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西咪替丁的克拉霉素的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97472发布日期:2022-06-22 06:3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含西咪替丁的克拉霉素的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克拉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罗红霉素等相似,对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部分革兰阴性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淋病奈瑟菌、嗜肺军团菌和部分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对支原体也有抑制作用。克拉霉素抑菌特点为在体外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但在体内对部分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在长期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采用克拉霉素的单方制剂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肺炎,还不能达到满意疗效,且副作用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灼热、腹痛腹泻、头痛等症状。因此,在不增加抗微生物药使用种类和剂量的情况下,研制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底的克拉霉素的复方制剂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含西咪替丁的克拉霉素的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其以克拉霉素和西米替丁为主要成分,辅以制备各剂型相应的适宜辅料,采用药剂学相应制剂制备方法,制备成相应的复方制剂。既能够提高克拉霉素的疗效,又降低其副作用,且用药方便,使用安全等优势。
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含西咪替丁的克拉霉素复方制剂,所述复方制剂活性成分包括克拉霉素和西咪替丁,比例为0.125~0.5:0.05~0.8。
6.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复方制剂活性成分包括克拉霉素和西咪替丁,比例为0.125:0.05。
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复方制剂活性成分包括克拉霉素和西咪替丁,比例为0.25:0.2。
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复方制剂活性成分包括克拉霉素和西咪替丁,比例为0.25:0.4。
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复方制剂可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干混悬剂、溶液剂、注射剂及大容量注射液等剂型中的任一种;所述片剂包括普通片、分散片、缓释片、控释片、泡腾片和肠溶片;所述胶囊剂包括普通胶囊、肠溶胶囊、缓释胶囊、控释胶囊;所述注射剂包括注射用粉针和水针;所述大容量注射液包括含葡萄糖注射液和含氯化钠注射液。
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西咪替丁的克拉霉素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1)称取相应份量原料药的克拉霉素和西米替丁,备用;
12.(2)取与所制备制剂剂型相适宜的所需辅料适量,备用;
13.(3)按照药剂学相应制剂制备方法,可分别制备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干混悬剂、溶液剂、注射剂及大容量注射液等剂型中的任一种。
14.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片剂包括普通片、分散片、缓释片、控释片、泡腾片和肠溶片;所述胶囊剂包括普通胶囊、肠溶胶囊、缓释胶囊、控释胶囊;所述注射剂包括注射用粉针和水针;所述大容量注射液包括含葡萄糖注射液和含氯化钠注射液。
1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辅料包括填充剂、赋形剂、增溶剂、助流剂、稀释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防腐剂以及与所制备剂型相适宜的所需的其它辅料。
16.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西咪替丁的克拉霉素复方制剂的服用方法为:根据剂型不同,可采用注射或口服,每日服用1~2次,成人患者每次服用量相当于克拉霉素250~500mg、西米替丁200~400mg,且24小时内西米替丁的用药量不超过800mg。
17.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妇女期禁用;某些心脏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禁用;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患者、服用特非那定治疗者禁用。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含西咪替丁的克拉霉素的复方制剂,克拉霉素通过阻碍细菌细胞核蛋白50s亚基的联结,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抑菌作用。西咪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又为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胃酸分泌,并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延缓联用药物克拉霉素的代谢,提高其血药浓度从而提高其疗效。且西咪替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能够减轻联用药物克拉霉素对消化系统的副作用。二者制备成复方制剂,抗菌作用增强,副作用降低,使用方便。所以,将以上两种药物制备成复方制剂,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效果好,副作用低,用药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皙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辅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购得。
22.实施例1
23.一种含西咪替丁的克拉霉素的复方制剂,该复方制剂活性成分中,克拉霉素和西咪替丁的重量比为0.125:0.1,余量为辅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1)称取克拉霉素原料药25g、西米替丁原料药20g,备用;
25.(2)取把其制备成片剂所需辅料适量,备用;
26.(3)按照药剂学片剂制备方法制成片剂,使每片含克拉霉素250mg、西米替丁200mg。
27.实施例2
28.一种含西咪替丁的克拉霉素的复方制剂,该复方制剂活性成分中,克拉霉素和西咪替丁的重量比为0.25:0.4,余量为辅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1)称取克拉霉素原料药25g、西米替丁原料药40g,备用;
30.(2)取把其制备成胶囊剂所需辅料适量,备用;
31.(3)按照药剂学胶囊剂制备方法制成胶囊剂,使每粒胶囊含克拉霉素250mg、西米替丁400mg。
32.实施例3
33.一种含西咪替丁的克拉霉素的复方制剂,该复方制剂活性成分中,克拉霉素和西咪替丁的重量比为0.5:0.4,余量为辅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1)称取克拉霉素原料药50g、西米替丁原料药40g,备用;
35.(2)取把其制备成溶液剂所需辅料适量,备用;
36.(3)按照药剂学溶液剂制备方法制成溶液剂,使每10毫升含克拉霉素250mg、西米替丁200mg。
37.药效试验
38.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39.1、选取实施例1、2、3制备的药物,进行临床试验。
40.按照平行、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方案,严格设立对照组,观测服用实施例1、2、3制备的药物的临床疗效。
41.2、病理选择
42.纳入病例:凡西医诊断符合“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肺炎”的诊断标准的成年患者,年龄18~75岁之间,知情同意的可以纳入试验病例。
43.排除病例:(1)病情急性加重期的病人;(2)孕妇或哺乳期妇女(3)对本药过敏者;(4)某些心脏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5)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患者、服用特非那定治疗者;(6)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44.3、试验方法
45.分组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进行观察,对上述纳入试验病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在随机表上查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确保两组病例在疾病性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接近。总病例数216例,三个治疗组各36例,三个对照组各36例。
46.4、治疗方法
47.(1)治疗1组: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同时服用实施例1制备的复方制剂,口服治疗,每次1片,日服二次,疗程7天,记录疗程结束时的病情状况。
48.(2)治疗2组: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同时服用实施例2制备的复方制剂,口服治疗,每次1粒,日服二次,疗程7天,记录疗程结束时的病情状况。
49.(3)治疗3组: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同时服用实施例3制备的复方制剂,口服治疗,每次10毫升,日服二次,疗程7天,记录疗程结束时的病情状况。
50.(4)对照组:
51.给予患者市售克拉霉素片,口服,每片含克拉霉素250mg,每日二次,每次一片,疗程7天,记录疗程结束时的病情状况。
52.病人如遇急性加重,给予急性发作期常规处理。
53.5、疗效评定标准
54.(1)痊愈;疗程终了时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55.(2)有效:病情以重度变为中度,或由中度变为轻度,或主诉症状好转,体征有明显改善。
56.(3)无效:症状及体征皆无改善或加重。
57.总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以治疗7天之后回诊统计为准。
58.6、治疗结果见表1
59.表1治疗结果表
60.组别治疗疾病痊愈有效无效总治愈率总有效率实施例1组急性支气管炎267372.2%91.7%实施例2组慢性支气管炎276275.0%94.4%实施例3组肺炎258369.4%91.7%对照1组急性支气管炎218758.3%80.6%对照2组慢性支气管炎207955.6%75.0%对照3组肺炎209755.6%75.0%
61.由上表可知,依本技术制备的药物治疗效果确切,总有效率在91%以上。经临床观察表明: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将克拉霉素与西咪替丁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其治疗效果比单独使用克拉霉素更为显著。同时,西咪替丁还能减轻克拉霉素对消化系统的副作用。经采取克拉霉素联合西咪替丁用药方案治疗后,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充分体现了本技术将克拉霉素和西米替丁制备成复方制剂,所取得的预想不到的疗效。
6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依本技术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