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碟形闭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17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体碟形闭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为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历来是胸外科医生对病人进行全身麻醉,进行体外循环后开胸,切开心脏在直视下进行修补缺损手术,在修补过程中由于切开心脏缝合缺损部位,所以除对心脏的心肌的损害外,常常损及心脏重要部位——心脏传导系统,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全部手术难度大、设备要求精、费用高,且对病人的损害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病人不需要进行全麻醉、不需要开胸、在病人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只在股静脉切一个0.5cm的小口即可修补先天性心脏病缺损的连体碟形闭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在于由输送管、推进管、拉绳、连体、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等组成,其中,连体沿轴向固定安装在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的中心,拉绳串过连体的环且拉绳的两端再从推进管的前端串入从推进管的后端引出,推进管串在输送管的里面,推进管的长度要比输送管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需要进行全麻醉、不需要开胸手术、在病人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仅在股静处局麻后切一约0.5cm的切口,即可将本实用新型送至心脏房间隔缺损处将缺损部位完全修复,术后2小时病人就可自由活动,并无心脏损伤,无机体损伤的副作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科学性强、功能可靠、手术操作简单。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处于正确的心脏房间隔缺损修补位置的状态图;图2为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形状图;图3为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在输送管中被推进管推进过程中的形状图。
结合附图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本实用新型如
图1、图2、图3所示,主要由输送管1、推进管2、拉绳3、连体4、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等组成,其中,连体4沿轴向固定安装在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的中心,拉绳3串过连体4的环且拉绳3的两端再从推进管2的前端串入从推进管2的后端引出,推进管2串在输送管1的里面,推进管2的长度要比输送管1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①、从股静脉的切口处将输送管1沿静脉血管送至心脉房间隔缺损处,后端露在人体外;②、将拉绳3的一端从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的连体4的环中串过,并使拉绳3的两端一同从推进管2的前端引入从后端拉出,使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在拉绳3的拉动下与推进管2的前端顶在一起;③、将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5捏成一轴向柱状,塞入输送管1中,并在推进管2的推力作用下沿输送管送至心脏房间隔缺损处,当捏成轴向柱状的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的前半部分通过心脏房间隔缺损处并从输送管1中推出而解除输送管1的约束时,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的前半部分靠自身弹性恢复其固有形状,贴在心脏房间隔缺损部位的一侧,用拉绳3和推进管微调整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的最佳位置,然后用推进管2顶住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并向外抽动输送管1,使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的后半部分也靠其自身弹性恢复固有形状,再用拉绳3和推进管2调整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同心脏房间隔缺损部位的最佳相对位置;④、将拉绳3的一端向外拉,至使拉绳3全部从体内抽出,再将推进管2从体内抽出,再将输送管1从体内抽出,完成心脏房间隔缺损的修补即闭合。
其中,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采用聚四氟乙烯、硅橡胶泡沫、高压聚乙烯等材料制成,也可在其内加上增加弹性的筋;输送管1采用塑料或硅塑管等制成;连体4用硬性材料如不锈钢或镍钛合金等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连体碟形闭合器,其特征在于由输送管、推进管、拉绳、连体、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组成,其中,连体沿轴向固定安装在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的中心,拉绳串过连体的环且拉绳的两端再从推进管的前端串入从推进管的后端引出,推进管串在输送管的里面,推进管的长度要比输送管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连体碟形闭合器,主要由弹性连体碟形闭合器本体5、连体4、输送管1、推进管2、拉绳3等组成,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不需要进行全麻醉、不需要开胸手术、在病人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在股静脉处局麻后,切一0.5cm的切口即可用本实用新型将心脏的缺损部位修复、闭合完整,术后2小时病人可自由活动,无心脏损伤、无机体损伤的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F2/02GK2265176SQ9522369
公开日1997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7日
发明者孟繁超 申请人:孟繁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