖体21对应第一凹槽223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213,所述管路23开口处设置有用于笼罩腹腔镜连接线外壁的无菌套26,所述无菌套26一端为卡接端261,另一端为固定端262,所述无菌套26固定端262上设置有用于插入第一凹槽223的第一插片224和用于插入第二凹槽213的第二插片214,所述无菌套26卡接端261上设置用于绑在腹腔镜连接线与窥镜连接处的扎带,所述卡接块24呈梯形体状设置,所述卡接槽12与卡接块24相适配设置,所述支架1顶端设置有过渡块3,所述第一摆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过渡块3底面上的旋转块4,所述支架1顶端端面上凹陷有供旋转块4插入的旋转槽14,所述旋转块4活动设置在旋转槽14内,所述旋转块4上沿其长度方向贯穿有第一通孔41,所述支架1顶端外周壁上对应第一通孔41位置环向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15,所述第一摆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柱42,所述第一限位柱42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通孔15后与第一通孔41插接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摆动组件包括立设在卡接板11底面上的铰接板5,所述过渡块3顶端端面上凹陷有供铰接板5插入的通槽31,所述铰接板5摆动设置在通槽31内,所述铰接板5插入通槽31的一端上贯穿有第三通孔51,所述第三通孔51截面呈八边形设置,所述过渡块3顶端外周壁上对应第三通孔51位置设置第四通孔32,所述第四通孔32截面呈八边形设置,所述第四通孔3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柱52,所述第二限位柱52一端为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柱52限位端截面呈八边形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柱52限位端插入第四通孔32后与第三通孔51插接配合设置,所述底座包括上托板6和下托板61,所述下托板61固定设置在支架1底部,所述上托板6上贯穿有供支架1穿设的滑槽62,所述上托板6滑移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上托板6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孔63,所述第一螺孔63与滑槽62连通设置,所述支架1外壁上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二螺孔16,所述第一螺孔63上设置有锁定柱64,所述锁定柱64一端穿过第一螺孔63后与其中一个第二螺孔16螺纹配合设置,所述上托板6与下托板61组合形成对外界手术床边沿的夹持配合。
25.在手术前,操作人员将下托板61端面与手术床边沿底面相接触,而后下移上托板6,使得上托板6底面与手术床边沿顶面相接触,此时上托板6与下托板61组合形成对手术床边沿的夹持配合,而后操作人员将锁定柱64一端穿过第一螺孔63后与其中一个第二螺孔16螺纹配合,此时上托板6固定在支架1上;在手术开始前,操作人员先将下座体22上的卡接块24通过卡接口13与卡接槽12插接配合,此时下座体22固定在卡接板11上,当下座体22固定后,操作人员将腹腔镜导光束放置在第二开槽221上,当操作人员将导光束放置在第二开槽221上后,操作人员可以将第一插片224插入第一凹槽223,此时无菌套26暂时固定在下座体
22上,又因为导光束与连接线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可以将连接线穿过无菌套26,当连接线容置在无菌套26里面后,操作人员将第二插片214对准第二凹槽213,而后下压上盖体21使得第二插片214与第二凹槽213插接配合,此时无菌套26固定在无菌壳上;而后将上盖体21盖设在下座体22上,使得第一开槽211和第二开槽221组合形成有供腹腔镜导光束容置的管路23,此时腹腔镜固定在管路23中;当医护人员将上盖体21盖在下座体22上后,医护人员将每个固定柱25的一端均穿过对应穿孔212后与对应配合孔222螺纹配合,此时上盖体21受到固定柱25的限制无法与下座体22分离;当操作人员需要左右摆动腹腔镜导光束时,只需要拔出第一限位柱42即可,此时旋转块4能够在旋转槽14内进行旋转,旋转块4旋转带动过渡块3作轴向旋转,使得卡接板11旋转,此时卡接板11旋转带动无菌壳旋转使得管路23内的导光束能够左右摆动,当旋转完毕后医护人员只需要将第一限位柱42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通孔15后与第一通孔41插接配合设置即可;当医护人员需要上下摆动腹腔镜导光束时,只需要拔出第二限位柱52即可,此时铰接板5在通槽31内上下摆动并带动卡接板11上下摆动,使得无菌壳的管路23内的导光束能够上下摆动,当摆动完毕后医护人员只需要将第二限位柱52限位端插入第四通孔32后与第三通孔51插接配合即可,此时因为第三通孔51截面、第四通孔32截面均与第二限位柱52限位端截面相同,使得铰接板5无法在通槽31内摆动。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