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398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对糖尿病一证的认识机理,进而提供一种治疗该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些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制成:赤芍12-18份、甘草3-9份、黄芪9-15份、土鳖虫9-15份、地黄28-32份、牛膝12-18份、黄连18-25份、丹参28-32份、地龙9-15份、当归28-32份、决明子18-25份、水蛭9-15份、桃仁9-15份、绞股蓝12-18份、红花12-18份、鸡血藤28-32份、僵蚕9_15份、天冬28-32份、麦冬28-32份。
[0005]上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赤芍15份、甘草6份、黄芪12份、土鳖虫12份、地黄30份、牛膝15份、黄连22份、丹参30份、地龙12份、当归30份、决明子20份、水蛭12份、桃仁12份、绞股蓝15份、红花15份、鸡血藤30份、僵蚕12份、天冬30份、麦冬30份。
[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混合后采用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300-500ml,每日早晚两次服用,每日一副。
[0007]组方分析: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糖尿病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同时患病日久,则易发生阴损及阳及病久入络的病变,阴损及阳则阴阳俱虚,而病久入络则血脉瘀滞。基于上述认识治疗时应以补阴、润燥为要,同时兼补肾阳、破血、活淤,尤要兼顾破血活淤,须知血活血足则燥去。故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增加地黄、当归、天冬、麦冬的用量配比取其补阴润燥之效,取绞股蓝、地龙、黄连、决明子清热之效,以赤芍、土鳖虫、丹参、水蛭、桃仁、红花、鸡血藤的破淤、活血之效,更取僵蚕的通散之效以助血行。由于组方中尽是凉、寒、苦、咸之物,为防阴极伤阳,同时也为久病出现的阴损及阳的变局,以牛膝、黄苗、补肾阳及周身阳气。上述诸药合用,阴液得补,阴液得行,肺燥尽去则全身津液周布,糖尿病一证自解。该中药组合物在药物选用上虽然为常用药物,但通过对病症准确的辩证分析,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09]实施例1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些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制成:赤芍18g、甘草9g、黄芪15g、土鳖虫15g、地黄32g、牛膝18g、黄连25g、丹参32g、地龙15g、当归32g、决明子25g、水蛭15g、桃仁15g、绞股蓝18g、红花18g、鸡血藤32g、僵蚕15g、天冬32g、麦冬32g。
[0010]在本实施例中,为对药物进行毒性试验,各原料药物的重量份取其最大重量份进行试验,毒性试验分为急性毒性实验及长期毒性试验,结果如下:
急性毒性试验:为方便对小白鼠进行投药喂食,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汤汁进行浓缩雾化造粒得到中药颗粒。将中药颗粒溶解在蒸馏水中,以临床日用量的195倍给小白鼠投药喂食,观察7日。结果所有小白鼠的活动、饮食、毛发未见异常,未见毒性反应。对白鼠口腔和破损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未见有刺激性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
[0011]长期毒性实验:将本发明该实施例中制备的中药颗粒对小鼠按20.15g生药/kg溶解在水中,对小鼠连续用药16周,每天2次,及停药2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试验小白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采用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2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
[0012]实施例2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些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制成:赤芍15g、甘草6g、黄芪12g、土鳖虫12g、地黄30g、牛膝15g、黄连22g、丹参30g、地龙12g、当归30g、决明子20g、水蛭12g、桃仁12g、绞股蓝15g、红花15g、鸡血藤30g、僵蚕12g、天冬30g、麦冬30g。
[001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实验如下:
糖尿病患者58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例,平均年龄48.6,症状:多饮、多尿、消瘦,空腹平均血糖值10.4,尿带泡沫,饮食不减部分患者饮食量增加。
[0014]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组29例,治疗组空腹平均血糖值为10.6,对照组空腹平均血糖值10.2,治疗组采用口服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
[0015]诊断标准:
每治疗I周,采用检测空腹血糖值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结束停药2周再次检测空腹血糖值进行治疗效果比较。
[0016]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I周后,测对照组空腹平均血糖值为9.5,平均下降1.1,其中29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皆有一定的下降,测治疗组空腹平均血糖值为9.6,平均下降0.6,其中27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有一定的下降。继续治疗I周,测对照组空腹平均血糖值为9.3,平均下降0.2,其中仅有5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相对于治疗I周结束时有一定的下降,测治疗组空腹平均血糖值为8.3,平均下降1.3,其中29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相对于治疗I周结束时都有一定的下降。继续服药一周,对照组空腹平均血糖值基本无变化,只有2例患者出现较小的降低,治疗组空腹平均血糖值为7.5,平均下降0.8,其中24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降至7以下。停药2周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普遍出现升高现象,而治疗组有5例患者血糖值升高,其中维持在7以下的患者数量为23例。
[0017]通过治疗结果可知,对照组在开始治疗的第一周治疗效果优于治疗组,但继续治疗效果较差,根治效果基本无可能。而治疗组的疗效持续有效,治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对于对照组所服药物,该中药组合物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
[0018]典型病例:
女,52岁,糖尿病病史半年,总觉口渴欲饮,每日饮水量3升以上,小便数急,每日10多次,小便带泡沫不易散去,体形消瘦,饮食量不减,双腿无力,头部昏涨,测空腹血糖值11.8,口服二甲双胍血糖值略有下降,医生建议体外注射胰岛素,由于该患者长期晕针,一直拒绝。
[0019]后采用服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服药一周后,自感口渴症状减轻,测空腹血糖值下降至9.3,继续服用该中药组合物2周,空腹血糖值降至7.3,口渴、小便数急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继续服药I周,空腹血糖值降至6.9,停药。至今3月,再无口渴、小便数急现象出现,日常测量空腹血糖值基本维持在7左右,虽略高于正常血糖值,但基本属于治疗痊愈。
[0020]实施例3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些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制成:赤芍12g、甘草9g、黄芪9g、土鳖虫15g、地黄28g、牛膝18g、黄连18g、丹参32g、地龙9g、当归32g、决明子18g、水蛭15g、桃仁9g、绞股蓝18g、红花12g、鸡血藤32g、僵蚕9g、天冬32g、麦冬28g。
[0021]实施例4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些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制成:赤芍18g、甘草3g、黄芪15g、土鳖虫9g、地黄32g、牛膝12g、黄连25g、丹参28g、地龙15g、当归28g、决明子25g、水蛭9g、桃仁15g、绞股蓝12g、红花18g、鸡血藤28g、僵蚕15g、天冬28g、麦冬32g。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些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制成:赤芍12-18份、甘草3-9份、黄芪9-15份、土鳖虫9_15份、地黄28-32份、牛膝12-18份、黄连18-25份、丹参28-32份、地龙9_15份、当归28-32份、决明子18-25份、水蛭9-15份、桃仁9-15份、绞股蓝12-18份、红花12-18份、鸡血藤28-32份、僵蚕9_15份、天冬28-32份、麦冬28-3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赤芍15份、甘草6份、黄芪12份、土鳖虫12份、地黄30份、牛膝15份、黄连22份、丹参30份、地龙12份、当归30份、决明子20份、水蛭12份、桃仁12份、绞股蓝15份、红花15份、鸡血藤30份、僵蚕12份、天冬30份、麦冬3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对糖尿病一证的认识机理,进而提供一种治疗该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些列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制成:赤芍12-18份、甘草3-9份、黄芪9-15份、土鳖虫9-15份、地黄28-32份、牛膝12-18份、黄连18-25份、丹参28-32份、地龙9-15份、当归28-32份、决明子18-25份、水蛭9-15份、桃仁9-15份、绞股蓝12-18份、红花12-18份、鸡血藤28-32份、僵蚕9-15份、天冬28-32份、麦冬28-32份。该中药组合物在药物选用上虽然为常用药物,但通过对病症准确的辩证分析,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IPC分类】A61K35-64, A61K35-62, A61P3-10, A61K36-8968
【公开号】CN104547530
【申请号】CN201510029944
【发明人】汤妍
【申请人】汤妍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