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式关节内微型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063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控式关节内微型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关节创伤修复的可控式关节内微型扩张器,它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目前国内外在治疗创伤后的小关节间隙缩窄,关节囊挛缩病例时,采用关节外牵引或手术切除方法,前者不但对组织创伤重而且效果不明显,后者切除关节囊及软骨造成关节融合即死关节,丧失了关节活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置放在小关节腔内用以扩大缩小了的关节腔间隙,对抗关节囊挛缩,恢复关节活动功能,对组织无损伤的新型医疗器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图1是微型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微型扩张器的正剖示图。

图1和图2所示该产品主要由注射壶外壳1和注射壳内壳2组成,两者插接为一体;内壳顶端由一层薄膜 3密封,其下端延伸成一管接头,接头上套有金属管4,金属管4的下端又与一导管5套接,导管另一端插入扩张囊6的囊口,用胶粘连为一体。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进一步加以说明。
注射壶外壳1用橡胶材料制成,高12mm、外径为12mm、内径为5mm,注射壶内壳2用硬质塑料制成,高16mm、外径为6mm、内径为4.5mm,外壳和内壳插接为一体;内壳顶端由一层硅胶薄膜3密封,其下端延伸成一管接头;接头上套有金属管4,其下端又与一硅胶管 5套接,硅胶管长 80mm、外径为1mm、内径为0.5mm;硅胶管另一端与扩张囊6的囊口用胶粘连为一体,扩张囊用硅胶膜粘合成囊状,膜厚0.6mm,容量为2ml-5ml多种规格可定成统一标准。
通常将扩张器分为二部分,即注射壶、与硅胶导管相连接的扩张囊,它们经酒精浸泡或钴60照射灭菌后,放置在无菌容器中备用,手术时从容器中取出,将扩张器置入需要修复的关节腔内,使硅胶导管通过皮下组织引出体外与注射壶相连;用注射器吸入扩张液(生理盐水)通过注射针头连续刺穿橡胶外壳顶部、内壳顶部硅胶薄膜,将扩张液注入注射壶内腔,通过导管进入关节内的扩张囊,根据需要在间隔一定时间后可再次注液扩张。
此种扩张器不仅适用于小关节扩张,而且还可用于少量的皮肤缺损修复,尤其是颜面部修复,可选用不同的规格和标准,是用于外科的一种理想器具。
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式关节内微型扩张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注射壶外壳1和内壳2组成,两者插接为一体;内壳顶端由一层薄膜3密封,其下端延伸成一管接头,接头上套有金属管4,其下端又与一导管5套接,导管另一端插入扩张囊6的囊口,用胶粘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外壳1高12mm、外径为12mm、内径为5mm,注射壶内壳2高16mm、外径为6mm、内径为4.5mm,外壳和内壳插接为一体;内壳顶端由一层硅胶薄膜3密封,其下端延伸成一管接头;接头上套有金属管4,管4下端又与一导管5套接,导管长80mm、外径为1mm、内径为0.5mm;导管另一端与扩张囊6的囊口用胶粘连为一体,囊的壁厚0.6mm,容量为2ml-5ml各种规格不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外壳1用橡胶材料制成,内壳2采用硬质塑料,扩张囊6用硅胶膜粘合成囊状,导管5用硅胶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控式关节内微型扩张器,它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主要由外壳1、内壳2、薄膜3、金属导管4、导管5和扩张囊6组成。这种新型扩张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它不仅适用于小关节扩张,恢复关节活动功能,而且还可用于少量的皮肤缺损修复,尤其是颜面部修复,是用于外科的一种理想器具。
文档编号A61M29/02GK2210000SQ94205000
公开日1995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日
发明者孙海宁 申请人:孙海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