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熊黄的方法

文档序号:1034378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造熊黄的方法
一种含有哺乳动物成石性胆汁的医用品的配制方法,特别涉及熊的胆结石。
近年来,国内科研部门开展活熊胆囊人工引流获得成功,解决了熊胆奇缺的问题。见《人民日报》1985年11月22日刊登的短讯“取熊胆不必再杀熊”。又据《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85年第2卷第1期上刊登的于昌松等人的文章“体外人工制造胆色素结石”,提出了结石形成的流体力学理论,公开了创制体外人工胆色素结石的方法。1987年9月28日本发明人在活体猪上培植豚黄的成活。这些都为有关技术进一步发展阐明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但是,人工引流仅仅是引流出胆汁,体外人工制造胆结石是用鲜胆汁或引流胆汁在体外创制结石,其成份和药理作用与形成胆固醇结石的成石性胆汁均不相同。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活熊的成石性胆汁在体外创制熊的胆结石的方法。
本发明以胆结石形成的机制为指导,通过活体熊胆囊埋核、感染,借助“I”字形引流导管在活熊体内胆囊外的封闭式核体中积存的成石性胆汁作为熊黄核心,取出体外后,利用无菌室的糖衣机或制粒机等装置制作成胆结石。本发明与在动物体内单纯性埋核诱发胆结石、动物体外化学配制鲜胆汁人工创制胆结石或胆囊引流不同。它通过在活熊体内埋核、感染因素刺激,诱发动物胆固醇代谢障碍,逐渐在胆囊内形成富含多糖粘蛋白及胆红素沉淀的成石性胆汁。利用这种胆汁配制的人造熊黄成份更接近天然熊黄,药理作用也更接近天然熊黄。
本发明的产品层次分明,色泽鲜艳,所含熊去氧胆酸特有药物成份比熊胆仁更高,且药性稳定,性能可靠。单味可供入药,又可配制中成药,为生物制药增加了新品种,丰富了中医药宝库。本发明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本发明的附图
为封闭式核体的示意图。其中(1)外引流导管、(2)连接管、(3)瓶盖、(4)的确良布袋、(5)聚乙烯塑料瓶、(6)内引流导管。
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的步骤一、选择施术的健康动物。
二、通过手术将开放式核体及非致病的大肠杆菌植入动物胆囊体内。
三、手术安置“I”字形胆囊导管。该导管的一端位于胆囊内,其余部分均在动物胆囊外腹腔内。
四、在导管一端安放封闭式核体。
五、人工引流成石性胆汁。成石性胆汁从胆囊上“I”字形外引流导管(1)经封闭式核体的连接管(2)淌进布袋(4)内,滤过的胆汁从内引流管(6)导出体外。日积月累,布袋(4)内出现成石性胆汁沉淀,浓集出结石。同时,胆囊内也诱发出结石,引流出成石性胆汁。
六、取黄制作人造熊黄的核心。手术打开熊腹腔,取出封闭式核体及胆囊内的结石,并重新安放好新核体,缝合腹腔,术毕。将取出物品置于棕色磨口瓶内,避光密封,立即送真空干燥器内干燥。干燥的粒、块状物即为核心。
七、加工在无菌室内,开动糖衣机或制粒机,待机器运转正常后,放入干燥的粒、块状胆结石,将引流出的新鲜成石性熊胆汁通过乳胶管喷淋在罐内滚动着的粒块状胆结石表面,通入热风吹干;再喷淋、吹干,依次操作,直至形成层次分明,色泽鲜艳,胜似琥珀的人造熊黄。
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家畜和肉食动物。
封闭式核体在无毒的聚乙烯塑料瓶(5)中安置一缝制的的确良布口袋(4)。布袋口与瓶盖(3)上的外引流导管(1)相连。外引流导管(1)中内装有内引流导管(6),导管(6)通过瓶盖(3)端部伸到塑料瓶(5)内布袋(4)之夹层中。结构如附图所示。
开放式核体为无毒的聚乙烯塑料框支撑为圆柱形的布袋。
权利要求
1.一种动物胆结石的配制方法,采用活熊体内埋核、引流胆汁、人工创制胆结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为(1)手术胆囊埋核、安放“I”字形胆囊导管及体内胆囊外导管一端的封闭式核体;(2)人工引流成石性胆汁;(3)手术取出成石性胆汁沉淀物,真空干燥制作结石核心;(4)无菌条件下,将结石核心置于糖衣机或制粒机中边转动边喷淋引流出的鲜胆汁,并用热风吹干,创制人造熊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胆结石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熊胆囊内植入物是非致病的大肠杆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物胆结石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封闭式核体为内装布袋的塑料瓶,瓶盖上有与袋口相连的外引流导管及端部位于布袋外瓶体内的内引流导管。
全文摘要
一种含有哺乳动物熊科动物成石性胆汁的医用品的配制方法,特别涉及熊的胆结石。本发明的步骤是一、选择施术的健康动物;二、手术植入开放式核体及细菌于动物胆囊内;三、手术安放“I”字形胆囊导管;四、在导管一端安置封闭式核体;五、人工引流成石性胆汁;六、取黄制核心;七、经体外制作成人造熊黄。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家畜和肉食动物。
文档编号A61J3/00GK1045919SQ89101819
公开日1990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25日
发明者林世琛 申请人:林世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