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控制颈腰椎牵旋复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821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机控制颈腰椎牵旋复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它属于微机控制的颈、腰椎牵旋复位机械。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颈椎、腰椎复位机械,如多用途牵引床——英国医疗器械公司(健康报82年4月29日刊登),立坐两用颈部牵引机——(健康报85年8月4日刊登)及腰椎牵按复位床等,都是采用器械加力牵引后,再施行推按使之复位。由于颈、腰椎错位后往往是一侧肌肉韧带牵拉过紧,另一侧处于松弛状态,使两侧失去平衡。因此,已有器械必然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在加力牵引后都没有使错位椎体产生旋转,再予复位。仅依靠牵拉按难于松驰两侧肌肉韧带中牵拉过紧的一侧。故疗程长,疗效低、费时、费力且操作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微机自动控制使患者的颈椎或腰椎经机械牵引及旋转得以复位的器械。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微机控制系统及牵引机构,同时还设有旋转机及显示机构并与牵引机构共同联接于微机控制系统上由微机系统协调、控制牵引、旋转机构并显示其牵引力大小和旋转角度。其旋转机构包括有一个旋转立柱组件,转筒固定连接在立柱组件的下端,转筒内装有空心转轴并与一支架组合连接,并且在空心转轴上还装有座板组件,在转筒的外壁上连接有旋转蜗轮及与其啮合并装在支架组合上的旋转蜗杆和旋转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机控制系统方框图。
图3为颈椎患者的治疗状态图。
图4为腰椎患者的治疗状态图。
参照图1,旋转立柱组件由立柱组件(9)及滑轨架(5)组成,滑轨架设在立柱组件上端并与立柱组件采用螺栓刚性联接。转筒(6)通过螺栓与立柱组件(9)下水平梁固定连接,转筒内装有轴承(46),空心转轴(24)装在轴承内且下端与支架组合(23)通过螺栓(28)连接。旋转蜗轮(17)安装在转筒的外壁上,与该蜗轮相啮合的旋转蜗杆(16)装在支架组合上并与旋转电机(15)连接,电机采用步进电机。在无电源时,也可采用手把(45)代替电机操作。座板组件由座板(22)、座板轴(21)、蜗轮(20)、蜗杆(19)、旋转电机(18)及下连接带(44)构成,其下连接带装在座板的左、右两侧处,座板轴装在空心转轴的中心孔内并与座板用螺栓固定连接。蜗轮(20)装在座板的上端,与该蜗轮相啮合的蜗杆(19)安装在支架组合上并与旋转电机(18)连接,该电机采用步进电机,同样也可在无电源时采用手把(45)取代电机操作。该机的牵引机构由牵引电机(14)-普通电机,牵引蜗杆(13)、蜗轮(12)及与其同轴的卷筒(11)、牵引绳(8),定滑轮组(7)、动滑轮组(4)、滑块(1)及连接在滑块上的上连接带(43),吊架(2)构成。吊架是通过其上端与动滑轮组的挂钩(3)连接,吊架的左、右端与滑块用螺栓联接,滑块安装在滑轨架(5)的左、右滑槽内。定滑轮组安装在立柱组件(9)的支壁上。卷筒、牵引蜗杆、蜗轮、牵引电机均组装在立柱组件下端。在无电源时,也可采用手把(45)取代牵引电机来驱动蜗杆。该机的显示机构由牵引示力器、旋转角度显示器构成。其牵引示力器为-压力传感器(10)或者在无电源时采用弹簧示力器。压力传感器一端与牵引绳连接,另一端接微机系统。其旋转角度显示器为数码显示器(42)或者在无电源时采用装在座板的左侧及立柱组件下臂的指针刻度器(25、26、27),数码显示器设在微机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口。该机的微机控制系统(参照图2)设有一台微型计算机(29),微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存贮器及其外围元件、输入端口(30),输出端口(31)组成。控制键盘(32)经放大电路(35a)接在输入端口,同时与患者(34)相接的脉膊传感器(33)经信号放大器(35b)-放大电路、A/D转换器(36)以及与牵引绳(8)、压力传感器(10)经放大电路(35C)分别并联在输入端口。在输出端口并联有分别与旋转电机(15、16)、牵引电机(14)、报警器(39)联接的整形(37a、37b、37c、37d)驱动电路(40a、40b、40c、40d)以及与放大电路(35d)联接在工作状态指示灯(41),同时在输出端口还并联有与数码显示器(42)相接的隔离(38)驱动电路(40d)。
现结合

该机工程过程参照图4,腰椎患者(34)于座板(22)上就位,将上连接带(43)固定在患者胸部,下连接带(44)固定在患者两腿上部,并将脉膊传感器(10)接触患者,调整压力传感器至需要的牵引力。接通电源,微机(29)进入初始状态,即工作指示灯(41)、数码显示器(42)显示初始工作状态。按照病情需要,通过控制键盘(32)健入所需旋转角度以及在这种旋转角度下的旋转速度下的旋转次数与此同时数码显示器立即显示出所健入的旋转角度、速度及次数的数值,当然也可通过键盘随时更改旋转的角度、次数、速度。待上述程序完全具备后,即可按下启动键命令整个控制系统开始工作。首先通过微机输出端口输出具有一定功率的信号来控制,驱动牵引电机(14)并通过蜗杆(13)蜗轮(12)、卷筒(11)、牵引绳(8)、定、动滑轮组(4、7),吊架(2)使滑块(1)沿滑轨架(5)的两侧滑槽向上运动,同时患者通过上连接带(43)被提升,直至达到压力传感器予定的力值后,牵引电机停转。再经延时一定时间后,旋转电机(15)自动启动,通过旋转蜗杆(16)、蜗轮(17)带动转筒(6)及立柱组件(9)、滑轨架(5)使患者作以腰椎为轴线的上部定轴旋转运动并数码显示器(42)自动显示出旋转角度,当完成所输入的予定旋转角度、速度、次数后,旋转电机(15)停转。当未完全达到复位目的时,再自动启动旋转电机(18)并通过蜗杆(49)、蜗轮(20)使患者实现下部的座板旋转达到完全复位之目的。待治疗结束后,即可健入停止键,牵引电机反转,下放患者。
颈椎患者(参照图3)治疗过程与腰椎治疗过程相同,仅改变上连接带(43)的位置,即将上连接带固定于颈椎患者的头部处。
当患者的心脏跳动频率超过或低于正常值时,可通过与患者相连接的脉膊传感器(33)获取的信号经微机的程序使报警器(39)发出报警,同时恢复初始状态,旋转电机停转,牵引电机反转并下放患者。
当无电源时,该机可在牵引及旋转机构上的相应蜗杆处安装手把(45)并通过弹簧示力器及旋转指针刻度器来完成整个颈椎或腰椎复位治疗。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牵旋复位机构,使错位椎体间产生相对转动,同时能作自然旋转模拟动作来解除肌肉韧带牵位过紧,因此,有利于错位椎体上、下关节凸位置的恢复,从而使治愈率显著提高,疗程大大缩短,复发率明显下降。另外,采用自动控制,治疗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操作十分方便。该机不仅可治疗腰椎疾患,也可治疗颈椎疾患,一机两用。
权利要求1.一种微机控制颈腰椎牵旋复位机,由微机控制系统及牵引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旋转机构和显示机构并与牵引机构联结在微机控制系统上,所说的旋转机构由旋转立柱组件及固定连接在立柱组件下端的转筒(6),装在转筒内并与支架组合(23)连接的空心转轴(24)、座板组件和连接在转筒外壁的旋转蜗轮(17)及与其啮合并装在支架组合上的旋转蜗杆(16),旋转电机(15)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旋复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旋转立柱组件由立柱组件(9)及与立柱组件上端采用刚性联结的滑轨架(5)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旋复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座板组件由装在空心转轴(24)内的座板轴(21)及分别与座板轴固定连接的座板(22)、蜗轮(20),连接在支架组合上的蜗杆(19),旋转电机(18),连接在座板上的下连接带(44)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旋复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显示机构由牵引示力器,旋转角度显示器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旋复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牵引示力器为压力传感器(10)或弹簧示力器,所说的旋转角度显示器为数码显示器(42)或指针刻度器(25、26、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旋复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牵引机构由牵引电机(14),牵引蜗杆(13)、蜗轮(12)及与其同轴的卷筒(11)、牵引绳(8)和装在立柱组件上的定、动滑轮组(7、4)、滑块(1)及连接在滑块上的连接带(43),吊架(2)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旋复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微机控制系统由分别联接在微机(29)输入端口(30)的控制键盘(32),脉膊传感器(33)、信号放大器(35)信A/D转换器(36)和联接在输出端口(31)的与旋转,牵引电机(15、18、14)联接的驱动电路(40a、40b、40c)、报警器(39)及工作状态指示灯(41)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微机控制颈腰椎牵旋复位机。该机是通过联接在微机控制系统上的牵引机构完成牵拉动作,再通过微机控制由旋转立柱组件、转筒、空心转轴蜗轮、蜗杆及电机构成的旋转机构完成患者错位椎体间产生相对转动并作自然旋转模拟动作来解除肌肉韧带牵位过紧;使错位椎体上、下关节凸位置迅速恢复,同时,牵引力及旋转角度均可通过显示机构自动显示。该机较之现有器械的治愈率有明显提高且疗程短,操作方便,一机两用。
文档编号A61F5/04GK2051102SQ8920223
公开日1990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26日
发明者郭学亮, 张久成, 尉灵川 申请人:郭学亮, 张久成, 尉灵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