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转运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9760发布日期:2022-05-26 08:3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患者转运背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患者转运背带。


背景技术:

2.临床中,矫正带是偏瘫患者等身体活动不便患者使用较多的治疗器材之一,矫正带通常仅能辅助患者进行姿态矫正。当患者从床上、轮椅、马桶起身时,需要陪护人员搀扶,陪护人员手部负重较重,难以辅助、引导患者移动,尤其在陪护人员人数较少情况下,陪护人员需要同时承担多种工作,经常造成转运操作费时费力,患者安全不能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既可辅助患者进行姿态矫正,陪护人员在辅助、引导患者移动时,可防止患者滑脱跌倒,节省陪护人员体力。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患者转运背带,所述转运背带包括:
5.矫正装置,所述矫正装置包括:
6.矫正板,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矫正板贴合于患者背部时,所述第一端对应于患者颈椎位置,所述第二端对应于患者尾椎位置;
7.相同的第一加强布和第二加强布,所述第二加强布和所述第一加强布沿所述矫正板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加强布长度与所述矫正板相适应,所述第一加强布第二端侧设有下固定孔,所述第一加强布宽度方向的一端设于所述矫正板宽度方向的一端;
8.相同的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加强布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的第一端侧,所述第二固定带和所述第一固定带沿所述矫正板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母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子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带另一端;
9.相同的第一承压布和第二承压布,所述第二承压布和所述第一承压布沿所述矫正板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承压布长度方向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加强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承压布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尾固定环。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沿所述第一固定带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件的母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子件;
11.所述第一加强布第一端侧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上固定孔。
12.进一步,所述转运背带还包括沿所述矫正板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一对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承压布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母件,所述第一加强布外表面设有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子件。
13.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布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中部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带
的中固定孔。
14.进一步,所述转运背带还包括:
15.相同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中部,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沿所述矫正板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
16.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带的相同的第一中固定带和第二中固定带,所述第一中固定带和所述第二中固定带沿所述矫正板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中固定带一端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设有第四连接件的母件和子件,所述第一中固定带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中固定带另一端设有第五连接件。
17.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带另一端可穿过第一承压布的尾固定环,使第一固定带与第一加强布、第一承压布围合成固定于患者一肩部和陪护人员一肩部的第一环,第二固定带另一端可穿过第二承压布的尾固定环,使第二固定带与第二加强布、第二承压布可围合成用于固定于患者另一肩部和陪护人员另一肩部的第二环,第一固定带另一端可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固定带另一端,使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矫正板、第一承压布和第二承压布围合成固定于陪护人员腰部和患者腰部的第三环,进而使患者固定于陪护人员的后背;患者在陪护人员身后,患者前胸倚靠陪护人员背部,第三环捆绑住患者与陪护,使患者可以借助陪护人员的引导,慢慢独立行走。本设计使陪护人员在辅助、引导患者移动时,可防止患者滑脱跌倒,节省陪护人员体力。患者独处时,患者还可穿戴本转运背带,矫正其弯腰驼背、偏瘫等非正常姿势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引导患者移动、矫正双重功能,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了使用成本,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患者转运背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患者转运背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患者转运背带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矫正装置;11、矫正板;12、第一加强布;121、下固定孔;122、上固定孔;123、中固定孔;13、第二加强布;14、第一固定带;141、第二连接件;142、第一固定环;143、第一中固定带;144、第四连接件;15、第二固定带;151、第二固定环;152、第二中固定带;16、第一连接件;17、第五连接件;2、第一承压布;21、尾固定环;3、第二承压布;4、第三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3.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患者转运背带,转运背带包括矫正装置1、相同的第一承压布2和第二承压布3。矫正装置1包括矫正板11、第一连接件16、相同的第一加强布12和第二加强布13、相同的第一固定带14、第二固定带15,其中,矫正板11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矫正板11贴合于患者背部时,第一端对应于患者颈椎位置,第二端对应于患者尾椎位置;第一加强布12长度与矫正板11相适应,第一加强布12第二端侧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下固定孔121,第一加强布12宽度方向的一端设于矫正板11宽度方向的一端,第二加强布13和第一加强布12沿矫正板11 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第一固定带14一端设于第一加强布12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的第一端侧,第二固
定带15和第一固定带14沿矫正板11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第一连接件16母件设于第一固定带14另一端,第一连接件 16子件设于第二固定带15另一端。第一承压布2长度方向的一端设于第一加强布12的第二端,第一承压布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尾固定环21,第二承压布3和第一承压布2沿矫正板11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
24.转运背带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第一使用状态时,陪护人员可辅助、引导患者移动,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带14另一端穿过第一承压布2 的尾固定环21,第一固定带14与第一加强布12、第一承压布2围合成固定于患者一肩部和陪护人员一肩部的第一环,第二固定带15另一端穿过第二承压布 3的尾固定环21,第二固定带15与第二加强布13、第二承压布3围合成用于固定于患者另一肩部和陪护人员另一肩部的第二环,第一固定带14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连接第二固定带15另一端,第一固定带14、第二固定带15、矫正板11、第一承压布2和第二承压布3围合成固定于陪护人员腰部和患者腰部的第三环,此时,患者在陪护人员身后,患者前胸倚靠陪护人员背部,第三环捆绑住患者与陪护,使患者可以借助陪护人员的引导,慢慢独立行走。本设计使陪护人员在辅助、引导患者移动时,可防止患者滑脱跌倒,节省陪护人员体力。
25.第二使用状态时,患者可使用本转运背带进行姿态矫正,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带14另一端穿过第一加强布12的下固定孔121,第一固定带14、第一加强布12围合成用于固定于患者一肩部的第四环,第二固定带15另一端穿过第二加强布13的下固定孔121,第二固定带15、第二加强布13围合成用于固定于患者另一肩部的第五环,第一固定带14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连接第二固定带15另一端,第一固定带14、第一加强布12、矫正板11、第二加强布 13和第二固定带15围合成用于固定于患者腰部的第六环。未转运患者时,患者可穿戴本转运背带,以矫正患者的弯腰驼背、偏瘫等非正常姿势问题。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外”均以患者为基准,“内”为朝向患者方向,“外”为远离患者的方向。
27.进一步,第一固定带14一端设有第二连接件141,第二连接件141包括沿第一固定带14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件141的母件和第二连接件141的子件;第一加强布12第一端侧设有用于穿过第一固定带14的上固定孔122。第一固定带14穿过上固定孔122后,位于固定孔两侧的第二连接件141母件连接第二连接件141子件,使第一固定带14一端可拆卸的固定于第一加强布12第一端侧。
28.进一步,转运背带还包括沿矫正板11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一对第三连接件4,第一承压布2另一端设有第三连接件4的母件,第一加强布12外表面设有第三连接件4的子件,未使用本转运背带转运患者时,可将第一加强布 12和第二加强布13分别通过第三连接件4固定于第一加强布12外表面,便于收纳第一加强布12和第二加强布13。
29.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加强布12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中部设有用于穿过第一固定带14的中固定孔123。转运背带还具有第三使用状态,第三使用状态时,患者可使用本转运背带进行姿态矫正,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带14另一端穿过第一加强布12的中固定孔123,第一固定带14、第一加强布12围合成用于固定于患者一肩部的第七环,第二固定带15、第二加强布13围合成用于固定于患者另一肩部的第八环,第一固定带14另一端和第二固定带15另一端在患者腹部前方交叉后穿过第二加强布13的下固定孔121,第二固定带15穿过第一加
强布12的下固定孔121,第一固定带14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连接第二固定带15另一端,第一固定带14、第一加强布12、矫正板11、第二加强布13 和第二固定带15围合成用于固定于患者腰部的第九环。未转运患者时,患者可自行穿戴本转运背带,该使用状态中,使矫正板11进一步贴合于患者背部,可矫正患者的弯腰驼背、偏瘫等非正常姿势问题。
30.如图1、图2所示,转运背带还包括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带的相同的第一固定环142和第二固定环151、相同的第一中固定带143和第二中固定带152。第一固定环142和第二固定环151分别设于第一固定带14和第二固定带15的中部,第一固定环142和第二固定环151沿矫正板11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第一中固定带143一端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设有第四连接件144的母件和子件,第一中固定带143通过第四连接件144固定于第一固定环142,第一中固定带143另一端设有第五连接件17,第一中固定带143和第二中固定带152沿矫正板11长度方向的中截面对称设置。第一中固定带143和第二中固定带152均通过第四连接件144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一固定环142和第二固定环151,方便安装及拆卸;第一中固定带143通过其第五连接件17连接第二中固定带152的第五连接件17,使第一中固定带143和第二中固定带152可固定于患者腹部。
31.优选的,第一连接件16、第二连接件141、第三连接件4、第四连接件144 和第五连接件17均可采用强力魔术贴。
32.优选的,第一固定带14、第二固定带15可采用涤纶、尼龙等牢固、承受力强的材料制成,第一加强布12、第二加强布13、第一承压布2、第二承压布3 可采用牛筋布、尼龙等结实、耐磨材料制成,矫正板11可采用记忆钢骨材料制成,第一加强布12、第二加强布13可通过粘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分别固定于矫正板11两侧。
33.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患者转运背带转运患者时,可将第一固定带14另一端穿过第一承压布2的尾固定环21,第一固定带14与第一加强布12、第一承压布2围合成固定于患者一肩部和陪护人员一肩部的第一环,第二固定带15另一端穿过第二承压布3的尾固定环21,第二固定带15与第二加强布13、第二承压布3围合成用于固定于患者另一肩部和陪护人员另一肩部的第二环,第一固定带14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6连接第二固定带15另一端,第一固定带14、第二固定带15、矫正板11、第一承压布2和第二承压布3围合成固定于陪护人员腰部和患者腰部的第三环,患者在陪护人员身后,患者前胸倚靠陪护人员背部,第三环捆绑住患者与陪护,使患者可以借助陪护人员的引导,慢慢独立行走,可防止患者滑脱跌倒,节省陪护人员体力。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