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复位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9819发布日期:2022-08-06 01:4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肩关节脱位复位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肩关节复位辅助工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肩关节脱位复位的椅子。


背景技术:

2.肩关节脱位很常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造成肩关节脱位比例如此高的原因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等原因。肩关节脱位比例高,必定有较高的医护需求,为了节约医疗资源,亟需一种能够辅助肩关节脱位后复位的辅助工具,降低肩关节脱位患者复位过程中的痛苦,提高患者就医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发明一种肩关节脱位后自动复位的椅子。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肩关节脱位复位椅,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由支架的一端向支架的另一端延伸,还包括固定板与第一动力装置,所述固定板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固定板沿滑轨滑动;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固定板铰接,其另一端连接有复位滚筒,还包括与固定板连接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固定架摆动,所述固定架以固定架与固定板的连接部分为圆心,固定架沿滑轨的一端到滑轨另一端的方向摆动。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凳子,所述凳子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架设置在与凳子远离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设置在凳子远离支架的一侧。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输出动力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固定板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与支架远离凳子的一端连接,所述托板朝向远离固定板的方向延伸。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所述复位滚筒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复位滚筒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架转动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复位滚筒为圆柱,所述复位滚筒以其轴线为旋转轴转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气缸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板,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气缸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板。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滑轨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中发明一种肩关节脱位
复位椅,第二动力装置带动复位滚筒摆动,这方便了医生对患者脱臼的手臂进行复位操作;固定架将复位滚筒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可以沿着滑轨移动,这使得医生可以针对不同身高的患者来调整复位滚筒的位置;复位滚筒沿滑轨延伸方向摆动,这方便了医生对患者手臂进行推拉操作。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4.图1是肩关节脱位复位椅的主视图。
15.图2是图1的左视图。
16.图3是肩关节脱位复位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肩关节脱位复位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肩关节脱位复位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
20.在医学领域中,人体手臂关节脱臼时往往需要医生进行正骨,但在正骨时又往往依靠医生经验进行,如果没有辅助复位的工具,缺少经验的医生往往会对患者进行多次正骨,而这对患者造成了剧烈的疼痛感。对此,本方案提出了一种辅助医生进行手臂关节复位的复位椅。如图1-4所示,一种肩关节脱位复位椅,包括支架10,所述支架10包括滑轨11,所述滑轨11由支架10的一端向支架10的另一端延伸,还包括固定板12与第一动力装置15,所述固定板12与滑轨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15驱动固定板12沿滑轨11滑动;还包括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14的一端与固定板12铰接,其另一端连接有复位滚筒13,还包括与固定板12连接的第二动力装置18,所述第二动力装置18驱动固定架14摆动,所述固定架14以固定架14与固定板12的连接部分为圆心,固定架14沿滑轨11的一端到滑轨11另一端的方向摆动。在本方案中,我们利用复位滚轮13来辅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关节复位工作。固定板12通过固定架14来对复位滚筒13进行固定,而为了方便医生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推拉的操作,固定架14与固定板12铰接,这方便了复位滚筒13进行摆动。并且本方案引入了第二驱动装置18,第二驱动装置18一端与固定板14连接,第二驱动装置18的另一端输出动力,带动固定架14以固定架14与固定板12铰接的部分为圆心进行摆动,而固定架14的摆动也带动了复位滚筒13的摆动。当医生拉动患者手臂时,患者会朝向复位滚筒13方向移动,这使得固定架14挤压第二动力装置18;当医生推动患者手臂时,患者朝向远离复位滚筒13的方向移动,第二动力装置18驱动固定架14带动复位滚筒13复位。为方便本方案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本方案中的支架10包括滑轨11,滑轨11由支架10的一端向支架10的另一端延伸。固定板12与滑轨11滑动连接,即固定板可以在滑轨11上进行移动,以用来调节复位滚筒13的位置,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将手臂放置在复位滚筒13上。而为了方便调节固定板12在滑轨11上的位置,本方案引入了第一动力装置15,第一动力装置为固定板12的滑动提供了动力。为了使得复位滚筒13的摆动符合人体工程学,避免对患者造成负担,本方案中的固定架14以固定架14与固定板12的铰接部分为圆心,固定架14沿滑轨11的一端向滑轨11的另一端摆动,这方便了医生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推拉正骨操作。
21.手臂脱臼往往伴随有剧烈疼痛,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而无法支撑身体,进而不方便医生进行正骨操作。为此,还包括凳子26,所述凳子26包括支撑部27,所述支架10设置在与凳子26远离支撑部27的一侧,所述第一动力装置15设置在凳子26远离支架10的一侧。本方案将支架10安装在凳子26远离支撑部27的一侧,即支架10与凳子26组成椅子,这为患者提供了支持,也方便了医生后续的操作。而为了节省空间,第一动力装置15放置在凳子26远离支架10的一侧。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15包括输出动力的输出端16,所述输出端16与固定板12连接。由于气缸可以带动物体进行上下移动的操作,本方案中的第一动力装置15优选为气缸。第一动力装置15包括输出端16,为了方便输出端16与固定板12连接,凳子26支撑人体的部分需要设置有供输出端16穿过的孔洞。
22.患者往往无力支撑已脱臼的手臂,虽然复位滚轮13能够初步支撑脱臼的手臂,但这容易造成手臂在复位滚筒13滑动的问题,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为此,还包括托板19,所述托板19与支架10远离凳子26的一端连接,所述托板19朝向远离固定板12的方向延伸。托板19与复位滚轮13组成了两个支撑点,这既支撑了患者的手臂,又避免了患者的手臂在复位滚轮13上滑动,减少了患者的损伤。
23.医生在推拉患者手臂过程中,患者的手臂与复位滚轮13摩擦容易造成擦伤,为了避免此问题,所述固定架14包括第一固定架20与第二固定架21,所述复位滚筒1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架20转动连接,所述复位滚筒13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架21转动连接。本方案中的复位滚筒13与固定架14为转动连接,这使得医生在推拉患者手臂时,患者手臂与复位滚轮13的摩擦力减小,避免了患者手臂被擦伤。而为了避免复位滚筒13在转动过程中脱落,固定架14包括第一固定架20与第二固定架21,所述复位滚筒1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架20转动连接,所述复位滚筒13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架21转动连接。在本方案中,第一固定架20与第二固定架21均与固定板12铰接。在本方案中,所述复位滚筒13为圆柱,所述复位滚筒13以其轴线为旋转轴转动。这使得复位滚筒13会均匀转动,从避免了复位滚筒13不规则转动时加重患者的痛感。
24.由于为了保证复位滚筒13在摆动过程中只有一侧摆动,因此,所述第二动力装置18包括第一气缸22与第二气缸23,所述第一气缸22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20,第一气缸22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板12,所述第二气缸23的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架21,第二气缸23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板12。第一气缸22与第二气缸23协同工作,第一气缸22带动第一固定架20摆动,第二气缸23带动第二固定架21摆动,这避免了复位滚筒13只有一侧摆动的问题,进而方便了医生的工作。
25.在本方案中,第一气缸22与第二气缸23也同样优选为气缸。
26.在本方案中,为了避免固定板12在滑轨11上滑动过程中脱落,因此,所述滑轨11包括第一滑轨24和第二滑轨25,所述固定板12的一端与第一滑轨24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12的另一端与第二滑轨25滑动连接。固定板12靠近第一固定架20的一端与第一滑轨24滑动连接,固定板12靠近第二固定架21的一端与第二滑轨25滑动连接,这使得固定板12在滑动过程中两端都位于同一平面并匀速移动,这保证了本装置的稳定运行。
2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所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不能被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