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4428发布日期:2021-12-11 11:37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


背景技术:

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引流瓶需要依靠重力引流,患者下床活动时要求胸腔引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厘米,但现有引流瓶的挂钩长度固定,不能够进行调节,患者下床活动携带胸腔引流瓶非常不便,一般需要医护人员在挂钩上外接绳索以延长其长度,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准确判断引流瓶高度是否满足要求,而且有脱落的风险。此外,目前临床更换胸腔引流瓶里的生理盐水时,必须双重夹闭引流管与排液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但是反复使用血管钳夹闭会增加管道磨损。而且,每次在更换胸腔引流瓶里的生理盐水时,需要拧开引流瓶上面的瓶盖,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触碰周围物品。
3.专利cn212016299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外科引流瓶,包括瓶体、引流瓶嘴、增压组件,在使用时不能够进行悬挂高度的调节和控制,调节控制效率低,不方便实际操作;
4.专利cn208114842u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瓶,包括瓶体、压力控制装置、竖杆和底板,设置有底座结构,整体采用单一的空腔,在进行排液或加液时不能够持续保持密闭环境,容易出现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其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瓶体和变距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由集液箱、加液斗、三通管、引流管、分隔板、驱动环、排液管、导柱和排液管接头组成;所述集液箱由侧板、顶板和底板组成,其中顶板两侧设有一组卡口以连接两个变距挂钩且顶板中部设有通孔,底板中部设有排液通孔且围绕排液通孔均匀开设有多个导柱通孔,导柱通孔内设有导向套,每个导向套内均可移动地设有导柱,所述导柱穿过导向套;所述引流管一端连接三通管的第一端,另一端穿过顶板通孔延伸至集液箱内部;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连接有直通阀a且直通阀a可通过管体接入胸腔,三通管的第三端通过直通阀b连接加液斗;所述排液管一端连接直通阀c,另一端与排液管接头相连;所述排液管接头置于底板的排液通孔内;所述分隔板置于集液箱内部且位于排液通孔正上方,导柱的顶端与分隔板相连,导柱的底端与驱动环相连,所述驱动环位于集液箱底板下方,通过推拉驱动环,导柱可沿导向套上下滑动以控制分隔板与排液通孔的分离与贴合。
7.进一步地,所述加液斗为漏斗状且口部设有盖体。
8.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与顶板通孔接触位置处设有密封环。
9.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底部设有密封垫以紧密贴合排液通孔。
10.进一步地,所述变距挂钩包括透明壳体、转轴、挂钩、导向辊、锁紧扣、连接扣、内刻度带和内衬套;所述透明壳体顶部设有可翻转挂钩,底部设有内衬套,且透明壳体的左右两侧沿垂直方向开设有贯通的滑动槽;所述导向辊通过转轴横置于滑动槽内,所述转轴两端
分别穿过左右两侧的滑动槽,使得导向辊能沿滑动槽做上下滑动,且转轴两端分别设有锁紧扣;所述内刻度带一端固定于透明壳体内侧底部,另一端绕过导向辊从内衬套穿出并与连接扣相连;所述连接扣与顶板上的卡口可拆卸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扣采用偏心锁紧结构,可翻转夹持透明壳体以固定内刻度带。
12.进一步地,所述内刻度带与透明壳体上均设有刻度。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通过变距挂钩根据实际需求准确便捷地调节引流瓶高度,且能够进行密闭排液以避免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板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距挂钩的立体结构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距挂钩的侧视图。
19.其中,1

瓶体,2

变距挂钩,3

加液斗,4

1直通阀a,4

2直通阀b,4

3直通阀c,5

三通管,6

密封环,7

分隔板,8

引流管,9

驱动环,10

排液管,11

导柱,12

导向套,13

排液管接头,14

转轴,15

锁紧扣,16

挂钩,17

滑动槽,18

连接扣,19

导向辊,20

内刻度带,21

内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1.本实用新型由瓶体1和变距挂钩2两部分组成,两个变距挂钩2通过连接扣18可拆卸地与瓶体1顶部卡口连接。变距挂钩2透明壳体外侧壁设置有尺寸刻度,变距挂钩2内设置有内刻度带20;瓶体1由集液箱、加液斗3、三通管5、引流管8、分隔板7、驱动环9、排液管10、导柱排液管接头13组成。集液箱由侧壁、顶板和底板组合形成,顶板上设置有一组卡口,顶板中部设置有通孔及密封环6,引流管8贯穿密封环6延伸至集液箱内部,引流管8和密封环6之间为密封连接;三通管5的第一端和引流管8相连通,且位于集液箱外部,加液斗3通过直通阀b4

2和三通管5第三端相连通,三通管5的第二端连接有直通阀a4

1且直通阀a4

1可通过管体接入胸腔;加液斗3为漏斗状,且口部设置有盖体,底板中部设置有排液通孔,排液管接头13置于排液通孔内,导向套12等距置于导柱通孔内,分隔板7置于集液箱内,且位于排液管接头13正上方,多个导柱11对应置于导向套12内,所述导柱11一端和分隔板7对应连接,另一端延伸出集液箱,驱动环9置于导柱11另一端上,分隔板底部设置有密封垫,排液管10和排液管接头13相连通,排液管10上设置有直通阀c4

3。变距挂钩2由透明壳体、转轴14,锁紧扣15,挂钩16,连接扣18,导向辊19,内刻度带20和内衬套21组成,透明壳体为长条结构,挂钩16可翻转的置于透明壳体的一端,透明壳体另一端设置有内衬套21,透明壳体两侧分别开有滑动槽17,导向辊19通过转轴14横置于透明壳体内,所述转轴14穿过滑动槽17,转轴14的两端分别置有锁紧扣15,锁紧扣15为偏心锁紧结构,内刻度带20的一端固定置于透明壳体另一端的内侧,内刻度带20的另一端绕过导向辊19从内衬套21穿出,连接扣18置于内刻度带20另一端上,内刻度带20上设置有刻度,透明壳体上设置有刻度。
22.使用时,将两个变距挂钩2通过连接扣18与瓶体1相连,并拉动连接扣18将内刻度带20从透明壳体内沿着内衬套21拉出,拉动时导向辊19受力驱动转轴14沿着滑动槽17滑动,当调节到引流瓶要求高度时,翻转转轴14两侧的锁紧扣15夹持透明壳体,保证内刻度带20长度固定。然后将挂钩16翻转用于悬挂引流瓶,将三通管5的第二端直通阀a4

1通过管体接入胸腔,关闭加液斗3及排液管10上的直通阀b4

2与直通阀c4

3,打开接入胸腔的管体通道进行引流,积液通过三通管5、引流管8进入到集液箱内。
23.当需要排液时,关闭直通阀a4

1与直通阀b4

2,将排液管10上的直通阀c4

3打开并上推驱动环9,驱动环9通过导柱11沿着导向套12向上推动分隔板7,分隔板7和排液管接头13分离,集液箱内的液体通过分隔板7和排液管接头13间的缝隙经由排液管10流出瓶体1。当需要添加生理盐水时,关闭直通阀a4

1与直通阀c4

3,打开加液斗3下的直通阀b4

2,打开加液斗3盖体,将生理盐水向加液斗3内倾倒,生理盐水将通过三通管5、引流管8进入瓶体。
24.需要注意的是,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改进,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