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调节功能康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092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屈光调节功能康复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屈光调节功能康复仪,属于治疗学生近视眼”的仪器的改进,特别生态环境由于视近调节负担过重而引起的屈光调节功能异常的“学生近视眼”患者治疗使用,也可做为予防中、小学生近视眼、老年花眼的眼保健仪器。
我国目前治疗、予防学生近视眼的方法及仪器繁多,大体可分如下几种类型1.适于群体开展的予防保健操之类的学生眼保健操(自找穴位按摩)。眼球操和气功操。这类方法简单,不需设备,易于自我操作,是一种可以增强自身保护能力的方法,所以有的操已列为学校的常规操,但是其效果因受每个操作者的手法,动作的准确或认真程序等诸因素之影响,故其效果的个体差异甚大;药物疗法经多年的临床观察,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不持久,至于凝视疗法由于治疗的时间较长,而且需要安排专用时间,有时需到郊外空旷地带远眺因影响学习而不能坚持治疗,目前已很少使用,2.适宜个体使用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梅花针曾风行一时,均因效果不佳逐渐被冷落了。3.仪器疗法,这种用各类仪器治疗学生近视眼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的手段,都不同程度的起到短期内缓解作用,但是都不持久,就因为所述的诸多的治疗仪采用的静态、被动、治标的治疗方式,而忽略了启动人体自身的生理调节机制在予防或治疗“学生近视眼”过程中的性能作用,使患者处于静态,被动的接受治疗,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提高学生视觉器官的调节功能,增强其视近负担的能力,同时也存在着不能根据每个治疗对象的屈光状态和屈光调节功能差异来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治疗量而是千篇一律的通用仪器固有的一个治疗方式、治疗方法和治疗量,再有在治疗时都得脱离学习等不足。然后从几年来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的事实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期待尽快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和视觉器官屈光调节的生理机制以运动医学的理论,针对形成近视眼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视近调节持续时间过长所致而提供一种能动态、主动、治本的并依不同患者产生不同调节反射条件的屈光调节功能康复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是由学习台1、支撑架板4、焦距调节器2、孔距调节器8条件器和电源组成,集中调节器2装于支撑架板4的一侧通过蜗杆、蜗轮和齿条与其相联,孔距调节器8以对丝杆与固定板7相联,条件器包括装于槽型孔距轨道12内的固定板7及装于其前端的某一屈光度的镜片D1、置于动板轨道11上的动板10及装于其前端与D1光心一致的某一屈光度的镜片D2,传动杆13前端的框架套装在动板10尾端的相应的凸起上,并在其中部两边分别装有与接触开关K1和K2相对应的磷铜片,再通过丙个可调的电子时间继电器来控制直流微电机15的正、反转和停止以达到D1和D2的组合与分离产生不同的屈光度条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治疗对象不需脱离学习,并能依患者的不同屈光状态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具有特异性规律的交替屈光调节运动,来增强或恢复睫状肌的舒缩功能即达到动态、主动、治本的积极效果,同时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利于推广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工作原理模拟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程序方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描述,学习台1由板材制成套装在支撑架板4上,焦距调节器2通过蜗杆、蜗轮和齿条与支撑架板4相联,孔距调节器8以对丝杆与固定板7下的螺母相联,条件器包括装于槽型孔距轨道12内固定板7及装于其前端的某一屈光度的镜片D1置于动板轨道11上的动板10及装于其前端与D1光心一致的某一屈光度的镜片D2,传动杆13前端的框架套装在动板10尾端的相应凸起上,并在其中部两边分别装有与接触开关K1和K2相对应的砱铜片,再通过两个可调的电子时间继电器(1SJ、2SJ)来定时控制直流微电机15的正、反转和停止,以达到D1和D2的组合与分离产生不同的屈光度条件,再装上灯光17和罩16。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通过如下程序来实现的,首先根据患者检测的焦距和屈光状态和屈光调节功能状态,选定相应屈光度的镜片D1,再确定与该治疗强度相吻合的屈光度的镜片D2,之后患者两眼与D1、D2的光轴重合,给上电源,将时控按钮3调到给定的时间的位置,K1接通电机15顺转,通过驱动轮14推动传动杆13并带动动板10前进,1SJ启动准备计时,当D2与D1光心一致时组合到位,切断组合电源,电机15停转(产生A效应);K2切断2SJ开始计时,当2SJ计时达标时,K2接通电机15反转D1、D2分离(产生B效应),K1断开,1SJ开始计时,到规定时间电机停转,分离完成1SJ完成计时K1通电机正转,2SJ开始计时D1D2组合开始到组合完毕,就这样周而复始,反复交替产生A效应和B效应的刺激条件,反射的完成眼的屈光调节效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依其治疗效果再决定增加治疗强度换上相应的D2,就这样循序渐进的达到治疗的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屈光调节功能康复仪,是由学与台1、支撑架板4、焦距调节器2、孔距调节器8、条件器和电源组成,其特征在于焦距调节器2装于支撑架板4的一侧,通过蜗杆、蜗轮和齿条与其相联,孔距调节器8以对丝杆与固定板7相联;条件器包括装于槽型孔距轨道12内的固定板7及装于其前端的某一屈光度的镜片D1、置于动板轨道11上的动板10及装于其前端与D1光心一致的某一屈光度的镜片D2,传动杆13前端的框架套装在动板10尾端的相应的凸起上,并在其中部两边分别装有与接触开关K1和K2相应的砖铜片,再通过两个可调的电子时间继电器来控制直流微电机15的正、反转和停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屈光调节功能康复仪,属于治疗“学生近视眼”的仪器的改进,它主要是由学习台、支撑架板、焦距调节器、孔距调节器、产生A和B效应的条件器组成,其特点是治疗对象不需脱离学习,并能依患者的不同屈光状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具有特异性规律的交替屈光调节运动,来增强或恢复睫状肌的舒缩功能,即达到动态、主动、治本的积极效果。特别适于中小学生近视眼患者治疗使用、也可做为预防中小学生近视、老年花眼的眼保健仪器。
文档编号A61F9/00GK2035627SQ8821680
公开日1989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88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88年8月22日
发明者曾洪坚, 高玉芬, 曾军 申请人:曾洪坚, 高玉芬, 曾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