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脑方体定位头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1992发布日期:2022-05-17 15:12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颅脑方体定位头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颅脑方体定位头架。


背景技术:

2.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现有定位方法主要包括徒手穿刺、利用传统有框架立体定向仪、神经导航或手术机器人等方法。
3.定向手术的传统做法是一副定向架、一张x线片、一张纸和一支笔。这些依旧是当代定向手术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步骤,即影像的获得,治疗计划的制订及相互作用的手术,那些早期的定向手术“技艺”今已发展到先进的影像导向神经外科(image guided surgery,or igs),它是无框架的,由神经影像,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与显微神经外科相结合而成,它正逐渐成为广大神经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手术技术。
4.1908年horsley和clarke开创三维脑立体定向技术,1945年spiegel和wycis完成有史以来第一次人脑立体定向手术,脑立体定向学历史上第二次突破是发生在1979年,brown实用新型了用定位框架与ct扫描一起配准,用于神经系统非功能性疾病。我国是1993年由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内首台能与ct或mr连接的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投入临床使用,极大推动了临床立体定向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国外好的定向仪有:leksell定向系统、brw/crw定向系统、todd-well定向系统等;国内有深圳安科高技术有限公司的asa-601、602定向仪等。这些头架已在临床广泛使用,最大优点是定位精度高(1毫米级别)。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需要先安装基环,再进行ct或mri扫描,然后还要有专业的软件计算靶点坐标,定位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操作过程非常复杂、不易被掌握,而且设备昂贵,整套设备国产价格都在20万元以上,进口的需要百万元以上,限制了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推广使用。
5.神经导航系统,也称为无框架(fameless)脑立体定向或影像导像神经外科(image-guided neurosurgery)。1986年robert及其同事介绍一种与ct图像、显微镜相结合的无框架定向手术系统,这个崭新的观念一出现,迅速激起设计制造无框架定向手术的热潮,神经导航虽然免除了框架而使定位操作更加灵活,但设备更加昂贵,而且操作同样复杂费时,临床难以普及。目前专用于脑科定位的手术机器人是法国medtech sa公司开发的rosa,优点是精确、智能,但价格太高,目前全世界也仅装备几十台,国内目前只有区区4家医院引进。
6.综上所述,以上方法的缺陷都比较明显,主要是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原因主要是因为脑科手术定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可靠性和精确度上要求很高,一般的技术设备难以满足需要。为了达到相应的精确度,在硬件结构上就非常复杂,因此开发出来的产品成本就很高,同时因为设计原理的原因,使用起来也非常不方便。
7.目前迫切需要缺少一种针对于脑出血专用神经外科头架,并该项目产品所具有的既具有国外先进定位效果又适合国情的颅脑出血微创清除手术头架。


技术实现要素:

8.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脑方体定位头架,解决普通颅脑头架只能定位问题,同时该实用新型头架类似于导航下头架固定原理,与颅脑一起运动,解决一部分因为过固定产生损伤问题。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脑方体定位头架,包括用于血肿靶点定位的外框以及用于头颅固定的内框,所述外框与内框之间通过设置于外框上的旋转导轨互相连接,所述旋转导轨固定设置于外框上,所述内框转动设置于旋转导轨上,所述内框能够在所述旋转导轨内转动,从而使得内框和外框之间能够转动。
10.进一步的,所述外框包括多根互相连接的边框以及能够沿边框滑动的横向滑动导轨和竖向滑动导轨,所述横向滑动导轨与竖向滑动导轨的交叉处设置有穿刺装置,所述边框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四根外框旋转导轨固定器,通过外框旋转导轨固定器连接有一旋转导轨,
11.所述内框包括与所述旋转导轨转动连接的内框旋转导轨,所述内框旋转导轨上连接有四根内框固定架,四根内框固定架的交叉处设置有颅骨固定装置,颅骨固定装置的底部连接有两个弹簧穿刺固定针,通过弹簧穿刺固定针连接有环抱头戴,所述环抱头戴包括与弹簧穿侧固定针相连接的外接部,以及外接部内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外接部之间具有间隙。
12.进一步的,接触面的侧边设置有连接带,连接带上安装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与间隙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控制阀与外部的气体产生器相连。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带上固定连接有储气囊。
14.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滑动导轨和竖向滑动导轨上设置有数字刻度。
15.进一步的,所述边框之间通过球形固定器连接在一起。
16.进一步的,边框上设置有凹槽,同时,所述横向滑动导轨和竖向滑动导轨的端部设置有g型勾,通过所述g型勾卡入凹槽内形成边框与横向滑动导轨和竖向滑动导轨的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面采用弹性硅胶材质制成。
18.本技术所述的头架的工作方法为:医生先进行手术规划,然后校准外框头架底面边框与om线(眼外眦与外耳道中点)平面平行,固定内框至颅骨外危险区域(一般指额窦和横窦处),按照穿刺点顺序确认第一穿刺点方位,旋转外框至对应方位,移动该面的滑动导轨,将穿刺装置按照手术规划的刻度位置移动至穿刺靶点位置,进行穿刺。
19.本头架的工作原理为:以方体定位为定位原理,以om线为起始平面,头架有4个工作平面,2个安装面,以此建立笛卡尔坐标系(om线与外耳道中点连线建立xy平面,外耳道中点连线中点向上建立z轴),初始安装位置在头架左右侧有两个平面与正中矢状面平行,有一个平面与冠状面平行,有一个平面与横截面平行,4个工作平面最多可以放置4个穿刺装置,即4个穿刺点,如血肿穿刺要求不是从横截面垂直方向进入,可以旋转头架至穿刺平行方向,即绕z轴旋转。
20.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颅脑方体定位头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对于现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点在于设计了一种可以在手术中调节穿刺点的固定头架,该种头架只固定于颅骨上采用2个穿刺针,其余位置采用气压包覆原理,是一种低创伤的头架设计,头架的定位方法是以“方体定位原理”为基础,实现了以om以基准的建立
直角坐标系代替定向系统中极坐标定位方法,通过术前规划,无需导航前提下既可以实现对血肿穿刺路径的精确定位,改变了原有定向仪只能够向一个穿刺中心穿刺的老方法,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灵活性和可行性,同时该种头架兼顾到了手术中经常需要改变体位的需要,头架的拆装组合都十分简便。
附图说明
22.图1显示为外框与旋转导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2显示为边框与滑动导轨的连接示意图。
24.图3显示为内框与旋转导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4显示为外框与内框的连接示意图。
26.图中标记:1、边框,2、球形固定器,3、横向滑动导轨,4、竖向滑动导轨,5、穿刺装置,6、外框旋转导轨固定器,7、旋转导轨,8、g型勾,9、颅骨固定装置,10、内框旋转导轨,11、储气囊,12、连接带,13、弹簧穿刺固定针,14、内框固定架,15、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8.请参阅图1-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9.实施例:
30.一种颅脑方体定位头架,包括用于血肿靶点定位的外框以及用于头颅固定的内框,所述外框与内框之间通过设置于外框上的旋转导轨7互相连接,所述旋转导轨7固定设置于外框上,所述内框转动设置于旋转导轨7上,所述内框能够在所述旋转导轨7内转动,从而使得内框和外框之间能够转动,方便术中外框的旋转,来调整穿刺位置。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框包括多根互相连接的边框1以及能够沿边框1滑动的横向滑动导轨3和竖向滑动导轨4,
32.其中,所述边框1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横向滑动导轨3和竖向滑动导轨4的端部设置有g型勾8,通过所述g型勾8卡入凹槽内形成边框1与横向滑动导轨3和竖向滑动导轨4的连接,同时,通过g型勾8使得横向滑动导轨3和竖向滑动导轨4在边框1内的滑动。
33.同时,横向滑动导轨3和竖向滑动导轨4上与边框1的连接处还设计旋紧螺母,确定穿刺位置后可以通过螺母锁定穿刺点。
34.所述横向滑动导轨3与竖向滑动导轨4上均开设有腰孔,所述腰孔内并且位于横向滑动导轨3与竖向滑动导轨4的交叉处设置有穿刺装置5,
35.所述边框1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四根外框旋转导轨7固定器6,通过外框旋转导轨7固
定器6连接有一旋转导轨7,
36.所述内框包括与所述旋转导轨7转动连接的内框旋转导轨10,所述内孔旋转导轨7卡入到旋转导轨7内,并能够在旋转导轨7内转动,
37.所述内框旋转导轨10上连接有四根内框固定架14,四根内框固定架14的交叉处设置有颅骨固定装置9,颅骨固定装置9的底部连接有两个弹簧穿刺固定针13,通过弹簧穿刺固定针13连接有环抱头戴,所述环抱头戴包括与弹簧穿侧固定针相连接的外接部,以及外接部内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人的头部相接触,所述接触面与外接部之间具有间隙。
38.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面的侧边设置有连接带12,连接带12上连接有气管15,所述气管15的一端与间隙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控制阀与外部的气体产生器相连,通过气管15向间隙内充气,从而使得接触面与人的头部之间充气包围。
39.利用空气可以任意形变的特性充当接触面之间填充物,实现加强固定,这样可以实现无创的固定方式。
40.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带12上固定连接有储气囊11,所述储气囊11用于存储一定气体,帮助内框的固定。
41.且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滑动导轨3和竖向滑动导轨4上设置有数字刻度,以了解横向滑动导轨3和竖向滑动导轨4的滑动距离,以更精确的进行穿刺。
42.同时,所述边框1之间通过球形固定器2连接在一起,且在本实施例中,由8个球形固定器2在顶角处连接边框1,其中上边框1为与球形连接器固定连接,下边框1可以随意拆卸连接至球形连接器上,可以针对不同体位(仰卧、侧卧、背卧)进行设定,按照头颅朝向说明,外框安装时面对“冠状面”和“横截面”为打开状态。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面采用弹性硅胶材质制成,以更保护人的头部。
44.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