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自动电热药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9878阅读:1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陶瓷自动电热药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煎煮中药的自动电热药壶。
传统的煎煮中药器皿用陶瓷材料制成,由于用它煎煮的汤药具有化学性能稳定,不破环药性、卫生、价廉,等优点而沿用至今。但煮药时需专人看管,且药液量不好控制。目前,已有较接近的药锅,如中国专利申请号89208417.0的“两用中药煎煮陶罐”,可用电加热或用炉火加热两种方式,加热控温电路虽能限制其电流输入,但仍需人工看管,且加热缆直接浸渍在药液中,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90206018.X的“自动电热药锅”,采用防溢和自动转换功率用的温控开关,克服了现有电热药锅的缺点,性能较优越,但环形磁钢及铜浮子也浸渍在药液中,无法避免金属与药液接触的缺陷,且电热丝直接与空气接触、容易熔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药锅的缺点,提供一种设有快、慢两挡加热功率和采用机械定时器控制药液剂量,且能自动保温的陶瓷自动电热药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具有定时器控制药液剂量,性能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发热体传热均匀并不浸渍在药液中,因而药液化学性能稳定,且能自动对药液进行保温,无需专人看管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由壶体、壶盖、发热体和控制开关等组成的陶瓷自动电热药壶,其特征在于该药壶加热功率设快、慢两挡,用机械定时器控制药液剂量,成汤剂后,能自动对药液进行保温,在壶体内设有使药渣与药液分离的药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定时器面板放大图。
参照
图1、图2和图3。1为壶盖、2为壶肩、3为壶体、4为药筛、5为手柄、6为药筛限位架、7为云母片、8为由分别为R2(200W)、R3(200W)组成的发热体、9为底座、10为保温装置R1(50W)、11为电源输入插座、12为定时器、13为指示灯、14为设置快、慢两挡的微型开关、15为壶嘴。
在壶体3、上端设有壶肩2,壶体3中设置一圆筒形的药筛4并置于壶肩上,壶盖1完全置于壶肩2内侧,可防止煎药时药液外溢。发热体8用电热丝绕制在炉盘上,然后用氧化镁填满炉盘空隙,壶体底部与炉盘之间是云母片,使其与外界绝缘以确保热能传递均匀。底座9一侧分别是电源输入插座11和定时器12,定时器12板面四周有时间刻度和相应所需药液量刻度,范围从50-600毫升。
在定时器12一侧,设有快、慢两挡的微型开关14和指示灯13,煎药前,拨动微型开关14置于慢挡位,接通电源,指示灯LED1,亮,转动定时器,指示灯LED2亮,R2(200W)加热。如需用猛火加热时,拨动微型开关14快挡位,该开关与R2(200W)、R3(200W)电热丝并联连接。药煎到预定时间后,定时器14停止工作而自动接通R1(50W)进入保温状态。保温装置R1(50W)利用陶瓷发热体的物理特性,通电发热电阻增大,电流减少,温度下降这个反复过程达到保温目的。
在壶体中还设置一个可随时取出的,其壁和底有分布均匀的小孔的药筛4,煎煮药时,将中药放入其中。药煎好后,将药筛连同药渣一同取出,只留下药液,通过壶嘴15倒出。
权利要求1.一种由壶体3、壶盖1、药筛4、底座9、发热体8、控制开关组成的陶瓷自动电热药壶,其特征在于该药壶用定时器12控制药液剂量、并设有自动保温装置10。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自动电热药壶,其特征在于定时器12采用无级控制,其面板四周有时间刻度和相应所需药液量刻度。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自动电热药壶,其特征在于自动保温装置10R1(50W)是利用陶瓷发热体物理特性达到保温目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陶瓷材料制成的自动电热药壶,其特征在于该药壶加热功率设快、慢两挡,采用机械定时器控制药液剂量,成汤剂后,能自动对药液进行保温,在壳体内设有使药渣与药液分离的药筛。用它煎煮的汤药具有化学性能稳定,不破坏药性、卫生、简便快捷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J3/00GK2115793SQ91222840
公开日1992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2日
发明者罗奕龙 申请人:罗奕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