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式立体定位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86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换式立体定位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用的立体定位装置。
为了对病人头部肿瘤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需要对病人头部肿瘤进行精确定位。通常先将基环固定在病人颅骨上,再将立体定位框架安装在基环上,然后对病人头部进行医学影像扫描。在文献“《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学》/陈炳桓主编/北京出版社1994.12”第一篇的第二章中对立体定位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有较详细的描述。目前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有计算机断层扫描(以下简称CT)、核磁共振(以下简称MRI)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以下简称SPECT),近年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以下简称PET)正呈现快速发展之势。不同的影像设备对病灶定位用的标记点的成像材料要求是不同的,如CT设备要求成像材料是轻金属材料如铝或非金属材料如碳纤维;MRI设备要求用CuSO4溶液,SPECT和PET设备要求用能放射γ射线的放射性材料如57Co等。现今,由于立体定位框架都是一体式的且每一个定位框架只配有一种成像材料,因此大多数医院采用每种影像设备配置一套立体定位框架,这些立体定位框架的结构和定位标记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图象上呈现标记点的成像材料,因此医院必须购置多套立体定位框架以满足各种影像设备的要求,使成本提高。在对一些病灶(如癫痫)进行放射治疗时,既需要SPECT图象扫描定位,又需要CT或MRI图象扫描定位。按现有的医院状况,医务人员需在这一治疗过程中,更换立体定位框架,操作繁琐且增加劳动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液体定位成像材料CuSO4溶液的渗漏、材料之间的相互吸收,经常造成标志物CuSO4溶液在定位板细长孔中的间断,俗称“断线”,导致整套定位框架不能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换式立体定位框架,以解决操作上的繁琐、不必要的多种立体定位框架的配备以及液体定位材料的渗漏、相互吸收出现的整套定位装置不能使用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定位框架,包括支架、连接件7和定位板3;其中支架是整个立体定位框架的支撑,连接件7是定位框架与基环连接固定的部件,定位板3上嵌有定位成像材料;其特征在于定位板3与支架的连接是可拆卸式的。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2是
图1所示实施例1的正视图;图3是
图1所示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4是
图1所示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图5a,5b,5c,5d是
图1中A-A剖面视图的几种可能结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实施例1参见图2所示立体定位框架的正视图,该定位框架包括下环1、上环2、三根支撑杆5、两块定位板3、四个锁紧螺钉4和四个定位销轴7。从图4可以看出整个定位框架类似圆柱形,上环2与下环1通过三个支撑秆5连接成一体,构成整个支架;在支架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定位板3,定位板3内加工有极细小的N形孔道,内充满CuSO4溶液。参看图2,定位板3是由两片有机玻璃板粘合而成,在两片有机玻璃板上各加工出相对的N形的半圆形槽,然后粘合而成圆形孔道,既能满足定位要求又能在加工工艺上得到实现。参见
图1的A-A剖面视图,在下环1上表面有矩形凹槽6a,定位板3的下端嵌入其内,同样在上环2的下表面有矩形凹槽6b(从图2可以看出),定位板3的上端嵌入其中,这样,定位板3便可在上、下环的矩形凹槽内滑动,锁紧螺钉4对定位板3起锁紧固定作用。参见图2、图3,定位销轴7固定在下环1的下表面,通过销轴7可将定位框架安装在病人头部的基环上。
通常定位板3固定在支架上并不取出。如果定位板3损坏或病人需要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影像扫描,则需更换定位板3;操作过程是先将锁紧螺钉4松开,沿图示B方向(即前后方向)抽出定位板3,再将新的定位板3沿相反的方向推入凹槽并推到位,拧紧螺钉4即可。操作极为简便,节省时间。
定位板3与支架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下环1上表面可以是燕尾槽6a(如图5a所示)或V形槽,也可以是矩形凸起滑道6a或三角形凸起滑道6a(如图5b、5c所示),定位板3的形状也相应是燕尾形、三角形凸起及矩形、V形凹槽,与下环1匹配以便滑动自如,且均采用锁紧螺钉4对定位板3起固定锁紧作用;定位板3的锁紧装置还可以是钢珠锁止器,如图5d所示,定位板3上有槽10,钢珠8在弹簧9作用下,将钢珠8压入定位板3的槽10中,定位板3被锁止。操作时,只需用一定力量抽出定位板3,再将新的定位板3插入凹槽6a中,听到钢珠进入槽10的“咔嗒”声后即表明安装到位。
同样,也可在上环2和下环1的侧面加工出凹槽,定位板3从上下方向抽出和插入,仍用锁紧螺钉起固定作用。
实施例2参见图6,定位板3通过四个特制螺钉11固定在支架上,旋紧螺钉11,定位板3向上、下环的侧表面靠近且压紧,两块定位板3的平行度主要靠两侧支撑表面来保证。旋松螺钉11即可将定位板3脱出,更换定位板3同样简单且方便。
本实用新型适应了各种影像设备要求,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案后,不再需要配备多套立体定位框架,只需在同一套立体定位框架上更换不同的定位板3,既降低成本又简化操作手续;如果由于液体成像材料的渗漏和材料间相互吸收而导致液体成像材料在细长孔中不连续,只需将定位板3更换,整个定位框架又可以投入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定位框架,包括支架、连接件(7)和定位板(3);其中支架是整个立体定位框架的支撑,连接件(7)是定位框架与基环连接固定的部件,定位板(3)上嵌有定位成像材料;支架包括上环(2)、下环(1)和支撑杆(5),上环(2)和下环(1)通过支撑杆(5)连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2)的下表面和下环(1)的上表面都有凹槽或凸起滑道(6a、6b),相匹配的定位板(3)可在其间滑动,并通过钢珠锁止器或锁紧螺钉(4)使定位板(3)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定位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可以是矩形槽、燕尾槽或V形槽,所述凸起滑道可以是矩形或三角形凸起。
3.一种立体定位框架,包括支架、连接件(7)和定位板(3);其中支架是整个立体定位框架的支撑,连接件(7)是定位框架与基环连接固定的部件,定位板(3)上嵌有定位成像材料;支架包括上环(2)、下环(1)和支撑杆(5),上环(2)和下环(1)通过支撑杆(5)连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2)和下环(1)的侧表面都有凹槽,相匹配的定位板(3)可在其间滑动,并通过锁紧螺钉(4)使定位板(3)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定位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可以是矩形槽、燕尾槽或V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换式立体定位框架,包括支架、连接件7和定位板3;其中支架是整个定位框架的支撑,连接件7是定位框架与基环连接固定的部件,定位板3上嵌有定位成像材料;定位板3与支架的连接是可拆卸式的。只需在同一套立体定位框架上更换定位板3,就可适应各种影像设备要求,既降低成本又简化操作手续;如果由于液体成像材料的渗漏导致断线,只需将定位板3更换,整个定位框架又可以投入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文档编号A61B19/00GK2389631SQ9821111
公开日2000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8日
发明者王吉东 申请人:深圳奥沃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