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寒肛肠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6107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虚寒肛肠丸的制作方法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几乎任何疾病只有辩证准确,才能对证治疗,获得好的疗效。
虚寒肛肠丸是治疗虚寒型痔疮(包括内痔、外痔、内外痔)、肛瘘、脱肛内服标本兼治之方。
一、痔疮。“……痔系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扩大和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按其生长部位不同分内痔、外痔、内外痔三种……”(《简明中医辞典》第824页痔条)。
“《丹溪心法》中说‘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外科学》第258页)。
可见,痔疮的病因,脏腑之虚为本,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导致痔静脉扩大和曲张为标。虚则不外阴阳气血之虚,阴血虚者易蕴热毒,阳气虚者易成虚寒.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虚寒型痔疮是比较多的,特别是我们北方,地处寒冷,长期在阴凉潮湿环境工作的更是特别多属虚寒型。但却没有发现治疗虚寒型痔疮的中成药和常用方剂。治疗湿热型、风热型、燥热型痔疮的中成药和常用方剂则较多,如脏连丸、地榆槐角丸、秦艽白术丸等。
二、肛瘘。“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称为肛瘘。也叫肛管直肠瘘。”“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痈疽的后遗症,因此本病的形成多由其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或因三阴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成。”(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外科学》第278页)。“此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可有流脓、疼痛、搔痒,长期不愈的复杂性肛瘘,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常有发热、贫血、消瘦及食欲不振的全身表现。”(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外科学》第281页)。
综上所述,我认为凡痈疽溃后不敛,形成窦道或瘘管多因虚挟湿与瘀也。此虚更多为阳虚也。因肛门为督脉所主,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空虚,元阳精气不升不敛是此病的主要原因。流脓、搔痒乃湿邪下注为患;疼痛与瘘管乃气血瘀滞之证;贫血、消瘦及食欲不振乃一派虚象。肾阳虚脾阳必虚,脾阳虚则运化腐熟水谷能力降低,则食欲不振。加之流脓,精气外泄,则贫血、消瘦。发热是由于瘀毒(局部炎症)与气血不足而致。
三、脱肛。“肛管直肠或部分乙状结肠粘膜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者,称为脱肛。又名肛管直肠脱垂、脱肛痔、截肠等,多发生于儿童和老年人。”(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外科学》第284页)。
“《诸病源候论》……指出‘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多因久痢后大肠虚冷所为。肛门为大肠之候,大肠虚而伤于寒痢,而用气 ,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出,因谓脱肛也。,清《张氏医通》中也说‘难经云出者为虚,肛门之脱非虚而何,况大肠与肺为表里,肺脏蕴热则闭,虚则脱。须升举而补之,慎不可用坠气之药。产育及久痢用力过多,小儿气血未壮,若人气血衰故多患此疾,是气虚不能约束固也。’……《疮疡经验全书》中指出‘又有妇人产育过多,力尽血枯,气虚下陷及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突出。’”(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外科学》第284页)。
综观以上论述,脱肛之病虽与气虚下陷有关,但无不与肾虚关门不固有关。因儿童发育未成熟,肾气未充,老年人肾气自然是衰弱。久痢,产育过多,力尽血枯亦会造成肾气衰弱。又因肾开窍于二阴,即前阴与后阴。“后阴,即肛门,主要排泄大便。粪便的排泄,虽然主要和大肠、脾胃等有关,但也与肾的气化、温煦、封藏功能不无关系。因此……肾气不固,则久泄滑脱。”(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学基础》第一册第82页)。
“《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水液排泄障碍,积聚体内,就形成浮肿。而这种浮肿是由于肾的‘聚水’发展而来的。”(《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第50页)“关门不利”则“聚水”,那么,“关门”不固,自然是滑脱了。此“胃”当是指整个消化系统,当然也包括大肠。肾气旺盛,“关门”稳固,肛肠何以脱乎 “督脉病候……督脉由会阴穴后行入肛中,故督脉为病,则有痔疾、脱肛、便血等病症。”(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学基础》第三册第111页)。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的盛衰与肾阳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认为脱肛之病,初病较轻者多为气虚型,久病较重者皆为肾阳虚肾气不固的虚寒型。气虚下陷者用虚寒肛肠丸亦大效。因肾阳得壮,脾气自旺,阳升阴降,不用升药,自升也。许学士日“补脾不如补肾”(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下册第25页)。此之谓也。加之,虚寒肛肠丸有补肾阳、充督脉、生精髓、敛精气、健脾利湿、化瘀散结解毒之功,效更稳妥。以前中医治疗脱肛大多采用补气升提之法,此乃别出新径,从补肾充督论治。
“《内经》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此言阴之所恃者,惟阳为主也。又日‘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下册第23页)。
“所谓‘潜证’,是指患者似乎表现出阴阳虚实的多种证候时,可能潜在着更为严重的虚寒证。若不注意就容易漏诊。由于严重的虚寒证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其它的治疗也就不能见效。”(《医学文摘》《近十年来日本中医临床经验选》(1971-1981)广西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编,第8页《一个容易漏诊的证—潜证》小仓重成日本东洋医学会志31(3)13,1981)。
痔疮、肛瘘、脱肛往往有时湿热(气虚湿热下流或局部感染所致)为标,虚寒为本。急性发病者多实证,缓慢发病者多虚证。初起属实证者,由于“长期便血,可导致气血不足,气虚统摄无权,尚可造成痔核脱出不纳。”(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外科学》第258页)。形成虚证。
虚寒型痔疮、肛瘘、脱肛的共同症状为形体衰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多,甚则时或完谷不化,手足欠温,有时小腹隐痛,着凉饮冷与坐凉湿地常复发或加重。发病缓,病程长,气短,有下坠感。面色萎黄或苍白,舌质淡,脉迟缓或虚弱。
虚寒肛肠丸是根据中医学理论探索研究成的。方药如下补骨脂一千克、白茯苓五百克、没药二百五十克、蜈蚣一百条(平均每条重零点五克)。上四味药各自粉碎过一百二十目筛,按量混均,用黄酒制成水丸(便于吞服),成人每次服六克,一日三次。服药期间禁戒生冷食物、饮酒、房事。孕妇忌服。
患虚寒型痔疮、肛瘘、脱肛多年者,连续服七至十天可见效,一百天可痊愈。病轻者,体质较好的,连续服三十天或六十天可痊愈。只要是虚寒型的多服些日子也无害处。经治疗多例,效果好,见效快,愈后不复发,并且体质较前大有改善。
补骨脂“主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坠胎。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兴阳事,明耳目。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本草纲目》补骨脂条)补骨脂虽大温,但不燥,有油脂可证。《本草从新》言其“燥补命火”,错矣。“补骨脂”,顾名思义,即补骨之脂也,骨之脂髓也。
白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简明中医辞典》茯苓条)。
白茯苓“……能养脾阴。盖其性能化胃中痰饮为水液,引之输于脾而达于肺,复下循三焦水道以归膀胱,为渗湿利痰之主药。然其性纯良,泻中有补,虽为渗利之品,实能培土生金,有益于脾胃及肺。……故又善敛心气之浮越以安魂定魄,兼能泻心下之水饮以除惊悸,又为心经要药.且其伏藏之性,又能敛抑外越之水气转而下注,不使作汗透出,兼为止汗之要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解)没药“主治破血止痛,……诸恶疮痔瘘,……破症瘕宿血,……心胆虚,肝血不足。……散血消肿,定痛生肌。”(《本草纲目》没药条)。
蜈蚣“主治……便毒痔瘘……。”(《本草纲目》蜈蚣条)蜈蚣“味微辛,性微温。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解)蜈蚣亦有强肾之功,如高允旺编著的《偏方治大病》第31页用“鸡蛋蜈蚣治肾炎蛋白尿”。又《广西中医药》增刊—《1970-1980年全国医药期刊验方选编》第26页用鸡蛋蜈蚣治急、慢性肾炎。“治疗36例,治愈35例,……”(来源《中医杂志》1979年第8期)又此书第31-32页用蜈蚣、当归、白芍、甘草治阳萎.“治疗737例,近期治愈(半年内)655例,好转77例,无效5例。”(来源《中医杂志》1981年第4期)“痔瘘神方赤、白茯苓(去皮)、没药各二两,破故纸四两,石臼捣成一块。春、秋酒浸三日,夏二日,冬五日。取出木笼蒸熟,晒干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酒服二十丸,渐加至五十丸。董炳集验方。”(《本草纲目》茯苓条)“定心补肾,养血返精丸破故纸炒二两,白茯苓一两,为末。没药五钱,以无灰酒浸高一指,煮化和末,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昔有人服此,至老不衰。盖故纸补肾,茯苓补心,没药养血,三者既壮,自然身安。朱氏集验方。”(《本草纲目》补骨脂条)综上所述,上四味药合方治疗虚寒型痔疮、肛瘘、脱肛极妙,正合病因病机。以补骨脂补肾阳,振脾阳,生精髓,充督脉,通命门,暖丹田,收敛精气为君药。茯苓淡渗利湿,泻中有补,健脾和胃,能养脾阴,以制补骨脂之大温,使肾阳不致过亢,大有阳生阴长之妙为臣药。没药破瘀血,生新血,散血消肿,定痛生肌,主恶疮痔瘘为佐药。与补骨脂相合有精血相生之妙,与茯苓相合有利湿排脓之妙。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善解毒,消疮疡诸毒,主治便毒痔瘘,直达病所,且有强肾之功为使药。与没药化瘀之力相合消痔核、化瘘管无比之速。四药相合,补肾阳,充督脉,生精髓,敛精气,健脾利湿,化瘀散结解毒,标本兼治。
服虚寒肛肠丸七至十天,即觉得肛门发紧,上缩,痔核逐渐软化缩小,脱出者,上缩回纳;瘘管随即干,无脓,不痒,逐渐软化吸收;脱肛者,回纳后不再脱出。食欲增,消化良好,大便细腻,口中津液多,手足温和,腰膝强健,精神好,睡眠好。
需连续服药三十天或六十天乃至百日者,使阳精渐复,肾气渐足,督脉渐充,脾气渐旺,瘀毒渐消,痔核渐消,瘘管渐化也。生冷食物损伤脾阳,饮酒耗气伤脾生湿,房事伤阳损精,故戒之。化瘀散结药损害胎元,故孕妇忌服。
“肛门直肠(疾患)的治疗方法有内治、外治、手术治疗等不同。内治常用于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严重疾患的病人。采用的方法有清热解毒、清热祛风、清热利湿、清热通里、托里透脓、生津润燥、养血补血、补气升提等八法。外治常用于外痔肿痛,痔疮脱出嵌顿等。常用的方法有熏洗、敷药等。手术方法则根据不同的疾病,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外科学》第256-257页)。在这里手术方法包括切除术、结扎术、硬化萎缩剂或坏死脱落剂注射、挂线、插药钉等方法。
“本病(肛瘘)的治疗有内治、外治和手术疗法。内治和外治方法多为手术疗法的辅助方法而用在术前或术后,常用清利湿热、活血止痛、解毒消肿药物内服、外敷或外洗。最有效的治疗目前来讲还是以手术为主,常用方法有挂线法和切除法,也可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外科学》第281页)。
“脱肛的治疗有内治、外治、注射疗法,内治主要以补气、升提固摄药物口服,外治主要用收敛、固涩药物熏洗或外敷,注射疗法是治疗脱肛比较有效的方法,常用硬化剂在直肠粘膜下或直肠周围注射,使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其它尚有针灸,直肠疤痕固定和肛门紧缩术等。”(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外科学》第287页)。
综上所述,目前对痔疮、肛瘘、脱肛的治疗多以手术疗法为主,内治、外治为辅。手术与外治只治疗了局部病灶,没有纠正身体内在的病理机制。有些患者,过一段时间,往往复发,身体较前更弱。
用虚寒肛肠丸治疗虚寒型痔疮、肛瘘、脱肛具有不用手术、外治等疗法,可免除这方面的痛苦与麻烦。特别重的配合手术、外治等疗法,加上服用此药,可大大提高疗效,并且不复发,恢复强壮体质。
痔疮、肛瘘、脱肛是多发病常见病,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探索、研究、发明虚寒肛肠丸方主要目的是治疗虚寒型痔疮、肛瘘、脱肛,给广大患者解除疾苦。
把虚寒肛肠丸方中各药分别粉碎,过120目筛,按其各药在方中所占的重量比例,即补骨脂、白茯苓、没药、蜈蚣的比例是20∶10∶5∶1。按量混均,用黄酒制成水丸,包装好,临床医生就可按药品说明书的主治、用法与用量给患者服用。
权利要求
虚寒肛肠丸是治疗虚寒型痔疮(包括内痔、外痔、内外痔)、肛瘘、脱肛内服标本兼治之方。补骨脂、白茯苓、没药、蜈蚣的比例是20∶10∶5∶1。按量混均,用黄酒制成水丸(便于吞服),成人每次服六克,一日三次。服药期间禁戒生冷食物、饮酒、房事。孕妇忌服。目前对痔疮、肛瘘、脱肛的治疗多以手术疗法(包括切除术、结扎术、硬化萎缩剂或坏死脱落剂注射、挂线、插药钉等)为主,内治、外治为辅。由于手术与外治只治疗了局部病灶,没有纠正身体内在的病理机制。有些患者,过一段时间,往往复发,身体较前更弱。内治采用的方法有清热解毒、清热祛风、清热利湿、清热通里、托里透脓、生津润燥、养血补血、补气升提等八法。虚寒肛肠丸的特征是补肾阳,充督脉,生精髓,敛精气,健脾利湿,化瘀散结解毒。服用一段时间可以纠正患者内在的病理机制,使阳精渐复,肾气渐足,督脉渐充,脾气渐旺,瘀毒渐消也。愈后不复发,恢复强壮体质,具有不用手术、外治等疗法,可免除这方面的痛苦与麻烦。特别重的配合手术、外治等疗法,加上服用虚寒肛肠丸可大大提高疗效,并且亦可不复发,恢复强壮体质。
全文摘要
虚寒肛肠丸是根据中医学理论探索研究成的,治疗虚寒型痔疮、肛瘘、脱肛内服标本兼治之方。补骨脂、白茯苓、没药、蜈蚣的比例是20∶10∶5∶1。按量混均,用黄酒制成水丸。成人每次服六克,一日三次。服药期间禁戒生冷食物、饮酒、房事。孕妇忌服。
文档编号A61P9/00GK1132638SQ9511569
公开日1996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24日
发明者毛福清 申请人:毛福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