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引流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7091发布日期:2022-07-13 01:5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引流套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引流套装。


背景技术:

2.负压引流伤口治疗是一种治疗技术,采用负压来治疗急、慢性创伤,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加速各种类型伤口愈合的方法,在高级伤口治疗领域中,负压引流技术应用最广泛而且发展最快,负压引流作为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该疗法不仅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同时,还具有刺激肉芽组织的生产、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创面污染、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目前,在进行负压引流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类器械不是配套设计,所以在实际的连接使用过程中,不具备很好的契合度,从而影响引流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套装,通过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且因各组件皆为配套设计,可便于能够由此增加负压引流过程的便利性与契合度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引流套装,包括穿刺针与鲁尔接头,所述鲁尔接头尾端安设在引流管上,所述鲁尔接头头端与三通阀一端为旋接,所述三通阀另一端与连接管一上所安设的鲁尔接头头端为旋接,所述连接管一上设立有止流夹,所述连接管一另一端与引流球下端为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球上固定安设有空气阀,所述引流球上端与连接管二一端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二通过其另一端所安设的接头a与连接管三上所安设的接头b相连,所述连接管三另一端与引流袋为固定连接。
5.其中,所述引流管的细径口端为连接端、引流管的粗径口端为引流端,且穿刺针尾端与引流管的连接端为固定连接;通过穿刺针的设立,且穿刺针与引流管的连接端为固定连接,可便于在引流操作过程中,当穿刺针从人体表面穿过后,即可将引流管的引流端置入患者需要引流的部位。
6.其中,所述连接管一、空气阀、连接管二、连接管三与引流袋上皆设立有止流夹;通过止流夹的设立,可便于只需向内按压止流夹,即可对管路的内部通道进行夹闭操作,当止流夹向外打开时,即可立即开启管路的内部通道。
7.其中,所述空气阀的上端固定安设在引流球下端的中部左侧;通过空气阀的设立,可便于引流球的内部空气能够顺沿空气阀排出至外界。
8.其中,所述引流球的形状为椭圆形;通过引流球的设立,可便于当连接管一与连接管二上的止流夹夹闭管路内部通道后,只需捏扁引流球,令引流球内部空气全部从空气阀中排出时,按压空气阀上的止流夹、打开连接管一上的止流夹,即可由此令引流球内部形成负压引流效果为患者进行负压引流。
9.其中,所述连接管三的下端固定安设在引流袋的上端中部位置;通过引流袋的设立,可便于当引流球内部积液过多时,只需按压连接管一上的止流夹、夹闭连接管一内部通
道后,打开连接管二与连接管三上的止流夹开启其内部通道,引流球内部积液即会顺沿连接管二与连接管三的内部通道流入至引流袋中。
10.其中,所述穿刺针、鲁尔接头与三通阀的三个阀口上皆配设有相契合的保护帽;通过穿刺针、鲁尔接头与三通阀的三个阀口上皆配设有相契合的保护帽,可便于避免穿刺针、鲁尔接头与三通阀在不使用时,易受到污染。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组件皆为配套设计,可便于在负压引流的实际连接使用过程中,能够具备很好的契合度,通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且各组件为可连接可拆分状,从而既能够增加医护人员使用过程的便利性,又能够在各组件拆分后对其进行单独使用。
1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与穿刺针连接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与鲁尔接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穿刺针;2、鲁尔接头;3、引流管;4、三通阀;5、连接管一;6、止流夹;7、空气阀;8、引流球;9、连接管二;10、接头a;11、接头b;12、连接管三;13、引流袋。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引流套装,包括穿刺针1与鲁尔接头2,所述鲁尔接头2尾端安设在引流管3上,所述鲁尔接头2头端与三通阀4一端为旋接,所述三通阀4另一端与连接管一5上所安设的鲁尔接头2头端为旋接,所述连接管一5上设立有止流夹6,所述连接管一5另一端与引流球8下端为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球8上固定安设有空气阀7,所述引流球8上端与连接管二9一端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二9通过其另一端所安设的接头a10与连接管三12上所安设的接头b11相连,所述连接管三12另一端与引流袋13为固定连接。
18.所述引流管3的细径口端为连接端、引流管3的粗径口端为引流端,且穿刺针1尾端与引流管3的连接端为固定连接;通过穿刺针1的设立,且穿刺针1与引流管3的连接端为固定连接,可便于在引流操作过程中,当穿刺针1从人体表面穿过后,即可将引流管3的引流端置入患者需要引流的部位。
19.所述连接管一5、空气阀7、连接管二9、连接管三12与引流袋13上皆设立有止流夹6;通过止流夹6的设立,可便于只需向内按压止流夹6,即可对管路的内部通道进行夹闭操作,当止流夹6向外打开时,即可立即开启管路的内部通道。
20.所述空气阀7的上端固定安设在引流球8下端的中部左侧;通过空气阀7的设立,可便于引流球8的内部空气能够顺沿空气阀7排出至外界。
21.所述引流球8的形状为椭圆形;通过引流球8的设立,可便于当连接管一5与连接管二9上的止流夹6夹闭管路内部通道后,只需捏扁引流球8,令引流球8内部空气全部从空气阀7中排出时,按压空气阀7上的止流夹6、打开连接管一5上的止流夹6,即可由此令引流球8内部形成负压引流效果为患者进行负压引流。
22.所述连接管三12的下端固定安设在引流袋13的上端中部位置;通过引流袋13的设立,可便于当引流球8内部积液过多时,只需按压连接管一5上的止流夹6、夹闭连接管一5内部通道后,打开连接管二9与连接管三12上的止流夹6开启其内部通道,引流球8内部积液即会顺沿连接管二9与连接管三12的内部通道流入至引流袋13中。
23.所述穿刺针1、鲁尔接头2与三通阀4的三个阀口上皆配设有相契合的保护帽;通过穿刺针1、鲁尔接头2与三通阀4的三个阀口上皆配设有相契合的保护帽,可便于避免穿刺针1、鲁尔接头2与三通阀4在不使用时,易受到污染。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穿刺针1的设立,且穿刺针1与引流管3的连接端为固定连接,可便于在引流操作过程中,当穿刺针1从人体表面穿过后,即可将引流管3的引流端置入患者需要引流的部位,通过鲁尔接头2的设立,可便于当穿刺针1从患者体表穿出后,引流管3的引流端留置在患者体内时,只需拔除穿刺针1或剪短穿刺针1尾端的连接端,即可将鲁尔接头2安设在引流管3的连接端上后与三通阀4旋接,通过三通阀4的设立,可便于当三通阀4的上下端分别与引流管3上端的鲁尔接头2、连接管一5下端的鲁尔接头2旋接后,既能够开启引流管3与连接管一5的连接通道,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引流操作,又能够关闭引流管3与连接管一5的连接通道,使用其左端的阀口外接冲洗设备,为引流部位进行冲洗操作,通过止流夹6的设立,可便于只需向内按压止流夹6,即可对管路的内部通道进行夹闭操作,当止流夹6向外打开时,即可立即开启管路的内部通道,通过空气阀7的设立,可便于引流球8的内部空气能够顺沿空气阀7排出至外界,通过引流球8的设立,可便于当连接管一5与连接管二9上的止流夹6夹闭管路内部通道后,只需捏扁引流球8,令引流球8内部空气全部从空气阀7中排出时,按压空气阀7上的止流夹6、打开连接管一5上的止流夹6,即可由此令引流球8内部形成负压引流效果为患者进行负压引流,通过引流袋13的设立,可便于当引流球8内部积液过多时,只需按压连接管一5上的止流夹6、夹闭连接管一5内部通道后,打开连接管二9与连接管三12上的止流夹6开启其内部通道,引流球8内部积液即会顺沿连接管二9与连接管三12的内部通道流入至引流袋13中,通过穿刺针1、鲁尔接头2与三通阀4的三个阀口上皆配设有相契合的保护帽,可便于避免穿刺针1、鲁尔接头2与三通阀4在不使用时,易受到污染,通过三通阀4与引流管3上所安设的鲁尔接头2、连接管一5上所安设的鲁尔接头2皆为可连接可拆分状,连接管二9上所安设的接头a10与连接管三12上所安设的接头b11为可连接可拆分状,能够便于本实用新型各组件既可以在连接后组合使用,又能够在拆分后单独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