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诊断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28928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像诊断用而市售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阵列型探头之中的、振子的厚度适合的探头直接作为探头2使用。
[0076]控制部3包含具有存储器(存储装置)、CPU以及输入输出装置的计算机装置,其全盘地进行用于进行B模式断层图像诊断及脂肪诊断的操作以及解析所需要的控制。若将其按功能区块化地进行说明则具备:超声波发送接收机构11、连续波电源机构12、开关部13、运算处理部30、图像显示控制部(digital scan converter:数字扫描转换器;DSC) 17以及显示装置18。
[0077]超声波发送接收机构11进行如下的扫描控制:通过驱动电路I Ia依次驱动用于使探头2的振子S以规定的扫描顺序激励的超声波脉冲波,并从探头2将其作为诊断用的超声波脉冲波信号发送。发送的脉冲电压为20-60V左右,脉冲的持续时间为0.5?5 μ秒左右。
[0078]而且,超声波发送接收机构11进行如下控制:按照每个振子S依次等待接收:发送超声波脉冲波信号后从被检体反射而来的超声波回波信号。通过探头2的各振子S接收的超声波回波信号被存储于存储器Μ,并且被送至运算处理部30,当需要时随时能够读出并进行运算处理。在要求超声波速度变化时,通过超声波发送接收机构11进行加温前与加温后的两次发送接收,并分别作为加温前超声波回波信号、加温后超声波回波信号存储。
[0079]连续波电源机构12进行如下控制:从高频电源12a输出被检体的测定区域的加温所需要的功率的超声波连续波(例如正弦波),并从探头2的振子S —齐发送。输出电压为10-20V左右,但由于需要用于以连续波进行输出的功率因此使用加温用的专用电源。已知的是,相对于连续波的频率f,能够加温的生物体的深度为大致1/f。因此,在脂肪肝的诊断中优选能够加温至距体表5cm以上的深度。为了使其成为可能,设定I?3MHz的频带。
[0080]开关部13设置于探头2的各振子S与超声波发送接收机构11以及连续波电源机构12之间,由电子开关或小型继电器构成,对将扫描并发送接收基于超声波发送接收机构11的超声波脉冲波信号以及超声波回波信号的那一侧的端子(诊断侧端子)、和从各振子S一齐发送基于连续波电源机构12的超声波连续波的那一侧的端子(加温侧端子)中的任意一个端子设为与探头2的振子S连接的端子进行切换。
[0081]对于运算处理部30而言,若将其按功能区块化地进行说明则具备:B模式信号处理部14、超声波速度变化解析部15以及脂肪区域检测部16。
[0082]B模式信号处理部14针对所获取的超声波回波信号,进行周知的B模式断层图像形成处理从而形成束扫描范围的断层图像,并将其写入图像显示控制部(DSC) 17。
[0083]超声波速度变化解析部15依据与通过图8进行了说明的以往例相同的原理/方法,根据加温后接收的超声波回波信号和加温前接收的超声波回波信号,进行加温前后的超声波回波信号的波形移位量(△ τ)的计算,另外,进行计算测定区域内的组织的边界间的脉冲间隔(τ)的处理。然后根据式(2),进行计算各部位的超声波速度比(V’ /V)的处理,进而根据超声波速度比的计算结果形成超声波速度变化图像,并写入图像显示控制部(DSC)17。
[0084]脂肪区域检测部16根据算出的各部位的超声波速度比(V’ /V),将该值小于I的部位判定为脂肪区域,并以将该脂肪区域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的方式写入图像显示控制部(DSC)17。
[0085]图像显示控制部(DSC) 17进行如下控制:将通过运算处理部30而写入的B模式断层图像、超声波速度变化图像、脂肪区域图像等的图像数据以图像的方式显示在液晶面板等显示装置中。
[0086]下面,利用图3的流程图对上述的脂肪诊断装置I的测定动作顺序进行说明。在此以脂肪肝的诊断为例进行说明。
[0087]将开关部13切换至用于发送超声波脉冲波信号(以及接收超声波回波信号)的“诊断侧端子”,并将探头2的振子S从被检体的肋骨之间朝向测定区域即肝脏设置(Sll)。
[0088]接下来进行加温前的超声波回波信号的测定(S12)。即,发送超声波脉冲波信号,并接收从被检体反射而来的超声波回波信号。
[0089]此时既可以针对每个振子对发送和接收进行扫描,也可以每隔相邻的多个振子进行扫描并以进行所谓相位合成的方式使测定区域集中于特定的深度位置。根据这样获取的加温前的超声波回波信号生成B模式断层图像并显示于显示装置。
[0090]然后一边观察所显示的B模式断层图像,一边根据需要对探头2进行微调来确定适于脂肪测定的位置,并在该位置使探头2的移动停止不动从而获取最终的“加温前超声波回波信号”,并将所获取的数据存储于存储器M。
[0091]接着,不从获取了加温前超声波回波信号的位置移动,而将开关部13切换至进行超声波连续波的发送的“加温侧端子”,从全部振子照射超声波连续波而对测定区域进行加温,并维持加温直至被加温的区域的温度稳定(S13)。即在不对被检体带来不良影响的温度范围,且在能够测定的温度范围、具体而言0.5?2°C左右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加温。尤其优选加温2°C左右。
[0092]接着,若测定区域在加温状态下温度稳定,则停止加温并立即将开关部13切换至“诊断侧端子”。然后,在加温刚刚停止后采取与S12相同的测定条件,再次发送超声波脉冲波信号,并接收从被检体反射而来的超声波回波信号,获取“加温后超声波回波信号”并存储于存储器M(S14)。
[0093]另外,通过在装置中预先安装序列程序(sequence program)能够稳定地进行此处的操作,所述序列程序只需进行停止加温的输入操作,便联动地进行从加温刚刚停止后的超声波脉冲波信号的发送直至超声波回波信号的接收这一系列的动作。
[0094]接着,从存储器M读出加温后超声波回波信号和加温前超声波回波信号,求出脉冲间隔(τ)、波形移位量(△ τ),并进行基于式(2)的运算从而计算出超声波速度变化(S15)。然后,根据计算出的超声波速度变化数据生成超声波速度变化图像并显示于显示装置。
[0095]接着,根据计算出的超声波速度变化数据检测超声波速度比(V’ /V)小于I的区域,并将该区域判定为脂肪区域。然后在超声波速度变化图像中显示被判定为脂肪区域的位置(S16) ο
[0096]通过进行以上的动作,显示了脂肪区域的图像被显示于显示装置18,由此显示脂肪诊断结果。
[0097]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0098]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取了将开关部13设置于控制部3的壳体侧的结构,但也可以取代该方式而作为机械开关设置于探头2的壳体侧,通过使其能够进行与图2同等的切换操作,能够通过握持探头2的手来进行切换由此使切换的操作性提高。
[0099]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采取如下方式:若将开关部13切换至“加温侧端子”来进行超声波连续波的发送,则如图2所示,超声波连续波从全部振子以相同相位一齐照射,但也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如图4所示,将移相电路12b设置于加温侧端子。该移相电路12b设有如下的移相器:其针对探头2的多个振子S,以从探头2中央侧的振子照射的超声波连续波的相位最延迟,且随着接近探头2的两端侧的振子、相位前移的方式,在朝向各振子S的信号线中使相位逐渐移位。通过这样设置,从探头2照射的超声波束能够作为中央凹陷的收敛束对被检体进行加温。
[0100]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采取如下方式:当观察B模式断层图像来确定测定位置时,先获取加温前的回波信号,此后以超声波进行加温并在加温刚刚停止后获取加温后超声波回波信号,但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