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通用型医用输液自动继液输液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115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通用型医用输液自动继液输液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行业用的输液器具,特别指一种可实现多瓶软瓶、多瓶硬瓶或多瓶软硬瓶混合输液时自动换瓶继液的新型通用型医用输液自动继液输液头。
【背景技术】
[0002]在医疗行业,连续输液还不常见,传统的单瓶输液、人工换瓶,给医疗工作者带来极大的劳动强度,也易因为不经意的疏忽造成一些医疗事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连续输液自动换瓶目的,本申请发明人研制了可实现自动继液的几代产品。
[0003]发明专利ZL2012104089744《一种自动控制液、气体分时相输入的双通道输液头》,虽然采用了两通道设计和浮球控制,但是该方案不能用于软袋容器输液,因软袋容器不需要进气,只要连通就开始输液。如果该设计用于软袋液体会导致所有液体瓶同时输液,进一步导致所有液体混合,引发安全事故。另外,最先一瓶的进气端也会因连通器原理而引起液体返流导致外溢,引发浪费。而且该方案的的浮球阀门设计导致关闭的力量太少,远不能直接对抗软瓶内液体的压力,故浮球阀门结构需要改进。
[0004]本申请发明人还特意针对软瓶输液设计了自动换瓶装置,申请号2014107308437公开的《一种用于软袋输液的自动继液输液头》,利用改造后的浮球阀门(巧妙对抗了软瓶液体巨大的液体压力)来实现当前软瓶的输液等待,当前一瓶输入空气使浮球下沉阀门打开来解除输液等待,实现软瓶输液的自动换瓶。但这种原理结构不能同时适用于硬瓶输液的自动换瓶需求。
[0005]为了满足通用的要求,本申请发明人又进行了改进,发明申请201410730840.3《一种通用型自动继液输液头》公开了一种可适用于软、硬输液容器的输液头结构,尝试整合两种物理控制自动换瓶的原理,即控制硬瓶液体在适当的时候进气来实现硬瓶输液自动换瓶,以及让后面的软袋容器实现输液等待,并适时终止等待来实现软瓶输液的自动换瓶这两种自动换瓶原理。当然软瓶输液时还要防止液体返流。但在实际加工和使用中发现这种通用型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了两个阀门室和两个阀门的结构,增加了制造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效率,且浮球较小浮力不足。两个阀门室的阀门开闭不能做到同步,造成在硬瓶输液时空气已经进入靠近进液管的阀门室但靠近出液管的阀门不打开(没有空气进入),这时所有连接出液管的开口全部封闭导致输液暂停。即使解决阀门同步后(如在浮球底端硬性连接,阀门室间隔中开硬性连接杆的运动槽)也不能实现硬瓶输液时当两个阀门同时打开后,有效的实现连续输液。因为这样的同步阀门设计会导致进入前一阀门室内的空气会经阀门室间隔底端的运动槽进入后一阀门室内,并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进入后一阀门室内的气体可能直接进入出液管,可造成气体进入人体内;二是就算气体不流入出液管而流向阀门室顶端的管道开口,这也会影响该开口的瓶内液体流出,因为前后两个阀门室顶端开口的气压相等,液体流不出来。
[0006]综上所述,前一代产品不能用于软袋输液,只能用于硬瓶输液,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还有排气操作麻烦,输液头在没插入输液瓶内时要用输液头保护套密封(不然会有气体经输液头顶端的开口进入出液管)等缺陷。而应用于软瓶自动换瓶的设计又不能同时用于硬瓶输液的自动换瓶。后一代通用型产品在整合硬瓶、软瓶自动换瓶原理方面有所突破,但缺陷也较明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细微改动(如硬性连接使阀门同步)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要打破后一代通用型产品原有的整合思路,在浮球阀门物理控制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阀门同步问题,二是当一边进气通道打开时另一边打开的液体通道要主动从瓶内抽吸液体,使空气被动进入瓶内(因为气体不会主动进入瓶内这样肯定会而导致输液停止)。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重新整合软、硬瓶输液时自动换瓶原理,提供一种通过改变浮球阀门室结构和双输液通道连接结构来实现软、硬输液容器自动换瓶、连续输液的新型通用型医用输液自动继液输液头。
[000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有输液头主体,设置在输液头主体上的两条通道,设置在输液头主体下部的浮球阀门室,和连通浮球阀门室的进、出液管的输液头,其中:
所述的两条通道为气液双用通道和液体通道,两通道的顶端均连通至瓶袋内,两通道上均设置有阀门;其中气液双用通道的底端开口设置在浮球阀门室的顶部,液体通道的底端开口设置在出液管上;
所述的浮球阀门室数量设置为一个,其室内设置有一个顶部带两阀门杆的浮球,室底设置有一个与出液管相连通的出液开口 ;所述浮球上的两阀门杆分别对应两条通道上的阀门,浮球底端正对出液开口 ;所述浮球上浮带动两阀门杆上行同步关闭两阀门、阻断两条通道;所述浮球重力下沉带动两阀门杆下行同步打开两阀门、两条通道复通,且下行的浮球底面与出液开口接触封闭,同时阻断该开口出液。
[0009]上述气液双用通道的底端开口在阀门室顶端,当液体经其流出时只进入阀门室内。上述液体通道不经过浮球阀门室内,而是将出口底端直接连接在出液管上,有利于在硬瓶输液时出液管形成的抽吸力直接从硬瓶内主动抽吸液体,使阀门室内的空气被动进入硬质瓶内。在硬瓶输液时,抽吸力还可使浮球底端更好的与浮球阀门室底部的出液开口封闭,防止阀门室内的气体进入出液管,提高输液安全性。
[0010]为了保证有效进气和液体的有效流出,克服回流问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液管连通在浮球阀门室一侧,且进液管壁顶面与浮球阀门室壁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浮球阀门室底部,与浮球阀门室底面的出液开口连通。该进液管与浮球阀门室的配合设计,有利于硬瓶输液时空气顺利进入气液双用通道;出液管与阀门室出液开口的配合设计,能有效防止出液管内液体回流。
[0011]为了充分利用硬瓶输液时的主动抽吸力和软瓶输液时的脉冲式防返流的物理原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浮球阀门室一侧设置一个进液管入口,顶部设置一个气液双用通道进气或出液开口,底部设置一个出液开口连通出液管,浮球阀门室内设置一上、下运动的浮球;其进液管和气液双用通道形成硬瓶输液时的进气流道。气液双用通道、浮球阀门室、出液开口和出液管等配合上、下运动的浮球形成软瓶输液时防止返流的脉冲式输液流道。其液体通道、出液管加上浮球下沉时封闭的出液开口形成硬瓶输液时能主动抽吸瓶内液体的抽吸流道。本例中浮球阀门室只设置有三个开口,一个开口连通进液管,一个开口连通气液双用通道,一个开口连通出液管,液体通道不经过浮球阀门室;当输液头用于硬瓶输液时,气体经前一空瓶、进液管进入阀门室,浮球下浮同步复通两条通道,同时浮球向下封闭阀门室底部的出液开口,该瓶后的管道内流动的液体通过抽吸流道对瓶内的液体产生巨大的主动抽吸作用,从而使阀门室内的空气经进气流道被动进入瓶内,实现自动换瓶。当输液头用于软袋输液时(无需持续进气配合输液),空气经前一软袋和进液管进入阀门室,浮球下浮同步复通两条通道,软袋内液体经液体通道和上述脉冲式输液流道最终流入出液管,实现自动换瓶功能。其脉冲式防返流功能的实现为:软瓶内的液体经气液共同通道进入浮球阀门室内并在阀门室内积聚(因出液开口是关闭的),当阀门室内的液体快要进入进液管时,这时浮球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时,浮球上浮,出液开口打开,阀门室内的液体经出液开口流向出液管,当浮力小于重力时浮球下沉再次关闭出液开口,这样实现了脉冲式输液同时也防止液体反流到前一软瓶。
[0012]本发明所述的液体通道、出液管加上浮球下沉时封闭的出液开口形成硬瓶输液时能主动抽吸瓶内液体的抽吸流道。所述液体通道经瓶、袋内直接连通于出液管,同时出液管与浮球阀门室相通的出液开口在浮球作用下关闭,在出液管后面液体继续流动的作用下在液体通道与出液管内形成主动的抽吸力,液体经液体通道输出,空气经气液双用通道被动进入瓶内。
[0013]本发明自动继液为串联结构,即所述的输液头主体的进液管连接前一输液头主体的出液管,出液管连接后一输液头主体的进液管,形成串联结构的连续输液头组,其中第一输液头主体的进液管接入气体,最后一个输液头主体的出液管连接输液针。所述串联结构的输液头组在进行连续输液时,先将第一输液头主体插入输液瓶或输液袋开始输液(软袋时插入即可,硬质输液瓶时需挤压用于串联的软管道,把硬瓶内的液体主动抽吸出来),当液体依次流经后续每个输液头并充盈各浮球阀门室,即后续各输液头的浮球均上升同步阻断后续各输液头的两条开口于瓶内的通道。当液体进入人体后,再把后续每个输液头插入等待输送的输液瓶或输液袋上,前面输液完成就会按顺序开始后面的输液,实现自动换瓶、连续输液。
[0014]本发明采用一个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