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痨丹、灭痨液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7720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灭痨丹、灭痨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由结核杆菌所引发的各种结核病症,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灭痨丹、灭痨液及其制备方法。
中医药防治初期结核病有所疗效,但无突破性进展,更无神奇特效。中医治疗结核病的中、晚期病人,基本上大多数倾向于西医的化学治疗和手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它疗法。
目前,西医临床应用治疗结核病的最主要常用抗痨药物大多数为进口药。每一种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都较大,因人种不同及耐药菌株的存在和不断地产生,一般治疗都采用至少2种或3种、甚至4种药物联合应用,目的在于以增强协同作用及延缓耐药性的产生,致使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且每种药物毒副反应都较大,对人体其他功能有一定地损害作用,尤其对儿童健康成长,身心发育有害而无益。
化学药物治疗结核病,临床主要存在以下两点对患者不利a、联用必须以2-4种药物联用,患者不能耐受,毒副反应且大,有害其他功能,尤对患儿严重。b、全程治疗疗程甚长,一般病人难以完成规定的治疗方案疗程。既使是已被世界医学界所公认的短程化疗方案的疗程也太长,先用4种主药每日强化治疗2-3个月,再续用其中2种主药治疗4-6个月,总疗程为6-9个月。例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治疗后还须加用化学抗痨药物2年。如肾结核患者肾切除术后用药6个月以上外,每年还须用药1-2个月以防复发。还有许多病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根治痊愈、无须手术治疗、永不复发、患者免遭人体功能丧失、残废、畸形、瘫痪或死亡的纯中药治疗药物——灭痨丹、灭痨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灭痨丹、灭痨液分别为内服与外用的纯中药药物,治疗由结核杆菌所引发的各种结核病症。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白芥子 20-30红大戟 30-40甘遂30-40朱砂10-15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白芥子 30红大戟 30甘遂30朱砂10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是取红枣500克洗净煎汁留用,将枣渣去皮、去核,留枣肉备用,取白芥子、红大戟、甘遂各30克,朱砂10克,四味药分别碾碎、研粉,混合、和匀,与枣肉共捣制丸,每丸含药1克,药丸用枣汁送服。
本发明如只采用红大戟、甘遂各15克浓煎取汁,则制成灭痨液,可外用,即用汁清洗溃破创面。
本发明的优点用纯中药治疗结核病是最理想的药物,因为化学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大,患者不能耐受。在化疗中,如耐药性、药物毒副反应等问题仍相当严重,以致在我国不能按常规抗痨治疗的病例不断增加。在试点县的涂阻病人中复治疗率高达60%-70%,尤其是继发耐药性问题,往往是导致化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据报道,国内继发耐药性为65.5%-79.7%,较国外为高。因药物毒副反应、耐药性等问题可以更换抗结核化疗方案的余地还不大。因此,发挥传统中医药的特色和吸取中医药防治结核病的经验,使中医药在结核病的防治中发挥应有的功效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发明为纯中药治疗结核病的药物,起效迅速,功效神奇,完全能够根治痊愈,无须手术治疗,永不复发。药味少、疗程短、功效高、用量精、价格低、易开发、便制作、可内服、可外用、抗痨应用范围广、毒副作用与反应小,患者易耐受,特别适合患儿,对人体的功能、组织、脏器、身心健康成长、发育无损害作用。
有30年前用此药物根治痊愈,至今没有复发,当时患有腋淋巴结结核、肺结核、骨结核的严重患者的愈合像片及现代医学影像学所拍的X线照片。
实施例灭痨丹红枣500g洗净煎汁留用,将枣渣去皮、去核,留枣肉备用,取白芥子、红大戟、甘遂各30g,朱砂10g,四味药分别碾碎、研碎、混合、和匀,与枣肉共捣制丸,每丸含药1g,药丸用枣汁送服。成人每日3次,每次1-2丸。儿童每日2次,每次1丸。成人7天,儿童5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服药3个疗程可获痊愈,病情严重者自加疗程可治愈。
灭痨液红大戟、甘遂各15g,浓煎取汁,用汁清洗溃破创面。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3-5个疗程即自行收敛,愈合如常。
权利要求
1.一种灭痨丹,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白芥子 20-30红大戟 30-40甘遂30-40朱砂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痨丹,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白芥子 30红大戟 30甘遂30朱砂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痨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红枣500克洗净煎汁留用,将枣渣去皮、去核,留枣肉备用,取白芥子、红大戟、甘遂各30克,朱砂10克,四味药分别碾碎、研粉,混合、和匀,与枣肉共捣制丸,每丸含药1克,药丸用枣汁送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痨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如只采用红大戟、甘遂各15克浓煎取汁,则制成灭痨液,可外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灭痨丹、灭痨液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以白芥子、红大戟、甘遂、朱砂为原料,分别碾碎、研粉、混合、和匀,与枣肉共捣制丸,制成灭痨丹,药丸用枣汁送服。如只采用红大戟、甘遂浓煎取汁,则制成灭痨液,可外用。
文档编号A61P31/06GK1301548SQ99120668
公开日2001年7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李玲 申请人:李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