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剂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10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纳剂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抗菌消炎的保健器具。特别是用于医疗卫生、予防和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吸纳剂器具。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制剂有片剂、胶囊剂、冲剂、口服液、注射剂。最近有人发明了一种不吃药、不打针、闻药味能除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咳喘闻剂”〔中国湖南省药政局批准(1992)24-006号〕,它是由麻黄、丁香、藿香等四十多味药物组成,系纯中草药制剂、无任何毒副作用,治疗咳喘疾病效果好。“咳喘闻剂”不但是组分太多、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而且,是以香袋形式包装,香气不集中、易散发、有效利用率低,使用时间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各种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具有独特疗效,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携带方便、成本低、有效利用率高的吸纳剂器具。
本实用新型的吸纳剂器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将具有强大杂菌作用,能杀死细菌病毒和芽胞,也能杀灭真菌和阿米巴原虫,具有散风祛寒、发汗解表、散风热、理气宽胸之功效,同时具有挥发性特点的中草药物经加工后,作为吸纳剂,并计量装入吸纳剂器具中,使用、携带方便。人们定时或不定时闻药味就能有效治疗外感风寒、风热、头痛发热、鼻塞、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慢性气管炎、以及各种细菌、病菌引起的肺炎。因为人体肺泡内毛细血管总表面积约达100m2的呼吸表面,正是肺吸收性好的一个重要因素;肺的血液循环量也是最大的,自心脏输出的血液几乎全通过肺,因而构成了药物经肺部吸收速效性的特点。另外,从药效对剂型的影响来看,不同给药途径、吸收速度的高低一般可按下列顺序排列静脉>吸入>肌内>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见《中成药学》第38页。可见通过从呼吸道吸入吸纳剂药物的最大特点,就是药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本实用新型的吸纳剂器具就是根据这一个特点设计而成。把中草药物加工成粗粉末或细粉末,然后,装入在一个封闭的吸纳剂器具中,其结构如下内瓶全封闭地装配在外瓶内,内外瓶的下部紧密配装,两瓶的上部之间形成一个腔体,在腔体内装有易挥发的具有杀菌、消炎的中草药B、内瓶中装有A药。内外瓶体还可以设计成圆柱体形、或者扁体形、或者六方体形、或者是锥体形。内瓶口上有一只内塞,外瓶口内部安装有一只内罩,外瓶口外部螺纹连接有一个外盖。当打开外盖和内塞后,从内罩顶口上,人们可定时或不定时,定量或不定量地吸入药物挥发出的特殊气体,从而达到予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现结合附图
对吸纳剂器具详细叙述如下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吸纳剂器具结构示意图,即为说明书摘要图。
本实用新型的吸纳剂器具,是由内瓶1、外瓶2、内塞3、外盖4、内罩5、密封垫6组成。内瓶1全封闭装在外瓶2之中。外瓶2的上部为锥形体,它的下部与内瓶1的下部紧密配装,它的上部与内瓶1之间形成一个锥体腔,锥体腔中装有B药。在内瓶1中装有A药,同时瓶口上设有一只内塞3。在外瓶2瓶口内部安装有一只内罩5,其瓶口外螺纹连接有一个外盖4。内瓶1为玻璃瓶,外瓶2为塑料瓶。使用时首先拧开外盖4,取出内罩5,打开内塞3,再罩上内罩5,此时,人们即可通过内罩5顶部孔。定量或非定量地吸入药物A和B的混合气体。用后必须注意将内塞3把内瓶1塞紧,罩上内罩5,拧紧外盖4。
本实用新型的吸纳剂器具结构简单,使用、携带方便,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药物倒不出,使用安全,是人们理想的吸纳剂器具。它广泛适用于医疗卫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家庭、出差旅游者、特别适用于缺医少药的边远山区和城乡居民。既经济又实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保健器具。
权利要求1.一种予防和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吸纳剂器具,其特征是由内瓶(1)、外瓶(2)、内塞(3)、外盖(4)、内罩(5)、密封垫(6)组成,内瓶(1)全封闭地装配在外瓶(2)内,内外瓶(1、2)的下部紧密配装,两瓶的上部之间形成一个腔体,在腔体内装有易挥发的具有杀菌、消炎的中草药B,内瓶(1)中装有A药,同时瓶口上设有一只内塞(3),在外瓶(2)的瓶口内部安装有一只内罩(5),瓶口外部连接有一个外盖(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纳剂器具,其特征是内外瓶(1、2)的瓶体还可以设计成圆柱体形、或者扁体形、或者六方体形、或者锥体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抗菌消炎的保健器具,特别是用于医疗卫生、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吸纳剂器具。该器具是由内外瓶(1、2)、内塞(3)、外盖(4)、内罩(5)、密封垫(6)组成。内外瓶(1、2)中分别装有药物A、B。它结构简单,使用、携带方便,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药物倒不出、使用安全,是人们理想的吸纳剂器具。广泛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家庭、出差旅游者,特别是适用于缺医少药的边远山区和城乡居民。
文档编号A61M16/00GK2164289SQ9323382
公开日1994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22日
发明者叶永琴 申请人:叶永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