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密闭膜的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364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密闭膜的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脉输液导管,特别是装有密闭膜的双通道导管。
必须说明,本实用新型是在我们已经申请发明专利权的“静脉输液导管”的基础上,进行分案处理的一项实用新型,“静脉输液导管”的主要特征在于输液通道上装有密闭膜,不仅可以长时间留置在静脉内进行反复输液,而且在输液操作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回血不能外溢以及杜绝外界感染等特点,但是它只有一个单一的输液通道,对于既要持续输液,又需要快速地向体内注入急救药物的危重病人,则必须先拔除输液皮管接头,再换上金属穿刺注射器才能注入药物,药物注射完毕,又要替换上原来的输液皮管接头以便继续输液。这样,不仅操作比较复杂,效率不高,而且在注射器的更换过程中又增添了感染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专用于危重病人的双通道输液导管,在进行输液的同时即能向体内直接注入急救药物,操作方便,互不干挠、提高效率且减少污染的机会。
技术内容包括结构、用途及制造材料。
结构和用途本实用新型带密闭膜的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由针管、底座、输液通道、密闭膜、斜通道及输液通道与斜通道之间的夹角(即两个底座的夹角)等六个部分构成。
针管为柔软且具弹性的空心管,设计要求在弯曲时不打折、不折断、不出现裂痕,针管的长度和管径可根据不同的治疗要求分成几种型号,各型号应同相同型号的金属静脉穿刺针和输液管接头配套使用,即是说,针管的内径要相当于金属穿刺针或输液皮管接头针管的外径,二者套装起来时应当紧密贴在一起,不留空隙,但能允许金属针自由插入和拔除。针管管壁的厚度各型号没有不同,只是应当尽量制作的薄而均称,最要紧的是,要求针管的内壁和外壁皆须保持非常高的光洁度,以便在行穿刺时减少阻力,输液时保证导管畅通无阻。针管前端的开口端要以稍细稍薄的紧口形式告终,这样才容易导入静脉,使阻力减到最小限度。
底座是两个园柱形空心管,壁比较厚,是输液操作时用手或血管钳夹住的部分,同时又是插入穿刺针和安装输液皮管接头时起套叠固定作用的装置。实际上,以密闭膜为界又可把底座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内含输液通道(一个斜通道和一个直通道)后部则是金属静脉穿刺针(经直通道插入)和输液皮管接头(经斜道道插入)插入处,因此底座后部的内径应同穿刺针或皮管接头的底座的外径相当,即是说,应当允许两者顺利插入,并与之紧密贴连且不松动为标准。
密闭膜镶嵌在底座前,后两部分之间,为一园盘形薄膜,是在输液操作中防止血液外溢且使人体内外环境隔绝的重要装置,厚度在1.5~2毫米之间为宜,周围可以更厚一些,并要求同底座粘合牢固,柔韧而且具弹性,能耐受金属穿刺针多次穿透而不撕裂、不脱落,拔除穿刺针时,裂隙能够自动闭合而不漏血为标准。
斜通道及其底座的结构同单一通道底座的结构完全一样,只是两个底座之间的夹角可保持在40°~50°之间,其最佳为45°斜通道可专门连接输液皮管接头,而急救药物可以经由输液通道(即直通道)直接注入体内。
材料本实用新型一律采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柔性材料和透明材料制造,要求原材料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性,以及无凝血等副作用,针管可采用聚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或加添适量硬化剂的硅橡胶等制成;底座可采用聚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或有机玻璃、尼龙等透明材料制造;密闭膜可采用硅橡胶或聚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十橡胶双层薄膜结合制造,后者所以采用双层薄膜结合,是因为橡胶可能有凝血作用,在朝向输液通道的一面加上一薄层聚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就可以避免凝血的发生。
在生产本实用新型时,还应同时生产与之配套的金属静脉穿刺针和输液皮管接头和相应的空针。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相同型号的输液皮管接头(上连皮管和输液瓶)插入带密闭膜的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的斜通道,松开皮管钳检查一下导管是否通畅。(2)将金属静脉穿刺针插入输液通道的直通道,使穿刺针的针尖刚好穿出导管的紧口之外。(3)安上空针。(4)按常规皮肤消毒进行静脉穿刺。(4)看到回血时,证明导管已进入静脉。(5)左手握住导管底座,右手拔除金属穿刺针,与之同时,将静脉导管徐徐向静脉深处推进,只到不易脱出为度,金属穿刺针一旦拔除输液即自动开始。(6)用胶布条分别固定底座和输液皮管插头于皮肤上。(7)当天输液完毕,只要拔去输液皮管接头,并将外露部分扎起来,即可留置过夜。(8)第二天继续输液时,除去包扎,用碘酒棉球伸进底座消毒后,插上输液皮管接头即可。这样反复使用,只要严格无菌操作就可长达两周以上。(9)如需要快速地向体内注射急救药物,则经由直通道进行。
本实用新型同已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如下(1)导管质地柔韧,可留置在静脉内长时间输液两周以上,留置期间不会损伤静脉,解除了病人痛苦,避免了局部血肿的产生(2)密闭膜保证输液操作不出血、不污染、操作简便。(3)斜通道装置进一步简化了输液治疗操作,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抢救。
附图图面说明附图Ⅰ 带密闭膜的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剖面图解(1)针管(2)底座(3)输液直通道(4)密闭膜(5)斜通道(6)夹角附图Ⅱ 带密闭膜的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实际使用的示意图解。1、底座2、金属静脉穿刺针3、空针4、输液皮管接头5、输液皮管6、向上接输液瓶引用专利文献US 4518402 7/1979FR 2507895 6/1981DE 3112762 3/1981FR 2507898 6/1981CS 8104-976-A 6/1981US 4317445 3/1982US 4317446 3/1982EP 0045849 7/198权利要求
1.一种带密闭膜的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由针管、底座、输液通道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输液通道(即直通道)上设有一个斜通道,斜通道上装有密闭膜。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带密闭膜的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密闭膜由高分子柔性材料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
1的带密闭膜的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斜通道的底座由高分子透明材料或柔性材料制造。
4.根据权利要求
1的带密闭膜的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其特征在于两个输液通道(即两个底座)间的夹角为40°~45°,其最佳为45°。
专利摘要
一种带密闭膜的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采用无毒、无刺激性、不凝血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柔性材料和透明材料制造,可以长时间留置在静脉内,连续进行输液达两周以上,还具有不漏血,避免感染和操作方便等特点,解决了每天实行静脉输液穿刺之苦,减轻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医疗效率和质量,尤其对危重病人在输液的同时还需快速向体内注射急救药物者特别有用。
文档编号A61M5/00GK85200247SQ85200247
公开日1985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2日
发明者吴承远, 许万亭, 李秀华, 翟允 申请人:吴承远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