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987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帮助瘫痪病人转移位置的移乘架,属于运送病人或方便病人的设备。
把瘫痪在床的病人移动位置,例如转移到椅子上或便桶上,往往需要二个人才能实现,目前使用的轮椅或担架床,虽能将病人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但将病人从床上转移到轮椅或担架床上,仍是一件很费人力的事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省力地使瘫痪病人转移位置的移乘架。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的设计该移乘架是由鞍座及其支承柱,与支承柱固定成直角的踏板,底座盘,锁定机构及脚轮等部分组成,其中底座盘是由两个以圆心为轴可作相对转动的圆盘相叠构成,上底盘固定在中心轴上,中心轴的上端面伸出部分开有槽和圆孔,槽的大小以支承柱与踏板的拐角能置于槽内,并能在其内自由摆动为宜,通过槽帮上圆孔使支承柱与底座盘以铰链连接,下底盘沿轴向开有中心孔,中心孔与上底盘中心轴为动配合,上、下底盘接触面的相对运动形式为相对摩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底座盘双凸接触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座盘凸凹接触式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鞍座1及其支承柱2,底座盘3,与支承柱固定成直角的踏板4,锁定机构5,及脚轮8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底座盘3是由两个以圆心为轴可作相对转动的圆盘9、10相叠构成,上底盘9固定在中心轴11上,中心轴11的上端面伸出部分开有槽和槽帮圆孔6,槽的大小以支承柱2与踏板4的拐角能置于槽内,并在其内自由摆动为宜,通过槽帮上圆孔6使支承柱2与底座盘3以铰链连接;下底盘10沿轴向开有中心孔12,中心孔12与上底盘中心轴11为动配合;上、下底盘的接触面可分别有凸起的圆环13,如图3所示,上、下底盘的接触面也可由凸环15及凹环16配合构成,在下底盘10的底部边缘有支座14,如
图1所示,支承柱2可由内外两套管构成,使鞍座1可升降,并由锁定机构7固定,脚轮5可安装在底座盘3的侧面。如图4所示,使用时,先将鞍座倒向病人,使病人扒在鞍座上,操作者拉动病人双臂,同时踏下踏板4,将病人拉起,待支撑柱2直立后,由锁定机构5锁定,然后旋转整个底盘,带动病人一起旋转,使病人的臀部对准将要乘坐的地方,最后打开锁定机构5,将鞍座倾倒,把病人放置到位。
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实用,节省人力,结构简单等优点,适合医院及家庭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移乘架,是由鞍座1,及其支承柱2、底座盘3组成其特征在于a、还有一踏板4与支承柱2的下端固定成直角;b、底座盘3是由两个以圆心为轴可作相对转动的圆盘9、10相叠构成,上底盘9固定在中心轴11上,中心轴11的上端面伸出部分开有槽和槽帮圆孔6,槽的大小以支承柱2与踏板4的拐角能置于槽内,并能在其内自由转动为宜,通过槽帮圆孔6使支承柱2与底座盘3以铰链连接;下底盘10沿轴向开有中心孔12,中心孔12与上底盘中心轴11为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乘架,其特征在于上底盘9与下底盘10的接触面分别有凸起的圆环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乘架,其特征在于上底盘9与下底盘10的接触面是由凸环15和凹环16配合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帮助瘫痪病人转移位置的移乘架,它是由鞍座、支承柱、与支承柱固定成直角的踏板,可转动底座盘等部分组成使用本移乘架,只需一个人便可将病人转移位置,方便实用,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A61G3/00GK2112393SQ9122279
公开日1992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10日
发明者张祥, 王树彬 申请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工程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