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6321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
【背景技术】
[0002]脉管炎是一种以肢体动脉发生节段性炎症,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血栓栓塞的器质性血管病,病程长多呈缓进性并逐渐加重,常致肢体发生缺血或瘀血病损,甚者肢体溃烂脱落,是一种残损率极高的疾病。中医而言,主要认为脉管炎是肾精素亏,烟毒入血,搏于脉道,痹阻血络而发病;或感寒湿之邪,寒湿易凝滞于下,困遏血脉所以常〃固结〃难解;病程日久,瘀久化热,损筋伤骨而成脱疽之病.是一种发生于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其会导致中小动脉节段性狭窄、闭塞,使肢端失去营养,出现溃疡、坏死等,属于顽固性血管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1、疼痛:早期病人在一定的速度下行走一定的路程感到小腿或脚掌酸困、疼痛,被迫休息或慢走才能缓解。后期出现持续疼痛,尤其以夜间为重,形成静息痛,常使病人抱膝而坐。2、发凉和感觉异常:患肢发凉、怕冷,对寒冷十分敏感,尤其以指(趾)端最为明显。3、皮肤色泽改变:因动脉缺血使皮色异常苍白,由于浅静脉张力减低,皮肤在苍白的基础上也会出现潮红或青紫,肢体下垂更为明显。4、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同时皮肤干燥、破裂,汗液停止,无汗毛,指(趾)甲增厚、变形,形成甲沟炎等营养障碍。5、坏疽和溃疡:脉管炎的后期如果治疗不及时,加之误治、外伤、热敷等,很容易形成溃疡和干性坏死。
[0003]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脉管炎的药物种类繁多,西药主要以使用扩血管药物和抗生素药物为主,病情严重的还需要进行截肢,给病人代理极大的身体痛苦和精神痛苦。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见效快、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生川乌10-15、生草乌5-8、独活10-15、桂枝8-13、防风6-10、透骨草
15-20、香橼3-7、天仙藤5-8、川楝子10-18、甘草10-15。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生川乌13、生草乌6、独活13、桂枝10、防风8、透骨草17、香橡5、天仙藤6、川楝子14、甘草13。
[0008]本发明中药的制备方法是:称取相应重量的中药,将中药用中药磨粉机粉碎,在通风的环境中晾晒去除药粉中所含水分,过150目筛;按量装入空心胶囊中,即为成品。
[0009]疗程:30天为一疗程,需服用2-3疗程。
[0010]具体的各个药物成分的药理为如下:
[0011]生川乌: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0012]生草乌:辛、苦,热。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0013]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痛痹止痛。
[0014]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
[0015]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0016]透骨草:甘、辛,温。入肺、肝二经。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化瘆。
[0017]香橼: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疏肝理气,宽中,化痰。
[0018]天仙藤:味苦,性温。肝、脾、肾经。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0019]川楝子:苦,寒。归肝、小肠、膀胱经。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0020]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21]本发明的功能及主治:本发明药物根据中医理论,具有平衡阴阳,整体调节,协调阴阳脏腑,卫气营血的功能,对复杂多变的症候施行总体调治。治疗脉管炎,遵循逐邪外出、祛腐生肌、养血生津等治疗原则,实现治病求本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生川乌10、生草乌5、独活10、桂枝8、防风6、透骨草15、香橡3、天仙藤5、川楝子10、甘草10。
[0024]实施例2:—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生川乌15、生草乌8、独活15、桂枝13、防风10、透骨草20、香橡7、天仙藤8、川楝子18、甘草15。
[0025]实施例3:—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药物制备而成:生川乌13、生草乌6、独活13、桂枝10、防风8、透骨草17、香橡5、天仙藤6、川楝子14、甘草13。
[0026]实施例1-3中的中药在制备时称取相应重量的中药,将中药用中药磨粉机粉碎,在通风的环境中晾晒去除药粉中所含水分,过150目筛;按量装入空心胶囊中,即为成品。
[0027]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得出的其他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疗效评定标准:
[0029]治愈:疼痛完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0030]有效:疼痛消失或有所改善,有待药物进一步治疗。
[0031]无效:患者无明显改善,或者有加重迹象。
[0032]本发明临床观察的结果如下:
[0033]几年来,本发明治疗参与统计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痊愈8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95%以上。本发明针对脉管炎的治疗,每日3次,每次2-4粒,I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5-8个疗程。
[0034]典型病例:
[0035]1、刘某某,男,52岁,患处出现溃烂,久治未愈,疼苦难忍,患者来我处用本药服用2个疗程见效,继续服用5个疗程痊愈。
[0036]2、马某,男,68,患脉管炎5年以上,,脚趾出现了轻微的溃烂,服用本发明的中药3个疗程病症减轻,继续服用3个疗程溃烂愈合,疼痛感消失,痊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生川乌10-15、生草乌5-8、独活10-15、桂枝8-13、防风6-10、透骨草15-20、香橼3-7、天仙藤5-8、川楝子 10-18、甘草 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生川乌13、生草乌6、独活13、桂枝10、防风8、透骨草17、香橼5、天仙藤6、川楝子14、甘草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其制备工艺如下:称取相应重量的中药,将中药用中药磨粉机粉碎,在通风的环境中晾晒去除药粉中所含水分,过150目筛;按量装入空心胶囊中,即为成品。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脉管炎的中药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制备而成:生川乌10-15、生草乌5-8、独活10-15、桂枝8-13、防风6-10、透骨草15-20、香橼3-7、天仙藤5-8、川楝子10-18、甘草10-15。本发明药物根据中医理论,具有平衡阴阳,整体调节,协调阴阳脏腑,卫气营血的功能,对复杂多变的症候施行总体调治。治疗脉管炎,遵循逐邪外出、祛腐生肌、养血生津等治疗原则,实现治病求本之功效。
【IPC分类】A61K9-48, A61P9-14, A61K36-752
【公开号】CN104800349
【申请号】CN201510179331
【发明人】金先琦
【申请人】金先琦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