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康复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24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康复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康复枕,属于患者自我治疗颈椎疾病的一种牵引器。
现有的治疗颈椎疾病方法较多,如口服药物、按摩、针灸、封闭牵引等疗法,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机械重力牵引治疗,患者颈部颈椎在外力强制作用下被硬性拉直,使受到病灶压迫的神经和血管得到一定恢复。这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副损伤作用大,牵引时患者非常痛苦,而且治疗效果不稳定,容易反复。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不断研究,相继推出了一批诸如电热枕、磁疗枕、药枕等颈椎病治疗枕。我国实用新型90214030.2号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颈椎牵引枕,该枕采用两个斜面加顶部弧面构成枕面,每个斜面与底面的夹角分别与正常人体肩颈和头颈的夹角相吻合,恰好适合人体侧卧和仰卧睡眠姿势,患者颈部受到的牵引力很小,很难达到牵引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颈椎牵引康复枕,该康复枕能够使患者颈椎在头部自然重力作用下达到最佳牵引效果。
一种颈椎牵引康复枕,枕体包括一底平面和枕面,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枕体横向断面呈D字型结构,枕面为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弧面。使用时,患者颈部处于枕面圆弧面顶部,头部自然向下悬垂,利用头部重力牵引颈椎部位,达到颈椎牵引治疗效果。为了使患者头部向下垂力达到颈椎最佳受力牵引效果,上述枕体底面与圆弧面之间夹角最佳设计角度为68-78°。
为了增加康复枕综合治疗效果,上述枕体的圆弧枕面靠近顶部中间部位加工有若干透气孔,放置在枕体内的中药挥发性气份可通过透气孔,作用于颈部经络和穴位,达到调整人体气血,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改善颈部功能障碍。上述中药可选用当归、川芎、乳香、冰片等中药材,粉碎装入布袋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D字型枕体结构,较之现有技术比较其结构更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特别是当枕体圆弧面与底面夹角处于68-78°之间时,头部放在枕面上即舒适又能保持最大悬垂力,牵引颈椎。患者经常使用本枕并配合中药药物治疗,可以逐渐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解除颈肩肌肉痉挛,增大颈椎间隙,改善头、颈、肩、上肢的血液循环,弧角颈椎病灶对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压迫。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本康复枕采用塑料制成枕体1,其底面2为一长方形平面,枕面3呈圆弧形,底面2和枕面3构成D字型枕体1,两者之间的夹角为70°。枕面3顶部中间部位加工有透气孔5,枕体1内装有药物袋4。该枕利用其头部的自重,对其颈椎进行自然牵引,并结合中药疗法于一体产生综合治疗效果。为减轻枕面可对颈椎肌肉的压迫,上述枕面3外表面可均匀地固定一层由海绵或棉布制成的衬垫层。
本康复枕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安全可靠等优点,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基本可恢复颈椎功能。不使用本枕时应用塑料袋封装,以防药物挥发。
权利要求1.一种颈椎康复枕,枕体[1]包括一底平面[2]和枕面[3],其特征是所说的枕体[1]横向断面呈D字型结构,枕面[3]为圆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枕,其特征是所说的枕体[1]的底平面[2]与圆弧枕面[3]之间的夹角为68-7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枕体[1]的枕面[3]圆弧面上部设有药物透气孔[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康复枕,属于一种自我治疗颈椎疾病的牵引器。其结构特点是采用木制或塑料制成枕体,枕体的横断面呈字母D结构,枕面为圆弧面。本康复枕能够使患者利用枕体圆弧面和头部自重,通过睡眠对颈椎进行自然牵引和校正,使患者七节颈椎处于自然松弛状态,恢复颈椎部正常供血。利用上述康复枕对颈椎病进行物理疗法的同时,配合中药药物治疗,可使患者逐步恢复颈椎生理弧度,改善头、颈、肩、上肢部位血液循环。
文档编号A61F5/04GK2214803SQ94229248
公开日1995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25日
发明者宋延文 申请人:大连德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