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旋加压髓内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846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旋加压髓内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内固定髓内针,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既可控制远端骨折段的旋转,又能使骨折端获得持续加压的防旋加压髓内针。
1940年,首先由Kuntscher提出用髓内针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传统的髓内针是一种截面为梅花形或“V”形的一边开槽且长而直的中空棒材,将其插于股骨髓腔内用于治疗股骨干中段的横断或短斜形骨折。其优点是手术操作较传统的钢板内固定简单,手术创伤较小,病人早期可开始主动活动;其主要缺点有二1、无法控制远端骨折段的旋转,因而无法完全防止骨折畸形愈合。2、骨折端不能获得持续加压。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髓内针为交锁髓内针。交锁髓内针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长而直的中空棒材,其上下两端各有两个螺丝孔,它通过用螺丝钉在上下两端横向穿过骨皮质来控制远端骨折段的旋转,但缺点是手术操作较传统的髓内针复杂,手术创伤大,术中需使用X光机来定位,而且这种方法也无法使骨折端获得持续的加压。最近中国专利9424805公开了一种髓内扩张自锁钉。它是由内钉和外钉组成,其外钉是两边开口的棒材,其内插入两条内钉,从下端开口处伸出成扩张两翼。内钉上端为宽刃,嵌入股骨上端的松质骨内,此种髓内针主要靠内钉上端的宽刃及下端伸出的两翼起到防止近侧骨折段的旋转的作用,其不足在于手术操作仍较为复杂,且无法使骨折端获得持续的加压。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尚未解决如何向骨折端持续加压的问题,而持续加压正是骨折迅速痊愈的重要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牢固固定骨折的同时既能防止远端骨折段的旋转,又能使骨折端获得持续加压的髓内针,以全面提高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旋加压髓内针,它包括外针1和内针2,其改进在于所述外针1为中空管,其前端为圆锥形,其后端的外六角或多角安装面13上及外螺纹14上分别装有一个防旋栓3和一个加压螺帽4;所述内针2为圆柱形,它插入外针1内,其前端沿外针内壁上的坡形斜面经孔11伸出,向一侧张开。
所述防旋栓3的内孔为内六角形或多角形,外表面为圆形,外表面圆周上沿轴向间隔布有若干条凸起的防旋利刃31。
所述加压螺帽的内孔为内螺纹孔,外表面则为六角或多角形。其前端外径大于外针1的外径。
所述内针2的前端呈扁平状,且一侧略带弧形,其后端有一段外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其明显的特点和优越性。它实现了股骨干骨折的固定、防旋和加压的有机统一。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骨折的远端由内外针固定,骨折的近端则因不旋转的防旋螺栓而控制了远端骨折段的旋转。而加压螺帽则因使用时会顶住股骨上端而产生一种将远端骨折段向近端拉的拉力,而使骨折端获得持续的加压。本实用新型的防旋、加压功能将确保骨折部位结合紧密,因而明显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本实用新型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治疗效果好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针1、内针2、防旋栓3及加压螺帽4。其中内针2装于外针1内,防旋栓3及加压螺帽4则装于外针后端外部。参见
图1,所述的外针1为不锈钢中空管,其直径为10mm,长约350mm,管壁厚约1.2mm,其前端为圆锥形,以容易插入股骨髓腔内,在前端的锥形体后部的管壁上开有一个与管内相通的孔11,用于使内针2从该孔伸出,为使内针能顺利从该孔伸出,在外针的内管壁上靠近孔11处设有一坡形斜面12,斜面顶端与孔相连。外针的后端外表面上依次设有外六角或多角安装面13及外螺纹14,本优选实施例中安装面为六角安装面,用于安装防旋栓3,外螺纹14则用于安装加压螺帽4。所述的内针2为圆柱形,由不锈钢制成,其直径约为3mm,其前端呈扁平状,且一侧略带弧形,以便于从外针上的孔11穿出并易于嵌入股骨外髁中。其后端靠端部有一段外螺纹,用于抽出内针时安装螺帽。该内针插入外针1内,其前端沿外针内壁上的坡形斜面12经孔11伸出,向一侧张开。所述的防旋栓3呈内方外圆形,也由不锈钢制成,其内孔为内六角形或多角形,本优选实施例中为六角形,其外表面为圆形,外表面直径与外针的外径相同,在外表面圆周上沿轴向间隔布有若干条凸起的防旋利刃31,本优选实施例中,在防旋栓的外表面圆周上间隔120°均匀设置有三个防旋利刃31,该防旋利刃沿防旋栓轴向设置,并沿径向凸起约3mm左右。该防旋栓套在外针后端的六角安装面13上,使用时,其三个利刃卡在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内,且由于防旋栓内孔为六角形而无法旋转,从而可控制远端骨折段的旋转。该防旋栓可很方便地套上或取下。所述的加压螺帽4为外方内圆形,也由不锈钢制成,其内孔为内螺纹孔,外表面则为六角或多角形,本例中为六角形,其前端外径大于外针1的外径。该加压螺帽螺纹连接于外针后端的外螺纹14上,用于为骨折端提供持续的加压。
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如图示,在固定股骨干骨折时,先在股骨髓腔内插入外针1及防旋栓3,防旋栓上的三个防旋利刃31卡在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内,然后插入内针2,使其从外针前端的坡形斜面12和孔11伸出,插于股骨外髁中,这样骨折远端由内外针固定,骨折近端因防旋栓内孔为六角形,因此无法旋转从而控制了远端骨折段的旋转。最后在外针后端旋进加压螺帽4,因其外径大于外针的外径,当其顶住股骨上段时会产生一种将远端骨折段向近端拉的拉力,从而使骨折端获得持续的加压。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防旋加压髓内针,包括外针(1)和内针(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1)为中空管,其前端为圆锥形,其后端的外六角或多角安装面(13)上及外螺纹(14)上分别装有一个防旋栓(3)和一个加压螺帽(4);所述内针(2)为圆柱形,它插入外针(1)内,其前端沿外针内壁上的坡形斜面经孔(11)伸出,向一侧张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旋加压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栓(3)的内孔为内六角形或多角形,外表面为圆形,外表面圆周上沿轴向间隔布有若干条凸起的防旋利刃(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旋加压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螺帽的内孔为内螺纹孔,外表面则为六角或多角形,其前端外径大于外针(1)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旋加压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2)的前端呈扁平状,且一侧略带弧形,其后端有一段外螺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防旋加压髓内针,它包括外针1和内针2,其改进在于所述外针1为中空管,其前端为圆锥形,其后端的外六角或多角安装面13上及外螺纹14上分别装有一个防旋栓3和一个加压螺帽4;所述内针2为圆柱形,它插入外针1内,其前端沿外针内壁上的坡形斜面经孔11伸出,向一侧张开。本实用新型可在牢固固定骨折的同时既能防止远端骨折段的旋转,又能使骨折端获得持续加压,因而可全面提高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68GK2369638SQ9920737
公开日2000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1日
发明者肖德明, 谢伟平, 王巨 申请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