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4898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 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经典桂附地黄丸组方的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桂附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是由补阴经典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 肉山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加肉桂、附子(制)而成,桂附地黄丸是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的方 剂,有温补肾阳行水化气等功效。能治肾阳不足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夜尿增多等症。
[0003] 但由于桂附地黄丸属甘温性,偏于补阴的药,主治肺肾阴虚,其配方中阴柔的药多 一些,所以吃后有时候会妨碍消化的副作用,因此不仅脾胃功能弱、消化不良者慎吃,而且 长期服用会导致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0004] 中国专利文献CN102343020A (申请号201010242813. 3)公开了一种制备桂附地黄 滴丸的工艺方法,桂附地黄滴丸由肉桂1~2份、附子(制)1~2份、熟地黄8~16份、酒 萸肉4~8份、牡丹皮3~6份、山药4~8份、茯苓3~6份、泽泻3~6份组成。本发明 的优点在于:根据组方各味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理化性质,采用各自不同的溶媒提取, 用DlOl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提纯除杂,不仅使服用量大幅度减少,较原桂附地黄胶囊服 用量减少了 50%,而且采用脂水皆溶的基质分散,大大缩短了崩解溶散时限,使提取物分 散于基质中,利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疗效。上述专利中桂附地黄丸妨碍消化的 副作用并没有减弱。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的制 备方法。
[0006] 术语说明
[0007] 胃蛋白酶的活力单位(U):采用中国药典1977年版制定的检测方法检测的活力单 位。
[0008] 胰蛋白酶的活力单位(U):采用中国药典1990年版制定的检测方法检测的活力单 位。
[0009]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0010] 一种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1] (1)将桂附地黄丸原料中的八味原料药经粉碎后,制得原料粉末,然后按每百克原 料粉末加入200~600克水和炼蜜,混合均匀,制得原料浆液;
[0012] (2)向步骤(1)制得的原料浆液中加入酸调pH值为1. 5~2. 2,按每百克桂附地 黄丸原料加入40~80活力单位的胃蛋白酶,在温度36~38°C,处理2~3小时,碱调pH 值为7. 8~8. 2,制得胃蛋白酶处理的浆液;
[0013] (3)向步骤(2)制得的胃蛋白酶处理的浆液中,按每百毫升加入20~50活力单位 的胰蛋白酶,在温度36~38°C,处理2~3小时,酸调pH值至5. 5~6,即得胃、胰蛋白酶 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
[0014]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桂附地黄丸原料如下,均为重量份:
[0015] 肉桂1~2份、附子(制)1~2份、熟地黄8~16份、酒萸肉4~8份、牡丹皮 3~6份、山药4~8份、获考 :3~6份、泽泻3~6份、炼蜜1~2份。
[0016]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桂附地黄丸原料如下,均为重量份:
[0017] 肉桂1份、附子(制)1份、熟地黄16份、酒萸肉8份、牡丹皮6份、山药8份、茯苓 6份、泽泻6份、炼蜜2份。
[0018]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桂附地黄丸原料如下,均为重量份:
[0019] 肉桂2份、附子(制)2份、熟地黄16份、酒萸肉8份、牡丹皮6份、山药8份、茯苓 6份、泽泻6份。
[002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2)、(3)中的酸为盐酸。
[002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碱为碳酸钠。
[0022] 有益效果
[0023] 本发明通过将传统桂附地黄丸原料经胃、胰蛋白酶分解处理,得到了副作用较小 的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该品酸甜适口,且经实际应用,长期服用该胃、胰蛋 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不仅能够达到服用桂附地黄丸治疗效果,并且导致胃寒、阻碍 消化的副作用也得到极大的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所保护范围不限 于此。
[0025] 实施例1
[0026] -种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27] ( 1)将桂附地黄丸原料中的八味原料药经粉碎后,制得原料粉末,然后按每百克原 料粉末加入200克水和炼蜜,混合均匀,制得原料浆液;
[0028] (2)向步骤(1)制得的原料浆液中加入盐酸调pH值为1.5,按每百克桂附地黄丸 原料加入40活力单位的胃蛋白酶,在温度36 °C,处理3小时,碳酸钠调pH值为8,制得胃蛋 白酶处理的浆液;
[0029] (3)向步骤(2)制得的胃蛋白酶处理的浆液中,按每百毫升加入50活力单位的胰 蛋白酶,在温度37°C,处理2小时,盐酸调pH值至5. 5,即得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 服液。
[0030] 所述步骤(1)的桂附地黄丸原料如下,均为重量份:
[0031] 肉桂1份、附子(制)1份、熟地黄16份、酒萸肉8份、牡丹皮6份、山药8份、茯苓 6份、泽泻6份、炼蜜2份。
[0032] 实施例2
[0033] -种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34] ( 1)将桂附地黄丸原料中的八味原料药经粉碎后,制得原料粉末,然后按每百克原 料粉末加入600克水和炼蜜,混合均匀,制得原料浆液;
[0035] (2)向步骤(1)制得的原料浆液中加入酸调pH值为2. 2,按每百克桂附地黄丸原 料加入80活力单位的胃蛋白酶,在温度38 °C,处理2小时,碳酸钠调pH值为7. 8,制得胃蛋 白酶处理的浆液;
[0036] (3)向步骤(2)制得的胃蛋白酶处理的浆液中,按每百毫升加入20活力单位的胰 蛋白酶,在温度37 °C,处理3小时,盐酸调pH值至6,即得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 液。
[0037] 所述步骤(1)的桂附地黄丸原料如下,均为重量份:
[0038] 肉桂2份、附子(制)2份、熟地黄16份、酒萸肉8份、牡丹皮6份、山药8份、茯苓 6份、泽泻6份。
[0039] 试验例1
[0040] 梁某,男,济南历下区人,主要症状为肾阳不足导致的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脾胃功 能正常。服用实施例1所述的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每天二次,每次15克, 服用一个月,症状明显改善,且脾胃功能正常。
[0041] 隋某,女,济南章丘市人,长期服用桂附地黄丸导致胃寒、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的 症状。服用实施例1所述的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每天二次,每次15克,月艮 用一个月,胃寒、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的症状逐渐减轻。
[0042] 试验例2
[0043] 经50具有显著肾阴虚患者服用实施例2所述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 液,每天服用两次,每次35可,服用一个月,记为组1。同时50位具有显著肾阴虚患者服用 普通市售桂附地黄丸,按说明书服用,记为组2。结果如表1所示。
[0044] 表 1
[0045]
【主权项】
1. 一种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 将桂附地黄丸原料中的八味原料药经粉碎后,制得原料粉末,然后按每百克原料粉 末加入200~600克水和炼蜜,混合均匀,制得原料浆液; (2) 向步骤(1)制得的原料浆液中加入酸调pH值为1. 5~2. 2,按每百克桂附地黄丸 原料加入40~80活力单位的胃蛋白酶,在温度36~38°C,处理2~3小时,碱调pH值为 7. 8~8. 2,制得胃蛋白酶处理的浆液; (3) 向步骤(2)制得的胃蛋白酶处理的浆液中,按每百毫升加入20~50活力单位的胰 蛋白酶,在温度36~38°C,处理2~3小时,酸调pH值至5. 5~6,即得胃、胰蛋白酶处理 的桂附地黄口服液。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桂附地黄丸原料如下, 均为重量份: 肉桂1~2份、附子(制)1~2份、熟地黄8~16份、酒萸肉4~8份、牡丹皮3~6 份、山药4~8份、获考:3~6份、泽泻3~6份、炼蜜1~2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桂附地黄丸原料如下, 均为重量份: 肉桂1份、附子(制)1份、熟地黄16份、酒萸肉8份、牡丹皮6份、山药8份、茯苓6份、 泽泻6份、炼蜜2份。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桂附地黄丸原料如下, 均为重量份: 肉桂2份、附子(制)2份、熟地黄16份、酒萸肉8份、牡丹皮6份、山药8份、茯苓6份、 泽泻6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中的酸为盐酸。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碱为碳酸钠。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将桂附地黄丸原料经粉碎后,制得原料粉末,然后加入水,混合均匀,制得原料浆液;(2)向原料浆液中加入酸调pH值,加入胃蛋白酶,处理,碱调pH值,制得胃蛋白酶处理的浆液;(3)向胃蛋白酶处理的浆液中加入胰蛋白酶,处理,酸调pH值,制得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本发明通过将传统桂附地黄丸原料经胃、胰蛋白酶分解处理,得到了副作用较小的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该品酸甜适口,且经实际应用,长期服用该胃、胰蛋白酶处理的桂附地黄口服液不仅能够达到服用桂附地黄丸治疗效果,并且导致胃寒、阻碍消化的副作用也得到极大的降低。
【IPC分类】A61P13-00, A61K35-644, A61K36-8945, A61K9-00, A61P7-10
【公开号】CN104666733
【申请号】CN201310625516
【发明人】白杨
【申请人】白杨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