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开放性创伤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1994阅读:1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开放性创伤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人体开放性外伤起治疗愈合作用的外用药。
我国现已生产出了多种被广泛应用的外伤止血镇痛的外敷药物,如云南白药、12号外用止血粉,甲型25号止血粉,504止血粘合涂剂及消炎粉等。这些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止血镇痛、消炎的作用。但这些药物均存在着上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止血效果欠佳,一般小动脉血管出血必须包扎才能止血;伤口愈合速度慢,需要多次换药,并时有感染的情况发生;镇痛效果不明显,病人在接受治疗时仍然要承受病苦的煎熬。504止血粘合剂在应用时,伤口愈合不好,且伤口渗出液不能排除,积液现象往往影响伤口正常愈合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镇痛、消炎效果好,生肌能力强,愈合迅速的治疗开放性外伤的外用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的本发明配方为氯霉素10-15%,冰片15-20%,红磷20-50%,血余炭为余量。
氯霉素(氯胺苯醇)粉剂,其主要作用是对苯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苯兰氏阴性杆菌作用较强,其中以伤寒杆菌最敏感,其他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痢疾杆菌等。
血余炭即人发加工锻烧而成的炭,性辛,微温。功效消阏止血,镇痛。现代研究证明主要是优角蛋白,含水份12-15%,灰分0.3%,脂肪3.4-5.8%,氮17.4%,硫5%。
冰片龙脑冰片、机制冰片、艾片均可。性辛、苦、微寒。功效开窍醒神,清热凉血止痛。现代研究其药理有止痛、防腐作用;浓度大于10%有抑菌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猪霍乱弧菌有抑制作用;其粉剂和膏剂对羊毛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等全抑制作用。
红磷红棕色粉末,无毒。工业上用作火柴头原料及磷化合物,也供有机合成用。性辛、凉;味涩;功能收敛止血、消炎镇痛。民间常单独用于敷贴开放性创伤出血,发炎的伤口,其止血、镇痛、消炎、防腐作用明显。
配制方法为氯霉素取粉剂,其余三种原料均研成粉末过100目筛按比例称量后,先将氯霉素、血余炭、冰片三种粉末搅拌均匀,再加入磷粉混合均匀。经高压消毒灭菌后即可包装。
本发明与现有外伤止血镇痛的外敷药相比,具有以下优越性1、止血迅速本发明的收敛性能好,有突出的止血功效。小型开放性创伤,包括小动脉出血,不需包扎,缝合等特殊手术,只要敷上适量的本发明均能立即止血可达到药到血止效果。
2、镇痛效果显著本发明具有消阏、活血、清热的功能,伤口在敷上本发明后,局部疼痛感在1分钟内即可基本消除。
3、消炎效果好一般开放性创伤只要清创彻底,敷上本发明即不需注射或服用消炎药均可保证伤口顺利愈合。
4、生肌能力强,伤口愈合快小型开放创伤在敷上本发明后,24小即可浸水而伤口不会出现裂口,出血现象。
5、无任何副作用,无过敏反应现象。
6、适应范围广适用于刀伤、枪伤、箭伤、跌打损伤及各种意外所造成的开放性外伤、及大型手术的缝合伤口。
使用时,对于治疗小型开放性创伤时,只需将伤口正常清创,敷上适量的本发明即可立即止血止痛,无需缝合包扎,24小时即可浸水。而对于大中型伤口时,在缝合的伤口处敷一层本发明,能立即控制表皮出血,大量减轻伤口的疼痛感,可促使伤口在2-3天内结痂愈合。
实施例1取氯霉素粉剂150克、冰片150克、红磷300克、血余炭400克;冰片、血余炭、红磷均研成粉末过100目筛。先将氯霉素、血余炭、冰片三种粉末搅拌均匀,再加入磷粉混合均匀。经高压消毒消毒灭菌后即可包装。
实施例2
取氯霉素粉剂100克,冰片200克,红磷250克,血余炭450克,并将血余炭、冰片、红磷研粉过100#筛,称量,先将氯霉素、血余炭、冰片三种粉末搅拌均匀,再加入磷粉混合均匀。经高压消毒灭菌后即可包装。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治疗开放性创伤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由氯霉素、血余炭、冰片和红磷组成,各成份的配比为氯霉素10-15%,冰片15-20%,红磷20-30%,血余炭为余量。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开放性创伤的外用药,由氯霉素10—15%,冰片15—20%,红磷20—30%,血余炭为余量。是一种止血、镇痛、消炎效果好,生肌能力强,愈合迅速的治疗开放性外伤的外用药。适用于刀伤、枪伤、箭伤、跌打损伤及各种意外所造成的开放性创伤。无任何副作用,无过敏反应现象。
文档编号A61K31/165GK1223862SQ9811232
公开日1999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3日
发明者毛和平 申请人:毛和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