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活塞式红外线真空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31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活塞式红外线真空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医疗用设备。
在本发明之前有二种红外线真空罐。一种是由笨重的真空泵和复杂的电气控制设备组成。体积大、结构复杂、体重、耗电量大、噪音大真空度不稳定,造价又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另一种是活塞式红外线真空罐。由有机玻璃的园筒内装有一个带杆的胶塞,胶塞表面装有砷化鎵红外线发光管。这种管易短路、极易损坏,价格又昂贵。又由于采用压柄控制罐内压强的形成,在操作时把压柄压下后突然拔起,使罐体内压强变化太大,引起患者出现疼痛感觉。压柄是用3毫米厚的钢板模压成型制造需要大的压力机和模具。
本发明针对上述三种真空罐存在的问题作了改进。研制成体小、价廉、实用、疗效高的新型活塞式红外线真空罐。
附图是新型活塞式红外线真空罐的示意图。图中1为顶盖、2为罐体、3为多边凹槽立轴,4为压柄,5为活塞,6为电阻加热红外线辐射源。
本发明的要点是罐体〔2〕由弹性化学透明或不透明材料制成。如赛璐珞或聚苯乙烯。呈圆桶状。底部光滑,顶盖的中间有与立轴截面形状大小相同的口,可使立轴上下通过。罐体内有与立轴相连接的抽气活塞〔5〕,活塞内有金属芯件。立轴的截面为多边形,当选定某一凹槽位置时,将立轴在罐盖出口处转动一定角度时,即可使立轴卡在顶盖上。在活塞下面有电阻加热的红外线辐射源,它可由镍铬丝或铁铬铝丝康铜丝、锰铜丝制成。且与导线引出与电源连接,罐内温度由改变加热电源而得到调节,如可调变压器,立轴顶部可安装压柄。使用时,将罐口平放在人体指定的医疗部位上,先将立轴按压在罐口最低点处,然后将压柄安在立轴顶部卡槽内,左手扶罐体右手向下按压柄沿着立轴逐渐拔起,少加转动立轴凹槽即卡在顶盖上使罐内压强由一个大气压下降到12个毫米 柱,即在罐内逐渐形成一个负压空间。接通电源,这时电阻加热可辐射出不可见的红外线来,使温度控制在30℃~40℃之间。保温5~7分钟,切断电源,将多边形立轴转动回到原位置上罐体可同皮肤自动脱离。
由于采用了带有凹槽的立轴控制罐体内压强变化,使罐内压强是逐渐降低,最后形成一定的负压,并依患者要求,使压强变化平稳,患者无疼痛感觉,又由于本发明采用电阻加热产生红外线,坚固耐用,不易形成短路,成本低,又由于改变加热电源,使温度可调。这样可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可随时调节温度,不易造成烧伤。另外由于立轴有凹槽,使压柄在使用时安上。当罐体形成负压时即可拿下,多个罐可使用一个压柄,解决了原真空罐必须一个罐一个压柄的问题。压柄使用钢丝制成。
本发明可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退行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等病在炎性期间产生的疼痛。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疗用活塞式红外线真空罐。它是由顶盖[1]、罐体[2]、多边凹槽立轴[3]、压柄[4]、活塞[5]、电阻加热红外辐射源[6]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罐体内形成负压是采用带凹槽其截面为多边形控制的立轴[3]。活塞端面安装有电阻加热红外线辐射源[6]。压柄采用钢丝制成[4]。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新型活塞式红外线真空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阻加热元件由镍铬丝或铁铬铝丝以及康铜丝、锰铜丝组成。
3.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新型红外线真空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压柄可由钢丝制成。
专利摘要
新型活塞式红外线真空罐属医疗用设备。罐体内形成负压采用带有凹槽、截面为多边形的立轴控制。从而解决了原真空罐突然形成负压,使患者产生疼痛感觉。采用镍铬丝或铁铬铝丝、康铜丝、锰铜丝制成的电阻加热红外线辐射源。达到原砷化镓红外管的发热效果。使每支成本由8元降到1角左右。压柄的改变由每个3元降到3角左右。
文档编号A61N5/06GK85200194SQ85200194
公开日1985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苗润圃, 苗长青 申请人:苗润圃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