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086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课业负担的不断加重,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越 来越高.而过度用眼引起的视疲劳,是造成青少年近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小儿近视属于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和成人近视的特点有所不同。近视(近视眼)指眼睛在调节放松 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小儿近视指发 病为儿童时期,存在调节异常,进展性,易受多因素干扰的特点。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药物,治 疗效果好,并且无副作用。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药物,包括 内服药:小麦胚芽、玉米胚芽、紫苏子、茯苓、蒲公英、菊花、石决明、夏枯草; 外用药:山药、黄苗、天冬、麻黄根、芦根、大腹皮、猪苓、白芍、通草、秦皮、桑叶。
[00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按重 量计算包括: 外用药:山药10-20份、黄芪8-16份、天冬9-20份、麻黄根14-22份、芦根13-25份、大 腹皮10-20份、猪苓5-14份、白芍35-40份、通草10-20份、秦皮10-20份、桑叶20-30份; 所述的内服药包括:5_8份小麦胚芽、7-9份玉米胚芽、2-4份紫苏子、5-7份茯苓、1-2 份蒲公英、6-8份菊花、6-8份石决明、3-5份夏枯草。
[0006]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青少年近视的药物, 所述的内服药的制备工艺为:将小麦胚芽、玉米胚芽、紫苏子、茯苓、蒲公英按一定比例 混合进行微粉碎,并用10目的筛网进行过筛,弃掉粗大原料形成原料;加水均匀混合并通 过20兆帕均质机进行均质,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状颗粒; (2) 将上述粉状颗粒加入18份蒸馏水热至70-75°C,然后加入0. 0007份的纤维素酶进 行第一次酶解,此过程中温度维持在70-75°C,持续时间100分钟,得到第一次酶解液; (3) 将第一次酶解液的PH值调至8. 0-8. 5,降温至50°C,加入0. 003份的碱性蛋白酶进 行第二次酶解,此过程中温度维持在70-7°C,直至PH值降至7. 5,得到第二次酶解液。
[0007] (4)将第二次酶解液的PH值调至5. 0-5. 5,温度降低至40_45°C并加入0· 002份的 风味酶进行第三次酶解,温度维持在40-45°C,持续90分钟,在此过程中将酶解液的PH值持 在6. 5,得到第三次酶解液; (5)将第三次酶解液的PH值再次调至8. 0-8. 5,降温至50°C,加入0. 003份的碱性蛋白 酶进行第四次酶解,此过程中温度维持在70-7°C,直至PH值降至7. 5,得到第四次酶解液。
[0008] (6)将第四次酶解液加入0. 004份的中性蛋白酶进行第五次酶解,并维持温度在 80-85°C,持续120分钟,期间将PH值维持在6. 5-7. 5,得到第五次酶解液; 将第五次酶解液迅速升温至KKTC并保持5分钟,然后迅速降温至65-70°C,并依次通 过五台均质机进行均质,然后进行喷雾干燥,最后得到粉状颗。
[0009] 所述的内服药为是滴丸剂,制备步骤为: 步骤1,将山药、黄芪、天冬、麻黄根、芦根、大腹皮、猪苓、白芍、通草、秦皮、桑叶加2-5 倍70-10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提取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到醇提 物; 步骤2,步骤1的乙醇提取后的药渣,第一次加入6倍量pH7-8的碱水煎煮1-3小时, 第二次加入2-12倍量水煎煮0. 5-2小时,得到提取液,提取液浓缩,加乙醇至药液含醇量 50% -80%,静置12-36小时,分离上清液,回收乙醇、收膏至糖度55% -80%,得到提取物; 步骤3,步骤1的醇提物混悬于预融化的PEG-6000中;加入提取物,混合均匀;加入冰 片,混匀;化料温度为60-100°C ;液体石蜡的温度为5-10°C,制成滴丸剂。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包括了外用药和内服药来就解决青少年近视的问题,外 用药采用:山药、黄芪、天冬、麻黄根、芦根、大腹皮、猪苓、白芍、通草、秦皮、桑叶,放入密闭 的眼镜中(如泳镜)中药熏洗,并口服内服药,产生了协同的作用,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结合治 疗改善了眼部血液的循环,临床试验显示治疗效果好,无副作用,适合儿童使用。其内服药 由小麦胚芽、玉米胚芽、紫苏子、茯苓、蒲公英、菊花、石决明、夏枯草配制,并且由于先期均 质,使得酶解中的玉米胚芽和小麦胚芽酶解充分,并且五次酶解产生的小肽多肽大肽、5% 的麦芽糊精、淀粉、酶解纤维素产生的低聚糖多聚糖微细纤维素,乳化充分,胚芽油与VE液 滴直径很小,直径在15微米以下,微胶囊化效果良易于吸收,使得整个内服药的吸收率达 到95%,经过试验对比,在不用五次酶解的情况下,内服药需要5倍的周期才能达到五次酶 解工艺生产内服药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本发明所述的实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发明,在与本发明相当的含义 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和调整,都应认为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012] 实施例1 外用药:山药10-20份、黄芪8-16份、天冬9-20份、麻黄根14-22份、芦根13-25份、大 腹皮10-20份、猪苓5-14份、白芍35-40份、通草10-20份、秦皮10-20份、桑叶20-30份; 所述的内服药包括:5_8份小麦胚芽、7-9份玉米胚芽、2-4份紫苏子、5-7份茯苓、1-2 份蒲公英、6-8份菊花、6-8份石决明、3-5份夏枯草。
[0013] 所述的内服药的制备工艺为:将小麦胚芽、玉米胚芽、紫苏子、茯苓、蒲公英按一定 比例混合进行微粉碎,并用10目的筛网进行过筛,弃掉粗大原料形成原料;加水均匀混合 并通过20兆帕均质机进行均质,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状颗粒; (2) 将上述粉状颗粒加入18份蒸馏水热至70-75°C,然后加入0. 0007份的纤维素酶进 行第一次酶解,此过程中温度维持在70-75°C,持续时间100分钟,得到第一次酶解液; (3) 将第一次酶解液的PH值调至8. 0-8. 5,降温至50°C,加入0. 003份的碱性蛋白酶进 行第二次酶解,此过程中温度维持在70-7°C,直至PH值降至7. 5,得到第二次酶解液。
[0014] (4)将第二次酶解液的PH值调至5· 0-5. 5,温度降低至40-45°C并加入0· 002份的 风味酶进行第三次酶解,温度维持在40-45°C,持续90分钟,在此过程中将酶解液的PH值持 在6. 5,得到第三次酶解液; (5)将第三次酶解液的PH值再次调至8. 0-8. 5,降温至50°C,加入0. 003份的碱性蛋白 酶进行第四次酶解,此过程中温度维持在70-7°C,直至PH值降至7. 5,得到第四次酶解液。
[0015] (6)将第四次酶解液加入0. 004份的中性蛋白酶进行第五次酶解,并维持温度在 80-85°C,持续120分钟,期间将PH值维持在6. 5-7. 5,得到第五次酶解液; 将第五次酶解液迅速升温至KKTC并保持5分钟,然后迅速降温至65-70°C,并依次通 过五台均质机进行均质,然后进行喷雾干燥,最后得到粉状颗。所述的五台均质机的压力依 次为40兆帕、65兆帕、55兆帕、40兆帕、55兆帕。
[00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