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刮式安全耳挖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08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刮式安全耳挖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耳垢的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旋刮式安全耳挖棒,尤指一种可呈旋转方式刮除耳垢的工具。
耳挖棒在平日生活中,是一项必须经常使用到的清洁小工具,每当人体经过一段时间后,耳洞里通常都会滋生并堆积一些耳垢,若不适时的加以清除,长久下来便会造成耳洞产生不适感,甚而造成耳洞内的阻塞,将耳洞内的耳垢清洁干净,进而保持个人的清洁与卫生。
现在,除了专业的理容院会提供清洁耳垢的服务之外,一般多数人通常都是自行购买耳挖棒,以便自己动手清洁耳洞内的耳垢;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耳挖棒,是利用一圆棒体末端制有弧扁状的勺部,地而利用该勺部掏挖耳洞内的耳垢;然而,由于该耳挖棒的勺部周缘的端壁大都具有较尖锐的壁角,并非像圈环壁面般的绝对柔曲滑顺,且耳内的组织构造相当的脆弱并十分敏感,因此,在以该勺状耳挖棒自行掏挖耳垢时,便经常发生因施力不当而将耳洞挖伤的情形,更严重的甚至伤害了耳内的听觉组织,影响听力。
再者,由于耳洞内壁是呈一不规则状的弧曲孔洞,而该常见的耳挖棒是为一具有勺部的杆体,因此每当利用该挖耳棒来清除耳垢时,两者之间必定会因接触角度以或曲度的不同,而难于达到柔顺刮触之效,而必须利用多次掏挖的方式,将该耳挖棒深入耳洞内之后对耳壁进行数次刮除耳垢的动作,才能达到清除的目的;然而,由于该一多次掏挖的动作,且是自行掏挖,因此便常因无法正确判断耳垢的位置而使得耳垢没有完全掏挖干净,且即使清除过后,在掏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耳垢碎屑,还必须再以棉花棒的沾附,才能提高耳洞内的清洁度,迫使常见耳挖棒在使用上较为不顺手且不方便,是其导致清洁耳垢效力难于明显的原因。
因此,有鉴于传统耳挖棒的设计尚欠周全的困扰,特别是无法有效清洁、容易刮伤耳朵内壁与组织的问题,均应急待加以改进,而对于该等困扰便是本实用新型所要加以研创、改进的动机所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方便、有效且具安全性的旋转式安全耳挖棒,藉以在不伤耳内组织的安全前提下,提高清除耳垢时的便利性以及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旋刮式安全耳挖棒,主要是由一棒体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棒体的一端设有一轴座,而该轴座两端具软性挡片,挡片间并形成有一颈部;该轴座颈部上套设多圈由螺旋状的外簧包覆另一螺旋状的内簧所组成的一螺旋弹簧组,该螺旋弹簧组为轴座两端的挡片所定位,且螺旋弹簧组中的外簧簧径是大于挡片宽度,并且该外簧在轴座上呈螺旋环绕形态。
该轴座上的颈部亦可制成弧凸壁状。
该螺旋弹簧组的外簧及内簧,是以不锈钢弹簧线或尼龙线绕设成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在一棒体的一端处组设一轴座,并在该轴座上套设多圈由螺旋状的外簧包覆另一螺旋状的内簧所组成的螺旋弹簧组,此时,该螺旋弹簧组的外簧的每一簧圈便可呈现放射扩张状,且在簧圈与簧圈之间呈现出一间隙,藉此,便可利用该螺旋状外簧的簧圈去柔顺刮触耳洞的内壁,进而搓动棒体促使外簧的簧圈以旋刮的方式将耳垢去除。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新颖,可有效的清除耳垢,同时也将所施之力均匀的分散在每一簧圈上,减少因掏挖时施力不当而刮伤耳洞内壁状况发生,进而提高耳挖棒使用时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耳挖棒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耳挖棒的剖示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A-A断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耳挖棒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耳挖棒的另一实施例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旋刮式安全耳挖棒1,主要是由一棒体10、轴座11、一螺旋状外簧20及一螺旋状内簧21所组成;其中,该棒体10的一端处是组设有一轴座11,该轴座11是可用软质塑胶一体成型制成,或为利用子、母嵌座方式组扣制成,轴座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软质挡片12及13,两挡片12及13间并形成有一颈部14,进而利用该颈部14来套设一螺旋弹簧组2,形成该一旋刮式的安全耳挖棒1结构。
如图2、3所示,该螺旋弹簧组2是包含有一螺旋状外簧20及一螺旋状内簧21,螺旋弹簧组2在尚未装入上述颈部14之前,其内簧21的螺旋状杆体上,是以松动配合方式先行穿套外簧20,使螺旋状外簧20载附于内簧21的螺旋杆体上,即组成螺旋弹簧组2,然后才将螺旋弹簧组2以弹性压扣方式容套在上述轴座11的颈部14上定位;其间,该外簧20的簧径D是大于轴座11上的挡片宽度W,且由于该外簧20是穿套于内簧21的螺旋路径上,因此,该外簧20的每一簧圈24是皆成扩张成同心圆的放射状,并且保有一适当的间隙22,如此一来,该棒体10便可利用外簧20的各环簧圈24所展现的柔曲滑顺表面,来作为清洁耳垢的旋磨刮触片使用。
如图3、4所示,使用时,当该棒体10在伸入具有不规则孔壁曲度的耳洞3内部之后,便使外簧20的各环簧圈24具有环周的接触机会去与耳壁30相碰触,此时由于簧圈24是与耳壁30间呈接近垂直的角度碰触,因此,当搓动棒体10时,该等众多分布的簧圈24便可以旋刮的方式将耳垢刮落,并利用各簧圈24间所形成的间隙22来夹带清除耳垢碎屑,以达增进清洁耳垢的效果;若遇操作耳挖棒的施力过大时,该外簧20亦可透过弹性力及簧件的分散应力作用,将施力均匀分散到外簧20上的其他簧圈24上及该内簧21上,避免施力不当而对耳壁30造成伤害。
另外,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包含的实施形态中,该轴座11上的颈部14亦可制成弧凸壁状,以便于螺旋弹簧组2套置于颈部上之后,亦能呈现弧凸状绕的形态;再者该螺旋状的外簧20及内簧21是可取用不锈钢弹簧线(Spring wire)制成,同时亦可取用尼龙线(Nylon wire)制成内簧21及外簧20来加以实施。
综上所述,利用本实用新型所制成的旋刮式安全耳挖棒,将可提高耳垢的清洁效果,且有效避免耳洞内壁因施力不当而被刮伤的困扰,具有绝对性的实用价值及创作先进性,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旋刮式安全耳挖棒,主要是由一棒体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棒体的一端设有一轴座,而该轴座两端具软性挡片,挡片间并形成有一颈部;该轴座颈部上套设多圈由螺旋状的外簧包覆另一螺旋状的内簧所组成的一螺旋弹簧组,该螺旋弹簧组为轴座两端的挡片所定位,且螺旋弹簧组中的外簧簧径是大于挡片宽度,并且该外簧在轴座上呈螺旋环绕形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刮式安全耳挖棒,其特征在于该轴座上的颈部呈弧凸壁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刮式安全耳挖棒,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弹簧组的外簧及内簧,是以不锈钢弹簧线或尼龙线绕设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旋刮式安全耳挖棒,主要是由一棒体组成,其特征是该棒体的一端是设有一轴座,而该轴座上是可供套设多圈由外簧包覆内簧所组成的螺旋弹簧组;藉此,便可利用该螺旋弹簧组的外簧上的每一环簧圈去贴触耳壁,进而来回搓动棒体促使外簧可以旋刮的方式将耳洞内的耳垢清除,藉以提高耳挖棒使用时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清洁耳垢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F11/00GK2368493SQ99211409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2日
发明者曾绍谦 申请人:曾绍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