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707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属于将可膨胀的气囊置入到人体内的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误吸,特别是昏迷误吸在临床中时有发生,其危害性是严重的,据报道吸入性肺炎的死亡率高达60%,目前预防误吸的方法有(1)、用胃管置于胃内抽吸胃内容物,但留置的胃管破坏食管下段与胃腔之间屏障压而易致呕吐,返流物沿胃管食管壁上升引起误吸。(2)、插入带套囊的气管导管,此法虽可以防止胃内容物的误吸,但大多数昏迷病人不需要气管插管,且易常来一些并发症。(3)、使用抗酸药物,可以降低胃内容物的酸度,但不能避免误吸的发生。(4)、吸引气管内的分泌物,虽有部分防止误吸的作用,但在临床上即不能连续使用,也不能防误吸于未然,更不能杜绝误吸的发生。因此,寻求新的防误吸的方法和器械是必要的。DonMichea1和Frass分别于1968年和1987年在心肺复苏中采用了食管阻塞通气管和食管气管联合管,二者都是采用气囊完全封闭食管的方法,以防止所供氧气经食管漏脱。根据这一思路,我们采用充气气囊封闭食管颈部,达到阻止昏迷病人胃内容物误吸的目的。食管颈部的肌肉为横纹肌,该部分肌肉组织由浅部的纵行肌层和深部的环行肌层组成,是食管肌肉最强大部分,食管颈段也是食管中最狭窄之处,将食管中的充气气囊置入该处可受到最大的钳力,胃内容物返流后不能突破气囊的阻塞。这就是设计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为了验证本技术方案的专利性,申请人亦对专利文献进行了检索。检索出与申请主题相关的对比文件有《气囊式胃管》(公告号CN2225259Y),该胃管由管体和沿管体由前至末端依次装设有气囊、埋藏式注水管道及活瓣式注水口。因气囊位于食管腹部,该处扩张性能大,不易封闭食管,故防误吸性能差。与本申请方案是截然不同的。《(一次性气囊头胃管》(公告号CN2114462U)它由胃管部,三通阀,注、排水管组成。可与各种洗胃装置配套,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医源性感染。但成本太高。与本设计方案也是不同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昏迷或需急诊全麻醉手术患者提一种既能准确定位,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误吸性能好,又不损伤食管且对全身无明显影响的胃管。所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在胃管外壁上装有单个横截面为环状气囊套,其内壁与胃管相触,外壁与食管的颈部相触,环形气囊套的内腔与注气管相联,注气管的另一端装有单通活瓣,在环状气囊胃管的末段标有门齿线,环状气囊套被置于食管颈部,使用时将环状气囊套置于食管颈部,在充气状态下,环状气囊的纵向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其外壁与食管颈部粘膜层相接触,从而封闭食管颈部。环状气囊套的远心端与门齿线的距离为16-19厘米,环状气囊套的近心端与胃管前端开口的距离为35-40厘米。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地描述。附图是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外观结构示意图。图中1——胃管,2——环状气囊套,3——注气管,4——单通活瓣,5——门齿线,6——远心端,7——近心端。实施例1,用于动物实验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根据犬咽喉、食管的特点来设计、制作。胃管长为65厘米,外经为1厘米的略硬塑料管,胃管的外层套着与之相匹配的环状乳胶气囊套,其纵向长度为3-4厘米,其远心端与门齿线之距为20厘米,将上述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分别置于10条健康杂种雄性犬的食管中作实验,在造影剂和显影设备等装置的配合下,将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调整到位,使用注射器经单通活瓣和注气管向环状气囊套充气15-20毫升,则安装在胃管上的环状气囊套的横截面上的横向径为胃管外经的4倍,并在纵向呈椭圆球形。实验结果证明(1)在实验过程中虽有大量的胃内容物向食管返流,但这些返流物流至食管颈部气囊下缘时,即被膨胀的环状气囊套所阻。如果将气囊放气,则有大量的位于食管中的返流物向口腔、咽喉方向推进,从而证明了本医疗器械具有良好的的防误吸性能。(2)实验犬在食管颈部受压前和受压时的平均心率和平均呼吸频率无明显的变化,食管颈段组织病检早期有粘膜下层轻度水肿,一周后恢复正常,从而证明应用本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实施例2,临床应用,人体使用的防误食管颈部气囊胃管,在无成品情况下,可以选用市售的18-24F胃管,匹配以大、中、小3种型号的环状气套,环状气囊远心端与门齿线的距离为16-19厘米,近心端与胃管前端开口为35-40厘米。临床操作程序如下(1)、插入之前对气囊胃管进行检查,严禁气囊漏气。(2)、用吸引器吸尽咽喉部的分泌物。(3)、左手操纵喉镜,以显露食管入口处,右手持本气囊胃管,在尽可能明视下,使之前端紧贴咽后壁,插入食管内,再向下推进使气囊远心端进入食管口以下2厘米。(4)、对气囊进行充气,充气量为15-20毫升。所选病例,临床观察结果如下</tables>临床实验数据表明发生“呕吐”有11例,这与胃管对咽喉、食管及胃腔的刺激有关,部分病例与病情相关,但“呕吐”时胃内容物可从胃管流出,不影响其防止误吸的功能。另外,发生18例“心动过速”是与病人发生有机磷中毒而大量服用阿托品有关。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与
背景技术
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防误吸效果明显;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固定牢靠,胃管在环状气囊套受到食管颈部的挤压后被牢靠地固定,不会产生上下移动和滑脱;对人体和食管无损伤。此外,还可用于洗胃、胃饲、引流胃肠减压和麻醉等治疗
技术领域
。它为防止病人胃内容物误吸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的装置和方法。权利要求1.一种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包括胃管气囊,单通活瓣,其特征是在胃管的外壁上装有横截面为环状的气囊套,其内壁与胃管相触,外壁与食管的颈部相触,环形气囊套的内腔与注气管相联,注气管的另一端装有单通活瓣,在环状气囊套的胃管末段标有门齿线,环状气囊套被置于食管的颈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其特征是在充气状态下环状气囊的纵向呈椭圆柱形,其外壁与食管颈部粘膜层接触。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其特征是环状气囊套的远心端与门齿线距离为16-19厘米;近心端与胃管前端开口距离为35-40厘米。专利摘要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属于将可膨胀的气囊置入到人体内的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本装置在胃管的外壁上装有横截面为环状的气囊套,其纵向截面呈椭圆形或圆柱形,内腔与注气管相联,注气管的另一端与单通活瓣相联,胃管的末段标有门齿线。其操作方便,充气气囊可准确、牢靠地定位于食管颈部;对人体和食管无损伤;制作简单。可防止昏迷误吸,也可用于洗胃、胃饲、引流、胃肠减压和急诊防误吸麻醉等治疗
技术领域
。为防止病人胃内容物误吸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装置和方法。文档编号A61M25/00GK2281803SQ9623986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申请日期1996年12月13日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3日发明者李德文,姜昌华,李裕卿,苏厚芳,肖启华,甘铭和申请人:湖北蒲圻纺织总厂职工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