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近视防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4775发布日期:2022-08-06 15:45阅读:23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近视防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近视防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近视防控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近视防控手段,以缓解视疲劳为主,缺乏对光污染恶劣的视觉的重视。视疲劳是在用眼过程中产生的,与视觉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采取科学健康的方法改善光污染对眼睛的影响,是缓解视疲劳、预防和控制近视的有效方法,缓解视疲劳的同时改善坐姿也是预防近视的一种重要手段。
3.现有技术中,会采用一些护目镜样式的缓解视觉疲劳的电子设备,这样的设备有的是采用头戴式,有的是固定在桌子上,这两种样式都没有关注到坐姿的重要性,着重点都放在了缓解视疲劳上面,尤其是正值学习期的学生,改善坐姿和缓解视疲劳二者同样重要。
4.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近视防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卵巢癌筛查试剂盒,解决了:近视防控设备单纯的只能进行缓解视疲劳不能改善使用者的坐姿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近视防控设备,包括底座和防控仪,夹持机构,安装在底座的侧壁;坐姿检测机构,安装在底座的侧壁上;软垫,安装在防控仪底部;高度调节机构,安装在防控仪和底座之间;辅助清理机构,安装在防控仪和底座之间。
8.利用夹持机构将底座固定在桌边,方便后续的坐姿检测机构的使用,该机构可以改善使用者的坐姿,配合上方的防控仪可以更好的防控近视,不仅缓解了视疲劳,更改善了使用者的坐姿;利用辅助清理机构来对防控仪进行自动清理,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效果。
9.优选的,所述防控仪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软垫安装在安装板上。
10.通过伸缩杆进行连接,可以方便进行调节软垫与防控仪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脸型灵活调节,提高了使用效果。
11.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底座侧壁上的活动板,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活动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底座的底壁上转动插设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贯穿底座的顶壁并延伸至滑槽中,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孔。
12.通过第二螺纹杆与螺纹孔之间的螺纹传动作用来改变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适应不同的桌边,方便进行固定,可以提高防控仪使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果。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相靠近一侧外壁上均设有防滑垫。
14.固定板和活动板的夹持面上均设置了防滑垫,进一步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从而
进一步提高防控仪的使用效果。
15.优选的,所述坐姿检测机构包括开设在底座中的检测槽,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活动插设有检测杆,且检测杆贯穿底座的侧壁并延伸至检测槽中,所述检测杆上固定安装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和底座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检测杆的端部和检测槽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电极。
16.使用者在使用时,需要将腰挺直,用胸口来压动底座上的检测板,检测板带动检测杆往检测槽中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第二接触电极逐渐接触,接触后启动防控仪,在使用者驼背时,复位弹簧会使得两个第二接触电极分离,从而关闭防控仪,以此来提醒使用者保持正确的坐姿。
17.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底座上的两个第一螺纹杆,所述防控仪的底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与第一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管,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均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二齿轮齿轮啮合。
18.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两个第二齿轮转动,两个第二齿轮分别带动两个第一螺纹杆转动,两个第一螺纹杆通过螺纹传动作用来驱动螺纹管上下移动,以此来调节防控仪的高度,适应不同的人进行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坐姿检测机构中的两个第二接触电极同样可以控制电机的启停,即在坐姿不正确时,防控仪的高度不可以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近视的防控效果。
19.优选的,所述软垫中设有弹性箱,所述弹性箱的顶壁上固定安装有断路板,所述弹性箱的底壁上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触发板,两个所述触发板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接触电极,两个所述触发板相靠近一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永磁体。
20.调节防控仪上升时,使用者的下巴逐渐与软垫接触,直到下巴压动断路板下移将两个第一接触电极分开,从而使得电机的电路断开,从而停止移动,以此来达到自动定位的目的,配合前面的两个第二接触电极可以实现在使用者坐姿正确后,自动升高防控仪,在高度合适后自动停止,进一步提高了防控仪的使用效果。
21.优选的,所述辅助清理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防控仪底壁上的第一活塞管,所述第一活塞管的底端活动插设有第一活塞杆,且第一活塞杆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防控仪的顶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活塞管,两个所述第二活塞管相远离一端均活动插设有第二活塞杆,两个所述第二活塞杆相远离一端均安装有连接架,两个所述连接架上均固定安装有清理架,所述清理架上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中塞设有海绵体,两个所述第二活塞管分别与第一活塞管之间连接有连接管。
22.在防控仪上升时会带动第一活塞管上升,从而第一活塞杆被下拉,第一活塞管中的空气被压进连接管中,通过连接管进入到两个第二活塞管中,将两个第二活塞管中的第二活塞杆压出,进而通过连接架带动两个清理架相互远离,在清理架移动的过程中会对防控仪进行清理,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23.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和第二活塞杆之间连接弹簧杆。
24.连接的弹簧杆可以使得清理架与防控仪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清理的效果,同时在不用时也提高了防护的效果。
25.优选的,所述防控仪上设有水箱,两个所述第二活塞管分别与水箱之间连接有进
水管,两个所述清理架分别和两个第二活塞管之间连接有出水管。
26.在两个第二活塞杆往第二活塞管外部运动时,会将第二活塞管中另一半部分中的水通过出水管压进两个清理架中,而相反的在第二活塞杆往第二活塞管的内部运动时,会通过进水管将水箱吸进第二活塞管中,实现了自动蓄水,值得注意的是,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有单向阀,以便于进水和出水的单向稳定进行,进一步提高了清理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防控仪的使用效果。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8.1、加设了坐姿检测机构来帮助使用者改善坐姿,在坐姿正确时才会启动后续的程序,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使用者的坐姿同时缓解了视疲劳。
29.2、辅助清理机构可以在使用者使用前对防控仪的使用端口进行清理,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31.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32.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33.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35.图6为本发明中b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36.图7为本发明中c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37.图8为本发明中d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38.图中:1、底座;2、第一活塞管;3、第一活塞杆;4、螺纹管;5、第一螺纹杆;6、电机;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防控仪;10、活动板;11、固定板;12、防滑垫;13、滑块;14、滑槽;15、第二螺纹杆;16、伸缩杆;17、安装板;18、软垫;19、弹性箱;20、触发板;21、第一接触电极;22、永磁体;23、断路板;24、检测槽;25、检测杆;26、检测板;27、复位弹簧;28、第二接触电极;29、清理架;30、海绵体;31、第二活塞管;32、第二活塞杆;33、弹簧杆;34、连接架;35、连接管;36、水箱;37、进水管;38、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近视防控设备,解决了近视防控设备单纯的只能进行缓解视疲劳不能改善使用者的坐姿的技术问题;
4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加设了坐姿检测机构来帮助使用者改善坐姿,在坐姿正确时才会启动后续的程序,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使用者的坐姿同时缓解了视疲劳;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4.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近视防控设备,技术方案如下:
45.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近视防控设备,包括底座1和防控仪9,夹持机构,安装在底座1的侧壁;坐姿检测机构,安装在底座1的侧壁上;软垫18,安装在防控仪9底部;高度调节机构,安装在防控仪9和底座1之间;辅助清理机构,安装在防控仪9和底座1之间。
46.参照图1和图2,利用夹持机构将底座固定在桌边,方便后续的坐姿检测机构的使用,该机构可以改善使用者的坐姿,配合上方的防控仪9可以更好的防控近视,不仅缓解了视疲劳,更改善了使用者的坐姿;利用辅助清理机构来对防控仪9进行自动清理,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效果。
4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防控仪9的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6,伸缩杆1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7,软垫18安装在安装板17上。
48.通过伸缩杆16进行连接,值得注意的是,伸缩杆16上设有定位螺栓且图中也有画出,为现有技术,用于调整伸缩杆16的长度,可以方便进行调节软垫18与防控仪9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脸型灵活调节,提高了使用效果。
4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5,夹持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底座1侧壁上的活动板10,底座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1,活动板10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滑块13,底座1上开设有与滑块13相匹配的滑槽14,底座1的底壁上转动插设有第二螺纹杆15,且第二螺纹杆15贯穿底座1的顶壁并延伸至滑槽14中,滑块13上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15相匹配的螺纹孔。
50.通过第二螺纹杆15与螺纹孔之间的螺纹传动作用来改变活动板10和固定板11之间的距离,第二螺纹杆15转动与滑块13上的螺纹孔进行螺纹传动,而第二螺纹杆15的高度不改变,使得滑块13根据转动方向来上下移动,以此来适应不同的桌边,方便进行固定,可以提高防控仪9使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果。
5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固定板11和活动板10相靠近一侧外壁上均设有防滑垫12。
52.固定板11和活动板10的夹持面上均设置了防滑垫12,进一步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控仪9的使用效果。
5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5,坐姿检测机构包括开设在底座1中的检测槽24,底座1的侧壁上活动插设有检测杆25,且检测杆25贯穿底座1的侧壁并延伸至检
测槽24中,检测杆25上固定安装有检测板26,检测板26和底座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7,检测杆25的端部和检测槽24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电极28。
54.使用者在使用时,需要将腰挺直,用胸口来压动底座1上的检测板26,检测板26带动检测杆25往检测槽24中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第二接触电极28逐渐接触,接触后启动防控仪9,在使用者驼背时,复位弹簧27会使得两个第二接触电极28分离,从而关闭防控仪9,以此来提醒使用者保持正确的坐姿。
5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5,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的两个第一螺纹杆5,防控仪9的底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与第一螺纹杆5相匹配的螺纹管4,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7,两个第一螺纹杆5上均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8,且第一齿轮7分别与两个第二齿轮8齿轮啮合。
56.电机6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第一齿轮7带动两个第二齿轮8转动,两个第二齿轮8分别带动两个第一螺纹杆5转动,两个第一螺纹杆5通过螺纹传动作用来驱动螺纹管4上下移动,以此来调节防控仪9的高度,适应不同的人进行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坐姿检测机构中的两个第二接触电极28同样可以控制电机6的启停,即在坐姿不正确时,防控仪9的高度不可以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近视的防控效果。
5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和图6,软垫18中设有弹性箱19,弹性箱19的顶壁上固定安装有断路板23,弹性箱19的底壁上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触发板20,两个触发板20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接触电极21,两个触发板20相靠近一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永磁体22。
58.值得注意的是,弹性箱19的上下两侧材质较硬,而侧壁较软具有弹性,使其可以伸缩,触发板20采用滑动安装在弹性箱19的底壁,调节防控仪9上升时,使用者的下巴逐渐与软垫18接触,直到下巴压动断路板23下移将两个第一接触电极21分开,从而使得电机6的电路断开,从而停止移动,在下巴离开软垫18后,两个触发板20在磁力作用下相互靠进,使得两个第一接触电极21充分接触,此时电机6可以进行反向转动,即调节软垫下移,这个可以进行手动操作,加设复位开关来进行实现,第二接触电极28用于控制电机6正转,而第一接触电极21控制翻转,以此来达到自动定位的目的,配合前面的两个第二接触电极28可以实现在使用者坐姿正确后,自动升高防控仪9,在高度合适后自动停止,进一步提高了防控仪9的使用效果。
5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图5、图7和图8,辅助清理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防控仪9底壁上的第一活塞管2,第一活塞管2的底端活动插设有第一活塞杆3,且第一活塞杆3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防控仪9的顶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活塞管31,两个第二活塞管31相远离一端均活动插设有第二活塞杆32,两个第二活塞杆32相远离一端均安装有连接架34,两个连接架34上均固定安装有清理架29,清理架29上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中塞设有海绵体30,两个第二活塞管31分别与第一活塞管2之间连接有连接管35。
60.在防控仪9上升时会带动第一活塞管2上升,第一活塞杆3自身位置是不变的,而是相对于第一活塞管2下拉,第一活塞管2中的空气被压进连接管35中,通过连接管35进入到两个第二活塞管31中,将两个第二活塞管31中的第二活塞杆32压出,进而通过连接架34带动两个清理架29相互远离,在清理架29移动的过程中会对防控仪9进行清理,提高了设备的
使用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可以设置一个软垫18的初始位置,初始位置用第一接触电极21控制的反转电路来进行复位,初始位置运动到正常使用的距离,可以使得两个清理架29充分的打开,以此来保证使用者在使用时保证清理架29不会对防控仪9进行遮挡同时完成对防控仪9的清理。
6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8,连接架34和第二活塞杆32之间连接弹簧杆33。
62.连接的弹簧杆33可以使得清理架29与防控仪9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清理的效果,同时在不用时也提高了防护的效果。
6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3和图8,防控仪9上设有水箱36,两个第二活塞管31分别与水箱36之间连接有进水管37,两个清理架29分别和两个第二活塞管31之间连接有出水管38。
64.在两个第二活塞杆32往第二活塞管31外部运动时,会将第二活塞管31中另一半部分中的水通过出水管38压进两个清理架29中,而相反的在第二活塞杆32往第二活塞管31的内部运动时,会通过进水管37将水箱36吸进第二活塞管31中,实现了自动蓄水,值得注意的是,进水管37和出水管38上分别设有单向阀,以便于进水和出水的单向稳定进行,进一步提高了清理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防控仪9的使用效果。
65.工作原理:通过第二螺纹杆15与螺纹孔之间的螺纹传动作用来改变活动板10和固定板11之间的距离,以此来适应不同的桌边,方便进行固定,可以提高防控仪9使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果。
66.使用者在使用时,需要将腰挺直,用胸口来压动底座1上的检测板26,检测板26带动检测杆25往检测槽24中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第二接触电极28逐渐接触,接触后启动防控仪9,在使用者驼背时,复位弹簧27会使得两个第二接触电极28分离,从而关闭防控仪9,以此来提醒使用者保持正确的坐姿。
67.电机6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第一齿轮7带动两个第二齿轮8转动,两个第二齿轮8分别带动两个第一螺纹杆5转动,两个第一螺纹杆5通过螺纹传动作用来驱动螺纹管4上下移动,以此来调节防控仪9的高度,适应不同的人进行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坐姿检测机构中的两个第二接触电极28同样可以控制电机6的启停,即在坐姿不正确时,防控仪9的高度不可以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近视的防控效果。
68.调节防控仪9上升时,使用者的下巴逐渐与软垫18接触,直到下巴压动断路板23下移将两个第一接触电极21分开,从而使得电机6的电路断开,从而停止移动,以此来达到自动定位的目的,配合前面的两个第二接触电极28可以实现在使用者坐姿正确后,自动升高防控仪9,在高度合适后自动停止,进一步提高了防控仪9的使用效果。
69.在防控仪9上升时会带动第一活塞管2上升,第一活塞杆3自身位置是不变的,而是相对于第一活塞管2下拉,第一活塞管2中的空气被压进连接管35中,通过连接管35进入到两个第二活塞管31中,将两个第二活塞管31中的第二活塞杆32压出,进而通过连接架34带动两个清理架29相互远离,在清理架29移动的过程中会对防控仪9进行清理,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在两个第二活塞杆32往第二活塞管31外部运动时,会将第二活塞管31中另一半部分中的水通过出水管38压进两个清理架29中,而相反的在第二活塞杆32往第二活塞管31的内部运动时,会通过进水管37将水箱36吸进第二活塞管31中,实现了自动蓄水,值得注意
的是,进水管37和出水管38上分别设有单向阀,以便于进水和出水的单向稳定进行,进一步提高了清理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防控仪9的使用效果。
70.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通过变压器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本发明所提供的产品型号只是为本技术方案依据产品的结构特征进行的使用,其产品会在购买后进行调整与改造,使之更加匹配和符合本发明所属技术方案,其为本技术方案一个最佳应用的技术方案,其产品的型号可以依据其需要的技术参数进行替换和改造,其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得到对应的使用效果。
7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