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396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组分,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分
【背景技术】
[0002]慢性咽炎又称慢性单纯性咽炎,日常较多见。病变主要在黏膜层,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其血管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也可见白细胞及浆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黏液腺可肥大,分泌功能亢进,黏液分泌增多。多见成年人,病程长,易复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如戒除烟酒,改善工作环境,积极治疗鼻及鼻咽慢性炎性病灶及有关全身性疾病。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局部治疗同急性咽炎,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2%硼酸液含漱,以保持口腔、口咽的清洁。或含服喉片。可用复方碘甘油、13%硝酸银溶液或10%弱蛋白银溶液涂抹咽部,有收敛及消炎作用。
[0003]但是,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而且会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经过长期的摸索,发明人认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治疗手段更为有效,且费用低廉,取得明显长效。
[0004]发明方法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费用高、效果不明显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分。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0007]一种应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为麦门冬12?15克、枇杷叶(去毛)12?15克、荆芥8?10克、薄荷6?8克、白僵蚕12?14克、桔梗6?8克、甘草4?6克。
[0008]所述组分还包括玄參12?15克,党参10?15克。
[0009]所述组分还包括白朮8?12克、柴胡8?12克,陈皮8?12克。
[0010]所述组分还包括厚朴6?8克,黛蛤散8?12克,天竺黄8?12克。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特结合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是不应当将本实施例看做是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0012]实施例1、
[0013]当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呛咳无痰时,取麦门冬12克、枇杷叶(去毛)12克、荆芥8克、薄荷6克、白僵蚕12克、桔梗6克、甘草4克,玄參12克,党参10克,煎服,起到滋阴润肺、润燥利咽之作用。
[0014]当咽喉干燥,但不欲饮时,加入白朮8克、柴胡8克,陈皮8克。
[0015]当患者咽部异物感明显,咽部作胀时,加入厚朴6克,黛蛤散8克,天竺黄8克,可起到清热理气、化痰利烟的作用。
[0016]实施例2、
[0017]当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呛咳无痰时,取麦门冬15克、枇杷叶(去毛)15克、荆芥10克、薄荷8克、白僵蚕14克、桔梗8克、甘草6克,玄參15克,党参15克,煎服,起到滋阴润肺、润燥利咽之作用。
[0018]当咽喉干燥,但不欲饮时,加入白朮8克、柴胡8克,陈皮8克。煎服。
[0019]当患者咽部异物感明显,咽部作胀时,加入厚朴8克,黛蛤散12克,天竺黄12克,可起到清热理气、化痰利烟的作用。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为麦门冬12?15克、枇杷叶(去毛)12?15克、荆芥8?10克、薄荷6?8克、白僵蚕12?14克、桔梗6?8克、甘草4?6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还包括玄參12?15克,党参10?15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还包括白朮8?12克、柴胡8?12克,陈皮8?12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还包括厚朴6?8克,黛蛤散8?12克,天竺黄8?12克。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为麦门冬12~15克、枇杷叶(去毛)12~15克、荆芥8~10克、薄荷6~8克、白僵蚕12~14克、桔梗6~8克、甘草4~6克。所述组分还包括玄參12~15克,党参10~15克。所述组分还包括白朮8~12克、柴胡8~12克,陈皮8~12克。所述组分还包括厚朴6~8克,黛蛤散8~12克,天竺黄8~12克。
【IPC分类】A61K36-8968, A61P11-04, A61K36-899, A61K35-64
【公开号】CN104547511
【申请号】CN201410787796
【发明人】蓝春秀
【申请人】蓝春秀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