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肺阴不足型干眼症的汤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51129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肺阴不足型干眼症的汤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肺阴不足型干眼症的汤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它由于泪液量或质的异常引起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常见之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角膜混浊、溃疡、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目前认为病因与视频终端综合征、环境污染、佩戴角膜接触镜、女性内分泌异常、年龄等因素有关。
[0003]中医认为,干眼症属于白涩症,“神水将枯”症的范畴,其病机辨证运用五轮理论之轮脏隶属关系,强调眼表为标,脏腑为本,宜辨轮脏虚实,治则标本兼顾。
[0004]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眼部干燥、异物感、畏光及视力模糊或视力波动等不适,重度角结膜干燥症常表现为角结膜干燥、溃疡、瘢痕、角膜血管翳等,病变持久可使角膜透明度下降、视力减退,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生活,甚至可以导致失明。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
肺阴不足型:主症为目珠干涩不爽,磨痛有异物感,久视疲劳,时常白睛隐隐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0005]气阴两虚型:主症为目珠干燥无光泽,涩磨畏光,眼疲劳,视力模糊,甚至眼睑痉挛,口干少津,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细。
[0006]肝经郁热型:主症为目珠干燥,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0007]影响因素
近年来干眼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工作和娱乐与电视、电脑接触得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荧光屏,过度阅读,缺乏正常的眨眼,导致干眼症发生。常见的引起干眼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高龄,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生理原因,引起泪液质量下降;
2、由于服用部分减压药及精神安定剂对泪液产生有影响;
3、由于长时间从事计算机操作,汽车驾驶,读书及其他精细作业,瞬目次数减少,引起泪液减少;
4、由于自身眼裂大,或所处房间干燥等,引起泪液的蒸发;
5、由于佩戴隐形眼镜,过敏性结膜炎,大气污染,紫外线等其他原因,而引起的泪液减少,质量下降。
[0008]目前,西医治疗干眼症主要采用局部用药以增加角膜表面水液存留,提高角膜湿性,刺激泪液分泌等,但毒副作用较多,对潜在病因未予治疗,不根治易复发。中医治疗干眼症,在整体观念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致病机制、病理生理及对症治疗方面着眼,审症求因、审因论治,讲宄调补治疗,切中病机,能够清宣肺气,滋阴养目、活血行气,从而达到滋肺益阴,生津润燥的疗效,疗效快,疗程短,且愈后不易复发。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项治疗肺阴不足型干眼症的汤剂及制备方法,具有滋肺益阴,生津润燥的功效,能够起到清宣肺气,滋阴养目、活血行气的治疗作用,用药方便,采取先熏蒸后口服的疗法,药效直达病灶,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且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优点。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肺阴不足型干眼症的汤剂,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天门冬、海松子、木瓜、芦根、山药、玉竹、桑葚、瓜萎、麦冬、秦皮、黄柏、防己、乌梅、柴胡、菊花、甘草、五味草、山茱萸、牛膝、玫瑰花、夏天无、地血香、琴叶榕、十八症和鞘菝葜。
[0011]其中,所述汤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天门冬18-37份、海松子10-27份、木瓜9-22份、芦根15-36份、山药12-28份、玉竹6_15份、桑葚8_19份、瓜萎13-28份、麦冬9-21份、秦皮10-25份、黄柏8-17份、防己15-32份、乌梅6_20份、柴胡16-32份、菊花17-35份、甘草11-25份、五味草7-16份、山茱萸10-22份、牛膝8_19份、玫瑰花11-22份、夏天无12-21份、地血香9_19份、琴叶格15-33份、十八症11-23份和鞘菝葜8_20份。
[0012]其中,所述汤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天门冬19-35份、海松子12-26份、木瓜9-20份、芦根16-34份、山药13-27份、玉竹7_13份、桑葚9_17份、瓜萎14-27份、麦冬9-20份、秦皮12-24份、黄柏9_16份、防己16-31份、乌梅7_18份、柴胡17-31份、菊花18-33份、甘草12-24份、五味草8_14份、山茱萸10-21份、牛膝9_17份、玫瑰花12-21份、夏天无13-20份、地血香9-18份、琴叶榕16-31份、十八症12-22份和鞘菝葜9-18份。
[0013]其中,所述汤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天门冬30份、海松子
15份、木瓜12份、芦根26份、山药20份、玉竹8份、桑葚10份、瓜萎18份、麦冬13份、秦皮21份、黄柏11份、防己27份、乌梅11份、柴胡23份、菊花32份、甘草20份、五味草9份、山茱萸15份、牛膝13份、玫瑰花18份、夏天无18份、地血香12份、琴叶榕23份、十八症16份和鞘菝葜10份。
[0014]其中,所述汤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天门冬28份、海松子21份、木瓜11份、芦根24份、山药23份、玉竹10份、桑葚13份、瓜萎22份、麦冬15份、秦皮17份、黄柏14份、防己29份、乌梅9份、柴胡26份、菊花32份、甘草19份、五味草13份、山茱萸18份、牛膝14份、玫瑰花15份、夏天无15份、地血香16份、琴叶榕24份、十八症18份和鞘菝葜11份。
[0015]其中,所述汤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天门冬32份、海松子19份、木瓜14份、芦根28份、山药18份、玉竹9份、桑葚12份、瓜萎21份、麦冬11份、秦皮16份、黄柏12份、防己24份、乌梅10份、柴胡25份、菊花31份、甘草22份、五味草11份、山茱萸16份、牛膝12份、玫瑰花17份、夏天无14份、地血香13份、琴叶榕27份、十八症20份和鞘菝葜13份。
[00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肺阴不足型干眼症的汤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置于砂锅,加适量的凉水,用水量浸过药面2?4cm,浸泡1-2小时,使药物组织润湿浸透,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和煎出;
步骤二:将浸泡好的原料药材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先用大火,即“武火”煎煮,待药沸10分钟后,改用小火,即“文火”再煎40分钟至I小时,滤出药液后,再加水煮第二煎;第二煎应加开水,以防止凉水激药而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仍先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煎30?40分钟即可,滤出药液。
[0017]步骤三:将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合静置沉淀,滤掉底部沉淀的药渣,将患眼置于药液上方,保持安全距离熏蒸眼部,每次15分钟,待药温降至30度后口服。
[00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肺益阴,生津润燥为主,提供了一种主治肺阴不足型干眼症的汤剂,能够起到清宣肺气,滋阴养目、活血行气的治疗作用,用药方便,采取先熏蒸后口服的疗法,药效直达病灶,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且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治肺阴不足型干眼症的汤剂,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天门冬、海松子、木瓜、芦根、山药、玉竹、桑葚、瓜萎、麦冬、秦皮、黄柏、防己、乌梅、柴胡、菊花、甘草、五味草、山茱萸、牛膝、玫瑰花、夏天无、地血香、琴叶榕、十八症和鞘菝葜。
[0020]其中,天门冬、海松子、木瓜、芦根、山药和玉竹滋肺益阴;桑葚、瓜萎、麦冬、秦皮、黄柏、防己和乌梅生津润燥;柴胡、菊花、甘草、五味草、山茱萸和牛膝滋阴养目;玫瑰花、夏天无、地血香、琴叶榕、十八症和鞘菝葜活血行气。
[0021]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天门冬:味甘苦,性寒,入肺、肾经;具有滋阴,润燥,清肺,降火的功效。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瘘,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等症。
[0022]海松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肝、肺,大肠经;具有养液,熄风,润肺,滑肠的功效,治风痹,头眩,燥咳,吐血,便秘等症。
[0023]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的功效。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症。
[0024]芦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等症。
[0025]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症。
[0026]玉竹:味甘,性微寒,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