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疗背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096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药疗背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人体理疗、保健用品。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肺心宁背心”,该背心在穿着后,背心上的药芯对准人体背部的肺愈、厥阴俞、灵台、定喘、及胸前膻中、肺门、乳根穴位。药分子作用于人体,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胸痛、胸闷和心悸、心慌疾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另一种形式的药疗背心,以提高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背心的前片上相对于人体的紫宫穴、膻中穴部位设置中药包,同时在背心的后片上相对于人体的身柱穴、神道穴部位设置中药包。药物作用于人体穴位,药分子渗入人体组织和细胞,在人体内扩散和作用,达到治疗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等疾病。本实用新型在前片和后片上相对应设置中药包,同时作用于人体前、后部位的所述穴位,以提高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图1为正面视图,示意性表明前片上设置的中药包1;图2为后视图,示意性表明后片上设置的中药包2;图3为侧视剖面图,即为图1的A-A剖视图,示意性表明前片和后片上相对应设置的中药包情形;图4为图3的I部放大图,表明中药包和前(后)片的实施结构。
实施例。前述方案中所述的在背心前片上相对于人体的紫宫穴、膻中穴,在后片上相对于人体身柱穴、神道穴部位设置中药包,可用于人体保健和治疗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等疾病。本实施例在此基础上,在背心前、后片相对于人体穴位的其它部位分别增设中药包,参见图1至图3,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增设中药包的实施情况如下。
在前片上相对于人体华盖穴位的部位和后片上相对于人体灵台穴位的部位设置中药包,用于治疗胃炎、胸膜炎、哮喘疾病;在前片上相对于人体巨阙、中脘穴和后片上相对于人体悬枢穴的部位增设中药包,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等疾病;在前片上相对于人体神阙穴和后片上相对于人体命门穴的部位设置中药包,用于治疗腰痛等疾病。
中药包与背心的前(后)片实施结构见图4。药包分里层、外层,中药在其内相对固定,防止错动。此外,在药包的外层布3和背心前(后)片的外层布4之间设有塑料薄膜层5,防止药气由背心外层溢出。药包及薄膜层一同扎在背心的里、外层布上。
本例采用的中药由相应比例的黄芪、五味、云苓、当归、麦冬、鱼腥草、麻黄、瓜壳、甘草、太子参、藏红花、杏仁、白芍、红参须、厚朴加工、伴合而成。此外,在主治胸痛、腰背痛的穴位药包内参拌少许云南白药。
与已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通过在背心的前、后片上相对于人体的相应穴位部位同时设置中药包,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提高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药疗背心,其特征是背心的前片上相对于人体的紫宫穴、膻中穴部位设有中药包,后片上相对于人体的身柱穴、神道穴部位设有中药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疗背心,其特征是前片上相对于人体的华盖穴部位设有中药包,后片上相对于人体的灵台穴部位设有中药包。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疗背心,其特征是前片上相对于人体的巨阙穴、中脘穴部位设有中药包,后片上相对于人体的悬枢穴部位设有中药包。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药疗背心,其特征是前片上相对于人体神阙穴部位设有中药包,后片上相对于人体命门穴部位设有中药包。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药疗背心,其特征是前片、后片上的药包外层布与背心外层布之间设有塑料薄膜层[5]。
专利摘要药疗背心。其前片上相对于人体的紫宫穴、膻中穴、华盖穴、巨阙穴、中脘穴和神阙穴部位设有中药包,其后片上相对于人体的身柱穴、神道穴、灵台穴、悬枢穴和命门穴部位设有中药包。中药药分子作用于穴位,渗入人体组织、细胞,增强人体机能和抵抗力,可治疗支气管炎、咳嗽、哮喘、胸膜炎、腰痛、胃炎、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提高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N2/00GK2178541SQ9323360
公开日1994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31日
发明者易再雄 申请人:易再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